泗水故道

泗水故道

泗水故道為明代所遺,位於徐州市沛縣沛城鎮小街子村西5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泗水故道
  • 類別:古建築
文物歷史,保護措施,

文物歷史

此地為沛縣中部,地形無山,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為典型的沖積平原形,地表坦蕩,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土壤系淤土和兩合土,適於機械化耕作。動植物種類繁多,物產豐富。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大豆等;交通通訊便利,水陸交通樞紐。此地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春季天干多變;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光照充分,氣候溫和。氣溫和降水年際變化大,四季風向、風力變化很大。周圍居住村民,沛城鎮小街子村西50米,周圍為村民居住房。泗水發源於魯中山地新泰南部太平頂山(海拔814米)西麓,古泗水是歷史上黃河侵擾和奪占淮河的通道。公元前132年(漢元光三年)黃河在瓠子決口,經泗水入淮長達23年之久,嗣後五代和宋代黃河多次南決,也多是走的泗水故道。1194年(南宋光宗紹熙五年)黃河奪占徐州以下的泗水河道變為黃、泗混流。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為避黃而開加行運,原來入泗水的支流被切斷,隔絕於加運以北,泗水形勢大為削弱,但入黃門路尚通。到了清康熙年間,關閉了原泗水入黃的徐州鎮口閘,堵絕了泗水入黃出路,從此泗河開始以南四湖為歸宿,由古代流經三省入淮的大河,縮為入南四湖一條省內河道。

保護措施

今沛縣境內泗水故道遺蹟已被隔斷為幾段,東西寬約50米,南北長約1500米,深約2—3米。文物部門建議應立標誌牌、說明牌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