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階級社會所特有的、適應階級統治的需要而產生、發展起來的社會規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宗教早在原始氏族社會就已經存在,它產生的根源和基礎在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低下,在於原始人對自然鬥爭力量的軟弱。那時,除道德、習慣等外,宗教意識往往成為人們共同遵守的社會規範。在維護原始人的共同生活,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出現了較自然災害更為嚴重的社會力量的壓迫。由於人們在社會力量面前的軟弱無力,從而使宗教得以迅速發展,從其組織到神學都漸趨完備。剝削階級除了依靠法律、道德規範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外,還往往藉助宗教教義和戒律對被剝削階級實行統治。以巴比倫《漢穆拉比法典》為代表的古代法律具有強烈的宗教神學色彩。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更是宗教、道德和法律三種規範混合的產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與宗教
- 區分:法與宗教
- 起源:古羅馬
- 相關人物:君士坦丁大帝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從根本上改變了法和宗教之間的關係,真正做到了政教分離。也只有社會主義社會的法律才能真正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還規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