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派

法蘭克福學派 是當代“新馬克思主義”中影響最大的一 個流派。因其活動中心在德國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 市而得名。這個流派發端於本世紀20年代初期。其主要 理論論題,大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從理性主義出發,從道義上對法西斯“獨裁國 家”進行了批判。(二)搞弗洛伊德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綜合”,從心 理學角度分析了現代資本主義的社會病態。(三)考察了科學技術進步的社會後果,揭露了當代 資本主義對人民統治的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蘭克福派
  • 地區:德國
  • 性質:學術研究
  • 理論:社會批判理論
學派介紹,研究和論爭,多數成員,主要觀點,馬爾庫塞,一些成員認為,愛欲與文明,對資本主義,理論觀點,

學派介紹

希特勒上台前夕,研究所及其 主要成員幾經周折,遷居美國,堅持對法西斯主義批判。 戰後應西德政府之邀,霍克海默爾和阿道爾諾等人於 1949—1950年返回德國,研究所積極開展學術活動,同實 證主義社會學展開論戰,在國內外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 響。

研究和論爭

法蘭克福學派圍繞社會 哲學著書立說,吸收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現象學、人 格主義等資產階級哲學,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會批判理 論”。該學派從哲學、社會學、法學、心理學、文學藝術等方面,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綜合性的研究和考察。

多數成員

法蘭克福學派多數成員 是猶太人是猶太人,都曾 親身 經受過希特勒反動政權的迫害,對法西斯主義極端憎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僑居美國對法西斯主義進 行了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

主要觀點

但除個別人之外,其主要代表 人物都是以理性主義為理論出發點,不是把法西斯主義 歸因於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而是把它看作“理性衰退”的 產物和“專橫個性”的表現。霍克海默爾和阿道爾諾合著 的《啟蒙的辯證法》一書,闡述了啟蒙精神怎樣“由於自身 的內在邏輯而轉到了它的反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利 用科學技術進步對人的操縱控制,主張通過對“工具理性 批判”來消除各種形式的異化。

馬爾庫塞

《理性和革命》
一書中,把理性作為裁判一切的尺度,強調理性對現實的 否定作用,批判了實證主義哲學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維護。 但這種批判離開了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不僅顯得軟弱無 力,甚至抹殺法西斯主義同社會主義、自由主義的區別, 把當時反對法西斯的蘇聯、美國同希特勒德國相提並論, 一律當作“獨裁國家”加以抨擊。從此該學派對馬克思主 義開始表現出一種明顯的離異傾向,並對人類前景存在 著濃厚的悲觀主義情緒。

一些成員認為

馬克思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的原理,並對資本主義經濟基礎作了深刻分析,但對存在 如何決定意識,以及意識形態如何能動地反作用於經濟 基礎,卻沒有說明,因而具有“經濟主義”和“機械決定論” 缺陷。為了“彌補”馬克思主義這個“不足”,他們吸收弗洛 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某些觀點,力圖把社會學與心理學、理 性與非理性、歷史唯物主義與心理結構理論、社會因素與 心理因素結合起來,對資本主義作更全面的批判。

愛欲與文明

一書,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無意識”概
念,把“愛欲”本能看作人的本質,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最
大弊害正是對於人的“愛欲壓抑”。所以,人的解放最根本
的就是人的本質的解放,也即“愛欲的解放”。“愛欲解放”
歸根到底還是勞動解放,也就是消滅“異化勞動”,廢除資
本主義制度。此外,弗羅姆在這方面的專門研究更是著稱
於世。他通過對人性和性格結構的分析,認為在社會歷史
過程中形成的“社會性格”和“社會無意識”,作為經濟基
礎和意識形態之間的“中間環節”,乃是聯結二者的紐帶,
從而可“填補”馬克思主義在這個問題上的“空白”。該學
派這些重要人物在社會心理學方面的一些獨到之見,是
值得重視的。但是,他們企圖以此來搞弗洛伊德主義和馬
克思主義的“綜合”,通過“本能革命”、“心理改革”來消滅
資本主義異化,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在當代
發達工業社會,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自動化發展,人
們的物質生活和勞動條件得到了改善,但人們並沒有擺
脫異化之苦,相反,“現實構成了一種更高的異化階段”,
使“異化了的主體被其異化的存在所吞沒”。物質生活的
改善是以人的革命精神喪失、犧牲自己的人格和尊嚴為
代價的。資本主義對人的統治不僅採取政治恐怖手段,而
且還利用科學技術進步形成的“合理化”原則來阻止人民
參與政治,使工業社會成了“技術統治的極權社會”。在文
化方面,統治階級竭力使精神產品“商品化”和“標準化”,
通過現代化的傳播媒介,無孔不入地控制人們“內心自
由”這塊唯一的“私人天地”。當代一切標誌文明的東西,
既是人們控制自然界而使自己獲得解放的工具,同時又
是一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的手段。壓抑性的社會管理
技術性越強、越合理化,受管理的個人擺脫奴役狀態就越
加困難。馬爾庫塞認為,在資本主義的全面統治下,無產
階級已失去革命批判精神,同資本主義“一體化”了,解放
人類的任務只能由具有批判意識的青年知識分子來完
成。哈貝馬斯認為,科學技術進步已經成為剩餘價值的
“獨立來源”,馬克思的價值理論也就失去了意義。總之,
按照他們的觀點,馬克思的階級鬥爭學說和無產階級革
命理論,都因科學技術發展所引起的資本主義新變化而
“過時”了。這種觀點普遍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反
駁。

對資本主義

的多方面的考察和分析, 表現了一種積極的批判精神,在理論方面也有一些值得 研究的合理見解。但它堅持抽象的人本主義立場,用弗洛 伊德主義去“改造”馬克思主義,否定科學技術的革命意 義,反對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卻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的。

理論觀點

反映了西方左翼知識分 子對當代資本主義統治的不滿情緒,在60年代後半期曾 一度成為“新左派”運動的思想武器,使該學派一時名聲 大振。然而,它的理論觀點並不能給人們擺脫資本主義統 治指出任何行之有效的途徑,而且它的許多主要代表人 物都對青年學生和工人的造反行動持反對態度。所以,隨 著“新左派”運動的退潮,法蘭克福學派也就開始出現了 分化和瓦解。目前,它的後繼者寥若晨星,整個學派很不景氣,可以說已是日漸走下坡路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