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將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相結合,將法理學原理與相關案例相融合,使法理學從“形而上”走向“形而下”,貼近法律職業和法律生活。
本次修訂,在保持第一版內容基本不變的基礎上,根據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的發展和法律碩士研究生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如下修訂:
第一,對第一版中存在的極少數文字錯誤進行了訂正;根據新的法律條文規定或司法解釋對原有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改動;對第一版中引用的個別顯得陳舊的案例進行了更新。
第二,在大多數章的最後增加了歷年來全國司法考試中涉及法理學的真題。對於全國司法考試沒有涉及的少數章,也設計出了模擬題。並且對這些真題和模擬題,都進行了解答和分析。
目錄
第一章法理學原理及其案例
【引例】恩格斯論“職業法學家階層”
第一節法律職業與法律職業教育
第二節法理學及其原理
【案例1—1】奧斯丁與《法理學範圍之確定》
【案例1—2】黑格爾的“法哲學”與穗積陳重的“法理學”
第三節法律方法與法學方法
【案例1—3】海瑞如何斷案
第四節法理學的案例分析
【案例1—4】威尼斯歷史上的“華立羅案”
第一編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法的概念
【引例】《法國民法典》的產生、特點和原則
第一節法的特徵
第二節法的本質
【案例2—1】《十二銅表法》所體現的法的本質
【案例2—2】美國的“謝爾曼法案”
第三節當代中國法律的本質和特徵
【案例2—3】馬某“賣官鬻爵案”
第三章法的要素
【引例】里格斯訴帕爾默案
第一節法律規則
【案例3—1】
第二節法律原則
【案例3—2】瀘州遺贈糾紛案
第三節法律概念
【案例3—3】《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條的規定
【案例3—4】原中央電視台文藝部主任趙某受賄案
第四章法的淵源
【引例】上海南極星公司非法經營案
第一節法的淵源及其分類
第二節法的淵源的效力等級
【案例4—1】馬伯里訴麥迪遜案
第三節當代中國的法的淵源
【案例4—2】錢甲遺產繼承糾紛案
第五章法的效力
【引例】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
第一節法律效力及其效力範圍
【案例5-1】日本遊客珠海集體嫖娼案
【案例5-2】世紀大劫案
第二節法的效力等級
【案例5-3】從強制性“婚檢”的爭議看法的效力衝突問題
第六章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
【引例】四川“見死不救案”
第一節法律意識
【案例6—1】蘇格拉底為什麼不越獄
【案例6—2】中國的“普法”教育
【案例6—3】村秘書人選誰說了算——全國首例鎮政府因越權指定村秘書成被告案
第二節法律行為
【案例6—4】浙江首例不作為故意殺人案
【案例6—5】馬某故意殺人案
【案例6—6】5歲兒童承擔侵權責任嗎
【案例6—7】全國首例地域歧視案中的法律行為
第七章法律關係
【引例】杭州小保姆受百萬遺贈案
第一節法律關係釋義
第二節法律關係的主體
【案例7—1】我國首例對“胎兒”的人身權利予以法律保護案
【案例7—2】天津荷花女案
第三節法律關係的客體
第四節法律關係的分類
【案例7—3】孫志剛案中的憲法關係
【案例7—4】四川憲法平等權案
第五節法律事實
【案例7—5】死刑未決犯的生育權案
【案例7—6】全國首例轉讓贍養義務案
第八章權利、義務和責任
【引例】邱某訴汪某等名譽侵權案
第一節法律權利和人權
【案例8—1】要健康還是要生命——錢某醫患糾紛案
【案例8—2】黑龍江北安農場輸血感染愛滋病案
第二節法律義務
【案例8—3】李甲與女兒李乙教育費糾紛案
【案例8—4】建設銀行大慶分行訴姚某案
第三節法律責任
【案例8—5】在校學生成植物人訴學校案
第九章法律體系
【引例】不會被滑鐵盧戰役摧毀的《拿破崙法典》
第一節法律體系概述
第二節法律部門及其劃分
【案例】經濟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嗎
第二編法的作用和價值
第十章法的作用
【引例】野生動物傷人案
第一節法的作用概述
第二節法的規範作用
【案例10—1】霍姆斯論法的預測作用
【案例10—2】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侵犯“清華”商標案
第三節法的社會作用
【案例10—3】北京郭某不服電子警察違章認定案
第四節正確認識法的作用
第十一章法的價值
【引例】青島三名高考學生就教育平等權狀告教育部案
第一節法的價值概述
【案例11—1】交通秩序與個人肖像權、名譽權和隱私
第二節法的秩序價值
【案例11—2】“SARS”期間的秩序
【案例11—3】科恩論法律秩序的規定性
第三節法的正義價值
【案例11—4】美國憲法中的正當法律程式
【案例11—5】徘徊在法律與正義之間的王斌余
第四節法的自由價值
【案例11—6】在劇院謊報火災與言論自由
第五節法的平等價值
【案例11—7】關於洗衣店的法令所引發的對平等的爭議
【案例11—8】對全國著名勞動模範的量刑
第六節法的效率價值
【案例11—9】經濟分析法學的效率觀
【案例11—10】為什麼“同命不同價”
第十二章法與利益
【引例】當代中國憲法修訂
第一節法與利益的關係
第二節法律與利益群體
【案例12—1】黑龍江七台河“11.27礦難”
第三節法律對利益的選擇和協調
【案例12—2】北京違規養犬的法律治理
第三編法的演進和發展
第十三章法的歷史
【引例】《古代社會》、《商君書》和《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對原始社會的氏族組織和習慣的描述
第一節法的起源
【案例13—1】皋陶做“士”與“象刑”
第二節法的歷史類型
【案例13—2】不同歷史類型的法關於“人”的規定
【案例13—3】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人權宣言》的產生
第三節法系
【案例13—4】《永恆情侶》案
【案例13—5】辛普森殺妻案
第十四章法的現代化與全球化
【引例】珠江口岸的美國商船“艾米力號”案
第一節法制現代化
【案例14—1】現代法與傳統法之間的差異
第二節法律繼承
【案例14—2】為什麼美國在獨立戰爭後未能改變普通法的傳統
【案例14—3】日本民法典中的法律繼承
【案例14—4】革命性的《法國民法典》中的保守性
第三節法律移植
【案例14—5】我國在智慧財產權法領域的法律移植
第四節法律全球化
【案例14—6】WTO規則與各成員國法律的趨同化
第十五章法治
【引例】中國違憲審查制度邁出重要一步
第一節法治與法制
【案例15—1】湖北佘祥林冤案
第二節法治的模式
第三節法治的基礎
【案例15—2】無錫農民狀告國土資源部行政不作為案
第四編法的運行
第十六章法的創製
【引例】周某、孫某等四人共同盜竊不同受罰案
第一節立法的特徵及意義
第二節立法的民主原則
【案例16—1】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立法聽證會
第三節立法體制和地方立法權
【案例16—2】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浙江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四節立法程式和立法技術
【案例16—3】憲法修正案里一個逗號的刪改
第十七章法的實施
【引例】美國法院判決的執行案
第一節法的實施和法的實現
第二節守法
【案例17—1】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拒絕頒發畢業證、學位證行政訴訟案
第三節執法
【案例17—2】“春雨行動”清理拖欠民工工資
第四節司法
【案例17—3】美國布希訴戈爾案
【案例17—4】京城兩家桂香村爭議案
第五節法律監督
【案例17—5】浙江省三級人大對一起行政案件的監督
第十八章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
【引例】劉海洋傷熊案
第一節法律解釋
【案例18—1】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立法解釋
【案例18—2】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
【案例18—3】國務院主管部門對《信訪條例》的行政解釋
【案例18—4】美國《禁止通過契約輸入外國移民法》的目的是什麼
第二節法律推理
【案例18—5】羅伊訴韋德案
第五編法與社會
第十九章法與經濟
【引例】“科斯定理”
第一節經濟對法的影響
【案例19—1】新中國專利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法對經濟的作用
第三節法與市場經濟
【案例19—2】中國《公司法》的修訂
【案例19—3】制度成本與勤勞和富裕
第二十章法與政治
【引例】美國訴尼克森案
第一節政治對法律的影響
【案例20—1】斯哥特訴桑夫德案
第二節法律對政治的作用
【案例20—2】貝克訴卡爾案
第二十一章法律與文化
【引例】告密者案
第一節法律與道德
【案例21—1】分離命題(SeparabilityThesis)
【案例21—2】“沃爾芬登報告”
第二節法律與宗教
【案例21—3】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案
第三節法律與文學
【案例21—4】王維的《宮門誤不下鍵判》
第四節法律與科學技術
【案例21—5】特麗·夏沃安樂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