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法律碩士研究生用書·法理學原理與案例教程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法律碩士研究生用書·法理學原理與案例教程

《法理學原理與案例教程》有以下特點:第一,法學教材是傳授法學基本知識的工具。第二,法學教材是傳播法律價值理論的載體。好的法學教材不僅要傳授法學知識,更要傳播法律的精神和法治的理念,例如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新生權利的觀念。第三,法學教材是形成職業共同體的主要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賴於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生成。一套好的法學教材,向法律研習傳授共同的知識,這對於培養一個接受共同的價值理念、共同的法律思維、共同的話語體系的法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作用。第四,法學教材是所有法律研習者的良師益友。沒有好的教材,一個好的教師或可彌補教材的欠缺和不足,但對那些沒有老師指導的自學者而言,教材就是老師,其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基本介紹

  • 書名: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法律碩士研究生用書•法理學原理與案例教程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423頁
  • 開本:16
  • 定價:39.00
  • 作者:朱力宇
  • 出版日期:2007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0078168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法理學原理與案例教程》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法律碩士研究生用書
2l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包括本科生用書、法學研究生用書、法律碩士研究生用書和司法考試用書。這套大型法學系列教材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組織編寫,由曾憲義教授、王利明教授擔任總主編。
法律碩士研究生用書依據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規定課程設定安排科目,包括必修課教材、選修課教材和案例分析課程教材。
1.必修課和選修課教材以“×××原理與案例教程”為書名,理論與案例緊密結合,在案例中講原理,在原理中談實務,以適應培養套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體例與內容開拓創新。正文之外設立了“參考文獻”、“參考法規”、“引例”、“問題與思考”、“索引”等欄目,以案例引出正文敘述,並為學生提供規範的研究路徑指引。
2.案例分析課程教材以“×××案例研習教程”為書名,以典型案例串聯學科基本法律制度,通過案例研討法律實務。全書從對整個學科有貫穿作用的綜合性案例開始,講授本學科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激發讀者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每章以若干案例講解基本法律制度,並附若干探討案例和司考案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法理學原理及其案例
【引例】恩格斯論“職業法學家階層”
第一節 法律職業與法律職業教育
第二節 法理學及其原理
【案例1-1】奧斯丁與《法理學範圍之確定》
【案例1-2】黑格爾的“法哲學”與穗積陳重的“法理學
第三節 法律方法與法學方法
【案例1-3】海瑞如何斷案
第四節 法理學的案例分析
【案例1-4】威尼斯歷史上的“華立羅案”

第一編 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 法的概念
【引例】法國民法典的產生、特點和原則
第一節 法的特徵
第二節 法的本質
【案例2-1】《十二銅表法》所體現的法的本質
【案例2-2】美國的“謝爾曼法案”
第三節 當代中國法律的本質和特徵
【案例2-3】馬德“賣官鬻爵案”
第三章 法的要素
【引例】里格斯訴帕爾默案
第一節 法律規則
【案例3-1】
第二節 法律原則
【案例3-2】瀘州遺贈糾紛案
第三節 法律概念
【案例3-3】《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
【案例3-4】原中央電視台文藝部主任趙安受賄案
第四章 法的淵源
【引例】上海南極星公司非法經營案
第一節 法的淵源及其分類
第二節 法的淵源的效力等級
【案例4-1】馬伯里訴麥迪遜案
第三節 當代中國的法的淵源
【案例4-2】錢定安遺產繼承糾紛案
第五章 法的效力
【引例】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
第一節 法律效力及其效力範圍
【案例5-1】日本遊客珠海集體嫖娼案
【案例5-2】世紀大劫案
第二節 法的效力等級
【案例5-3】從強制性婚檢的爭議看法的效力衝突問題
第六章 法律意識和法律行為
【引例】四川“見死不救案”
第一節 法律意識
【案例6-1】蘇格拉底為什麼不越獄
【案例6-2】中國的“普法”教育
【案例6-3】村秘書人選誰說了算——全國首例鎮政府因越權指定村秘書成被告案
第二節 法律行為
【案例6-4】浙江首例不作為故意殺人案
【案例6-5】馬加爵故意殺人案
【案例6-6】五歲兒童承擔侵權責任嗎
【案例6-7】全國首例地域歧視案中的法律行為
第七章 法律關係
【引例】杭州小保姆受百萬遺贈案中的法律關係
第一節 法律關係釋義
第二節 法律關係的主體
【案例7-1】我國首例對“胎兒”的人身權利予以法律保護的案例
【案例7-2】天津荷花女案
第三節 法律關係的客體
第四節 法律關係的分類
【案例7-3】孫志剛案中的憲法關係
【案例7-4】四川憲法平等權案
第五節 法律事實
【案例7-5】死刑未決犯的生育權案
【案例7-6】全國首例轉讓贍養義務案
第八章 權利、義務和責任
【引例】邱滿囤訴汪誠信等名譽侵權案
第一節 法律權利和人權
【案例8-1】要健康還是要生命——錢婉玲醫患糾紛案
【案例8-2】黑龍江北安農場輸血感染愛滋病案
第二節 法律義務
【案例8-3】李偉與女兒李艷梅教育費糾紛案
【案例8-4】建設銀行大慶分行訴姚麗案
第三節 法律責任
【案例8-5】在校學生成植物人訴學校案
第九章 法律體系
【引例】“中國憲法司法化第一案
第一節 法律體系概述
第二節 法律部門及其劃分
【案例】經濟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嗎

第二編 法的作用和價值
第十章 法的作用
【引例】野生動物傷人案
第一節 法的作用概述
第二節 法的規範作用
【案例10-1】霍姆斯論法的預測作用
【案例10-2】妨害民事調解執行被罰款、拘留案
第三節 法律的社會作用
【案例10-3】北京郭某不服電子警察違章認定案
第四節 正確認識法的作用
……
第十一章 法的價值
第十二章 法與利益

第三編 法的演進和發展
第十三章 法的歷史
第十四章 法的現代化與全球化
第十五章 法治

第四編 法的運行
第十六章 法的創新
第十七章 法的實施
第十八章 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

第五編 法與社會
第十九章 法與經濟
第二十章 法與政治
第二十一章法律與文化

文摘

(二)行為能力
行為能力是指法律關係主體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實際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能力。它是強調在已具備權利能力的前提下,主體有能通過自身的一定行為來實際地享有權利和切實地承擔義務的能力與資格。可見行為能力與權利能力是有密切聯繫的,即具有行為能力的前提是首先必須具有權利能力。但二者也有區別,即具備權利能力卻並不意味著一定具有行為能力,且設定權利能力制度與行為能力制度的價值取向和方式均有不同。權利能力制度主要解決的是相關主體資格的問題,即是否能夠成為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對於具體的法律關係,這是一個首要的問題。而行為能力制度主要是解決權利與義務能否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具體實現的問題。
權利能力是參與任何法律關係必須具備的資格,沒有權利能力即不能成為法律關係的主體;而行為能力不是參與一切法律關係必須具備的條件,在某些法律關係中沒有行為能力不影響主體參與法律關係,享有權利、承擔義務。比如,繼承法律關係,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甚至胎兒都可以成為繼承人參加繼承法律關係,享有權利,只是因為沒有行為能力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而已。
自然人的行為能力是其意識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確認自然人有無行為能力,標準有兩個:一是人們能否認識自己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後果;二是人們能否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序言

在人類文明與文化的發展中,中華民族曾作出過偉大的貢獻,不僅最早開啟了世界東方文明的大門,而且對人類法治、法學及法學教育的生成與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光輝的實踐。
在我們祖先生存繁衍的土地上,自從擺脫動物生活、開始用雙手去進行創造性的勞動、用人類特有的靈性去思考以後,我們人類在不斷改造客觀世界、創造輝煌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人類的主觀世界,逐漸形成了哲學思想、倫理道德、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一系列維繫道德人心、維持一定社會秩序的精神規範,更創造了博大精深、義理精微的法律制度。應該說,在人類所創造的諸種精神文化成果中,法律制度是一種極為奇特的社會現象。因為作為一項人類的精神成果,法律制度往往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人類在認識自身、調節社會、謀求發展的各個重要進程中的思想和行動。法律是現實社會的調節器,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是通過國家的強制力來確認人的不同社會地位的有力槓桿,它來源於現實生活,而且真實地反映現實的要求。因而透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法律制度,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當時人們關於人、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社會組織以及哲學、宗教等諸多方面的思想與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