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部,梵文Dharmagupta的意譯,佛教部派之一。釋迦逝後三百年從上座部分出說一切有部和雪山部,後從說一切有部分出化地部等,從化地部又分出法藏部。因部主...
法藏部另加咒藏與菩薩藏,大眾部之一說部另加雜集藏與禁咒藏,成實論加上雜藏與菩薩藏,六波羅蜜經加上般若波羅蜜多藏與陀羅尼藏,五者合稱五藏。此外,經藏...
佛滅後百年間,付法藏第五祖優婆椏多之下有五弟子,於戒律上各抱異見,一大律藏便生五部之派別,即曇無德部、薩婆多部、彌沙塞部、迦葉遺部、婆粗富羅部。(...
說經部(Sautrāntika)- 第六次分裂 說轉部(Sankrantika)- 第五次分裂 飲光部(Kāśyapīya)- 第四次分裂 法藏部(Dharmaguptaka)- 第三次分裂 說一...
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經篇幅較長,故名。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全經分四分四誦,22卷,共收30部經。此經梵本屬法藏部,原本失傳。近代曾在中亞...
關於此點,《大智度論》卷二說憂波利結集毗尼法藏,以二五○戒義作三部(《十誦律》初、二、三誦)、七法(四誦)、八法(五誦)、比丘尼毗尼(七誦)、增一(...
佛教於公元前483年在王舍城召開第一次結集大會,會上在戒律問題上發生分歧,產生彌沙塞部。此派不承認有經歷生死輪迴的生命。法藏部於公元前2世紀未或公元前一世紀...
大眾部與其他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雜藏(本生因緣等),犢子部另加咒藏(真言、)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與菩薩藏,大眾部之一說部另加雜集藏與禁咒藏,成實論...
(三)法藏部所立︰指⑴經藏,⑵律藏,⑶論藏,⑷咒藏,⑸菩薩藏。三論玄義》雲(大正45·9c)︰‘三百年中從正地部又出一部,名法護部。其本是目連弟子,...
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舍利弗問經等更說五部衣色殊異,而以青(化地部)、黃(大眾部)、赤(法藏部)、黑(說一切有部)、木蘭(飲光部)五種為如法色。法藏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