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把脈湛江“歐陸風情街”
“推進
霞山區漢口路、洪屋路片區舊城改造,務求實質性進展”已經被寫入《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的工作日程中。霞山區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一帶,將結合舊城改造,打造歐陸風情街,成為湛江新的城市文化名片!“歐陸風情街”是何模樣?為什麼選址在這裡?“歐陸風情街”將給湛江帶來些什麼?……記者深入挖掘,為港城讀者解密湛江“歐陸風情街”的“前世來生”。 【背景】
洪屋街片區——湛江“老古董”之一
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片區位於湛江市區東南部的沿海地段,是湛江最為古老的城區之一,歷史悠久。
清朝末年,這裡曾作為法國殖民地
租界,現時仍遺留有大量的反映殖民地特點的西式建築,體現了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充滿濃郁的文化氛圍。20世紀90年代以前,該片區是城市核心區,是最為繁華的商業黃金地段之一。同時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也是霞山區城市內環路系統的組成部分,在城市交通組織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和時間推移,當地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嚴重老化,建築結構危舊,道路破爛不堪,商業、居住功能逐漸衰退,逐漸成為城陵譽燥市中交通系統的瓶頸地段,當地居民工作、生活環境惡劣,社會矛盾非常突出,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面貌,急需進行改造和更新。
為實施城市拓展與更新戰略,將城市道路拓寬與歷史街區保護有機結合,湛江市政府提出要適時編制《湛江市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歐陸風情街”修建性詳細規劃》。並邀請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實際規劃經驗的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展該項目的規劃研究和設計。
【未來】
富有傳統和活力的歷史街區
湛江“歐陸風情街”未來是何模樣?記者了解到,其規劃目標為:樂匪戲保護歷史建築與傳統街道風貌,梳理空間結構,挖掘文化內涵,強化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片區的歷史風貌與特色;通過對規劃區的土地使用進行調整,使其功能布局趨於合理,區位價值得以發揮出應有的經濟效應;通過對規劃區建築環境的整治,改變建築景觀不協調、建築品質不高的現狀,營造出一個富有湛江傳統風貌特徵和充滿活力的歷史街區。
【解析】
“歐陸風情街”提升湛江文化內涵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周儉教授等專家指出:湛江的旅遊業發展至今,初級的旅遊吸引雖然仍然具有一定的潛力,但在強勁的旅遊發展勢頭下,應當思考如何將旅遊的影響向更深層次引導,發揮和培束全槳育城市其他方面的優勢和吸引力,為城市未來付嚷酷夜的良性發展做出準備。從文化的角度出發,應考慮使建設能夠將湛江原有自然和歷史資源的吸引拓展到深層次的文化吸引,而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地區的改造和建設無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契機。
除此之外,由於霞山漁人碼頭及水產品批發市場搬遷改造規劃的實施必將帶動規劃區域的發展。
基於以上的分析,在對該地區所具備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周邊環境進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地區的發展定位宜成為文化性、休閒性、遊覽性並存的特色地備妹影區。該地區的發展與建設應既反映湛江的原有的傳統和文化,又注重歷史風貌與特色,同時也體現21世紀湛江現代化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特點。
該地區的發展更應注重將其融人城市的整體發展,特別是作為霞山區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使它不僅對城市經濟發展、旅遊發展起推動作用,而且為霞山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作出貢獻,避免使其成為一處“旅遊博物館”。為此,規劃將該地區城市功能的文化含量提高到一定的層次,並力求通過合理的交通組織加強該地區的可達性,使漢口雅遷路—東堤路—洪屋路地區能夠成為未來湛江本地及旅遊的高文化素質人群聚集和停留的地方。
打造:霞山法國風情街區--法國風情將再現
陳耀光書記率領市有關職能部門到
霞山調研時指出,沒有文化就沒有生命力,霞山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其歷史和文化資源,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體現出城市文化內涵。並要求
霞山區要把綠蔭小區改造建設成為具有
法國歷史文化特徵、法國風情和集愛國主義、休閒、購物、旅遊為一體的小區。
我們了解到,目前 ,霞山法國風情街區經多方構想,專家已初步擬出了以下方案:
湛江海濱公園到綠蔭路段定位為法國風情酒吧街,可與法國總公署等建築相互輝映,景觀魄力無窮。
為了紀念在抗法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在街口設立抗法群英雕像,讓人們緬懷先烈,弘揚民族精神;法國駐廣州灣總公署作為
湛江抗法紀念館,收集散失民間的抗法英雄遺物和紀念品展覽。
綠蔭路到民治路段定糠棄霸定位為古玩商品經營街區。此路段較開闊,法國滙豐銀行、天主教堂、
霞山福音堂就在此路段,給延安路的宗教文化色彩重重抹上一筆。
這段路如能成為略帶古典宗教文化色彩的古董、字畫、玉器等的收藏和鑑賞,以現場的展示和一些鑑賞知識講座場所。將其它地方零碎經營的古玩商家納入其中,既能規範經營又能形成規模,提高品位。
民治路至逸仙路段定位為文化用品經營街區。以老字號新華書店為龍頭,形成以“書”和“文房四寶”為主的經營街區;逸仙路至民享路段定位為
旅遊紀念品經營街區。
主要經營湛江特產和具有湛江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如南國珍珠飾品、海洋生物貝類飾品、船舶模型、獅子模型、小石狗模型等。
以兒童公園為支點,在“
廣州灣”風情街配套建設霞山文化廣場;配套建設文化書畫藝術長廊、文藝表演舞台、古書畫碑林和設定休閒健身的活動設施等等,讓遊客逛完旅遊文化街後有一個小憩的舒心場所,使它成為連線 “旅遊文化街”與“民享商業步行街”的休閒綠心。
漫步霞山看風情
走在霞山一些老街小巷,當年“廣州灣”的魄力依然不時可見:典型的法蘭西特色——法式鋼筋的法國駐廣州灣總公署;歐洲12世紀至15世紀最流行的雙尖塔式的維多爾天主教堂;精湛富有風味的廣州灣法國滙豐銀行、威嚴堅固的法國軍部辦公樓、紅磚紅瓦平調的福音堂……給霞山這個海港城區增添了幾許歐洲建築風味的氣息。
漫步延安路、綠萌路、逸仙路、海濱路一帶,滿目法國風情的古建築。我們踏上那一條條舊青石鋪砌的小街,遺存在那裡的法國古建築引發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追憶。70歲的李伯是霞山綠蔭路的老街坊,他告訴我們,“這些古建築是當年法國人入侵湛江遺留下來的痕跡。多年過去,現在已經變成霞山一道獨特的風景。這是霞山的一塊寶。”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在霞山生活了27年的,小吳說,無論走到哪,總是覺得外地比不上自家。建築就是城市的眼睛,見證著城市的歷史變遷和發展,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城市不能沒歷史,離開歷史的城市,是一個不能凝聚人心、沒有發展前程的地方。小吳說,“這些法國殖民者遺留下的經歷100多年歷史的法國建築群,是法國殖民者當年強占廣州灣、實行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但同樣也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殖民法國的舊建築群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不妨把它建設成為青少年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後人牢記‘貧窮就遭挨打’的殖民統治歷史,鼓勵下一代人為國富強爭榮譽。”
霞山老街簡介
湛江霞山,在歷史上不但凝聚著湛江人民抗法、反對外來侵略的民族精神,也遺留著見證這段歷史的法國古建築藝術精品。
法國枇杷和騎樓群是湛江很多老街的典型特徵
如今,漫步霞山延安路、綠蔭路、逸仙路、海濱路一帶,觸目皆是法國風情的古建築,兩路交匯的地方是維爾多教堂,與此不足200米的延安路上另有天主福音堂及過去的法國銀行,遺蹟相當集中。這片法國風格的建築群,已成為湛江旅遊的“新亮點”,更是世界古建築史極為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 是的,當你踏上那些舊青石鋪裝的小街小巷,也仿佛將自己浸在了那段迴旋的“浪漫曲調”里,那是彼此文化的撞擊和相融,是交流和靈感的火花閃耀……
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地區打造“歐陸風情街”?因為這裡有不少歷史的“老面孔”。 這裡的歷史建築是指1949年以前建造,反映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地區風貌特色的建築,在規劃區範圍,歷史建築主要分布在海濱路、延安路、綠蔭路及東堤路周圍地區。
霞山東堤路上滄桑古建築,獨具歐陸風情
■東堤一橫路
東起東堤路,西至民治路。建於清代。居住小販、手工業作坊者較多,住房鐵皮屋瓦平房參半,街通海邊可見潮汐,其時人稱海潮為“括流”,故叫“括流街”,建國後改現名。
■漢口路
南起逸仙路東,北止青島路,長171米,建於清代,是西營古老街道之一。舊稱丹社路。
■逸仙路
北起解放東路,東止湛江水道,建於清末。法占初期最早鋪設的道路,又名“貝當街”,街名取自法國貝當政府。回歸後改現名,1966年曾稱紅旗路,1980年復現名。
昔日的括流街尚存一段老屋
另外,當地還有本地的居民(主要是當時的地主和資本家)修建,用於生活或商業用途的建築。按照修建時間的順序可以分為三種:法國殖民前中期修建的仿法建築;二戰時香港淪陷期間,許多外國僑民和香港當地富人在廣州灣避難時,修建的一批建築物;抗戰後到解放前(國民黨統治時期),法國人撤離廣州灣以後,當地的居民在修建房屋時加入的一些“
廣州灣”時期的元素,如窗花、柱子的修飾,地中海式的
騎樓建築等。
打造:霞山法國風情街區--法國風情將再現
陳耀光書記率領市有關職能部門到
霞山調研時指出,沒有文化就沒有生命力,霞山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其歷史和文化資源,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體現出城市文化內涵。並要求
霞山區要把綠蔭小區改造建設成為具有
法國歷史文化特徵、法國風情和集愛國主義、休閒、購物、旅遊為一體的小區。
霞山青島路法國枇杷綠樹成蔭,猶如法國景致
我們了解到,目前 ,霞山法國風情街區經多方構想,專家已初步擬出了以下方案:
湛江海濱公園到綠蔭路段定位為法國風情酒吧街,可與法國總公署等建築相互輝映,景觀魄力無窮。
廣州灣法國警察署舊址
為了紀念在抗法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在街口設立抗法群英雕像,讓人們緬懷先烈,弘揚民族精神;法國駐廣州灣總公署作為
湛江抗法紀念館,收集散失民間的抗法英雄遺物和紀念品展覽。
綠蔭路到民治路段定位為古玩商品經營街區。此路段較開闊,法國滙豐銀行、天主教堂、
霞山福音堂就在此路段,給延安路的宗教文化色彩重重抹上一筆。
這段路如能成為略帶古典宗教文化色彩的古董、字畫、玉器等的收藏和鑑賞,以現場的展示和一些鑑賞知識講座場所。將其它地方零碎經營的古玩商家納入其中,既能規範經營又能形成規模,提高品位。
民治路至逸仙路段定位為文化用品經營街區。以老字號新華書店為龍頭,形成以“書”和“文房四寶”為主的經營街區;逸仙路至民享路段定位為
旅遊紀念品經營街區。
還保持著一節舊屋東堤一橫路,當年的括流街
主要經營湛江特產和具有湛江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如南國珍珠飾品、海洋生物貝類飾品、船舶模型、獅子模型、小石狗模型等。
以兒童公園為支點,在“
廣州灣”風情街配套建設霞山文化廣場;配套建設文化書畫藝術長廊、文藝表演舞台、古書畫碑林和設定休閒健身的活動設施等等,讓遊客逛完旅遊文化街後有一個小憩的舒心場所,使它成為連線 “旅遊文化街”與“民享商業步行街”的休閒綠心。
漫步霞山看風情
走在霞山一些老街小巷,當年“廣州灣”的魄力依然不時可見:典型的法蘭西特色——法式鋼筋的法國駐廣州灣總公署;歐洲12世紀至15世紀最流行的雙尖塔式的維多爾天主教堂;精湛富有風味的廣州灣法國滙豐銀行、威嚴堅固的法國軍部辦公樓、紅磚紅瓦平調的福音堂……給霞山這個海港城區增添了幾許歐洲建築風味的氣息。
雙尖塔式的維多爾天主教堂
修繕一新的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側面
漫步延安路、綠萌路、逸仙路、海濱路一帶,滿目法國風情的古建築。我們踏上那一條條舊青石鋪砌的小街,遺存在那裡的法國古建築引發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追憶。70歲的李伯是霞山綠蔭路的老街坊,他告訴我們,“這些古建築是當年法國人入侵湛江遺留下來的痕跡。多年過去,現在已經變成霞山一道獨特的風景。這是霞山的一塊寶。”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在霞山生活了27年的,小吳說,無論走到哪,總是覺得外地比不上自家。建築就是城市的眼睛,見證著城市的歷史變遷和發展,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城市不能沒歷史,離開歷史的城市,是一個不能凝聚人心、沒有發展前程的地方。小吳說,“這些法國殖民者遺留下的經歷100多年歷史的法國建築群,是法國殖民者當年強占廣州灣、實行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但同樣也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殖民法國的舊建築群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不妨把它建設成為青少年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後人牢記‘貧窮就遭挨打’的殖民統治歷史,鼓勵下一代人為國富強爭榮譽。”
霞山老街簡介
湛江霞山,在歷史上不但凝聚著湛江人民抗法、反對外來侵略的民族精神,也遺留著見證這段歷史的法國古建築藝術精品。
法國枇杷和騎樓群是湛江很多老街的典型特徵
如今,漫步霞山延安路、綠蔭路、逸仙路、海濱路一帶,觸目皆是法國風情的古建築,兩路交匯的地方是維爾多教堂,與此不足200米的延安路上另有天主福音堂及過去的法國銀行,遺蹟相當集中。這片法國風格的建築群,已成為湛江旅遊的“新亮點”,更是世界古建築史極為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 是的,當你踏上那些舊青石鋪裝的小街小巷,也仿佛將自己浸在了那段迴旋的“浪漫曲調”里,那是彼此文化的撞擊和相融,是交流和靈感的火花閃耀……
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地區打造“歐陸風情街”?因為這裡有不少歷史的“老面孔”。 這裡的歷史建築是指1949年以前建造,反映漢口路、東堤路、洪屋路地區風貌特色的建築,在規劃區範圍,歷史建築主要分布在海濱路、延安路、綠蔭路及東堤路周圍地區。
霞山東堤路上滄桑古建築,獨具歐陸風情
■東堤一橫路
東起東堤路,西至民治路。建於清代。居住小販、手工業作坊者較多,住房鐵皮屋瓦平房參半,街通海邊可見潮汐,其時人稱海潮為“括流”,故叫“括流街”,建國後改現名。
■漢口路
南起逸仙路東,北止青島路,長171米,建於清代,是西營古老街道之一。舊稱丹社路。
■逸仙路
北起解放東路,東止湛江水道,建於清末。法占初期最早鋪設的道路,又名“貝當街”,街名取自法國貝當政府。回歸後改現名,1966年曾稱紅旗路,1980年復現名。
昔日的括流街尚存一段老屋
另外,當地還有本地的居民(主要是當時的地主和資本家)修建,用於生活或商業用途的建築。按照修建時間的順序可以分為三種:法國殖民前中期修建的仿法建築;二戰時香港淪陷期間,許多外國僑民和香港當地富人在廣州灣避難時,修建的一批建築物;抗戰後到解放前(國民黨統治時期),法國人撤離廣州灣以後,當地的居民在修建房屋時加入的一些“
廣州灣”時期的元素,如窗花、柱子的修飾,地中海式的
騎樓建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