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三昧

梵語saddharma-pun!d!ari^ka-sama^dhi。天台宗立有四種三昧,其中之半行半坐三昧又分為方等三昧、法華三昧等二種。法華三昧又作法華懺法、法華懺。即依據法華經及觀普賢經而修之法,以三七日為一期,行道誦經,或行或立或坐,思惟諦觀實相中道之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華三昧
  • 外文名:saddharma-pun!d!ari^ka-sama^dhi
  • 補充天台宗立有四種三昧
  • 記載:法華經
【法華三昧】
此法以懺悔滅罪為主,故須於六時修五悔,即於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等六時,勤修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等五悔。其法有三(一)身開遮,開用行、坐二儀而遮止住、臥二儀。(二)口說默,口誦大乘經典而不間雜其他事緣。(三)意止觀,分為有相行、無相行二種。(1)有相行,依據勸發品,以散心念誦法華經,不入禪定,無論、坐、立、行,皆一心念誦法華文字,並於日夜六時懺悔眼、耳等六根之罪障。(2)無相行,依據安樂行品,入於甚深之妙禪定,觀照六根,以了達實相三諦之正空。
智顗之法華三昧懺儀、摩訶止觀卷二上載,凡欲見普賢菩薩色身、釋迦及分身之諸佛等,乃至欲滅一切障道罪,及欲於現身入菩薩正位者,應修法華三昧。於法華三昧懺儀中立有明三七日行法華懺法勸修、明三七日行法前方便、明正入道場三七日修行一心精進方法、明初入道場正修行方法、略明修證相五科,並於第四修行方法之下,說嚴淨道場乃至思惟一實境界等十種方法。其後,湛然撰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一卷,解釋此十種行儀。
智顗大師嘗於光州大蘇山入此三昧,而被引為千古佳談。又據佛祖統紀卷八知禮傳載,宋天禧元年(1017),知禮與異聞等十人,結修法華懺,誓於三年期滿,焚身供養法華經。[法華文句記卷二下、法華義疏卷十二(吉藏)、法華經玄贊卷十末、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二之二、法華傳記卷二、佛祖統紀卷六、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