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

法塔赫一般指本詞條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 (Palestin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簡稱“法塔赫” (Fateh),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8個成員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人數最多的主流派別,掌控著巴解組織的軍、政、財務與外交大權,得到阿拉伯國家的廣泛承認與支持。 “法塔赫”是由阿文“運動”、“解放”和“巴勒斯坦”三個詞的詞首字母顛倒次序組成,寓“征服”、“勝利”之意,1956年開始籌建,1959年10月10日在科威特正式建立。阿拉法特 是該組織的創始人之一。“法塔赫”下屬的軍事組織是“暴風”突擊隊,擁有4個旅的兵力,占巴勒斯坦全部武裝力量的95%。

2006年11月12日,法塔赫革命委員會宣布任命馬哈茂德·阿巴斯為該派別領導人。

2011年5月4日,法塔赫在埃及首都開羅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以及獨立政治人物在內的13個派別的代表簽署和解協定。巴勒斯坦各派系是經過18個月的冗長談判後,才達致和解協定的。該協定的簽署結束了法塔赫同哈馬斯之間長達四年的對立狀態,目的是統一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的兩個對立政府。按照協定,法塔赫與哈馬斯將組建過渡政府,然後在一年內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

2016年11月29日,法塔赫第七屆代表大會在拉姆安拉召開,阿巴斯再次當選法塔赫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
  • 外文名:Palestin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 簡稱:法塔赫
  • 成立:1959年
  • 國際組織:社會黨國際
  • 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
歷史,權力機構,發展戰略,軍事實力,政治綱領,新聞傳媒,重要人物,和哈馬斯關係,綜述,反目,衝突,和解,

歷史

法塔赫於1956年開始籌建,1959年在科威特正式成立。
1963年在阿爾及利亞設立第一個辦事處。
1965年1月1日,“法塔赫”打響武裝反對以色列占領的第一槍,標誌著巴解組織進入了武裝抵抗以色列的新階段。“法塔赫”主張在整個“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民主國家”,堅持武裝鬥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方式”。
阿拉法特阿拉法特
隨著軍事力量迅速發展壯大,“法塔赫”在巴勒斯坦人民中的威望日益提高,並受到阿拉伯國家的重視和支持。在1969年2月舉行的第五屆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會議上,法塔赫”獲得33個席位,約占總席位的1/3,阿拉法特也當選為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從此,“法塔赫”開始左右巴解組織的內外政策,它所堅持的路線、方針、政策代表著巴解內外政策的主流,同時也逐漸為巴勒斯坦其他組織所接受。
1982年夏天,法塔赫於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之後做出決定,將總部從貝魯特遷至突尼西亞,總部下設約旦敘利亞和黎巴嫩地區委員會。
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中東形勢的變化和中東和平進程的發展,“法塔赫”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立場逐漸趨於溫和、務實,主張承認以色列的存在,並在“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基礎上和平解決阿以衝突。
2005年4月9日,“阿克薩烈士旅”的武裝人員在加沙城參加示威遊行。
2006年1月,長期主導巴政壇的法塔赫在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失利。
2011年5月4日,法塔赫在埃及首都開羅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以及獨立政治人物在內的13個派別的代表簽署和解協定。巴勒斯坦各派系是經過18個月的冗長談判後,才達致和解協定的。該協定的簽署結束了法塔赫同哈馬斯之間長達四年的對立狀態,目的是統一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的兩個對立政府。按照協定,法塔赫與哈馬斯將組建過渡政府,然後在一年內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

權力機構

法塔赫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代表大會,大會閉會期間由革命委員會行使最高權力。革命委員會,由“法塔赫”代表大會(一般500人)選舉產生,負責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是法塔赫的最高領導機構,下設主管軍事的“暴風”部隊總司令部以及財務、外交、組織和宣傳等部門。從1980年5月法塔赫第4次代表大會以來,亞西爾·阿拉法特一直擔任中央委員會主席兼“暴風”部隊總司令。阿拉法特去世後,法魯克·卡杜米繼任中央委員會主席。
法塔赫的代表大會應該每5年召開一次,但“五大”於1989年8月召開後,由於內外局勢動盪,新一屆會議屢次推遲。
2009年8月4日,為期3天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第六次代表大會4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恆開幕,這是法塔赫在時隔20年後首次召開代表大會,也是首次在巴勒斯坦本土舉行的代表大會,引起了輿論和媒體的高度重視。
此次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為選舉法塔赫新領導人、修訂法塔赫行動綱領和調整對以色列的政策等。大會將從2200多名代表中選出120名法塔赫革命委員會新成員,再從中選出21名中央委員會成員及其領導人,以實現現任領導層的“更新換代”,為法塔赫的領導機構補充新鮮血液。不過,由於控制加薩走廊的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禁止400名法塔赫代表離開加沙,因此實際參會代表只有1800人左右。
與會代表們還將對一份有關調整對以色列政策的檔案草案進行討論。該草案旨在實現對以鬥爭形式的多樣化,如對擴建的猶太人定居點實施溫和抗議、在隔離牆地帶進行集會等。不過,該草案中還是保留了對以色列使用武力的權力,而且還預設了在巴以和談陷入僵局或破裂的情況下,法塔赫單獨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宣布巴勒斯坦為獨立國家的可能性。

發展戰略

解決棘手問題
2009年8月4日,為期3天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第六次代表大會4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恆開幕,這距上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已經時隔20年。2000多名代表將在會上總結近些年來的經驗與教訓,同時制定法塔赫未來的發展戰略。
在阿拉法特當政時期,法塔赫一直在巴勒斯坦內部占據著領導地位。隨著哈馬斯的一步步崛起,法塔赫的勢力範圍日益縮水,並且組織內部的腐敗問題也逐漸惡化。在這場為期三天的代表大會上,與會人員將著重討論法塔赫能否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定的問題。代表們認為,一旦以色列站在了法塔赫這邊,那么組織腐敗與存在合法性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並且法塔赫還將有實力與哈馬斯一決高下。
對於法塔赫來說,隨著2004年阿拉法特的逝世,自身實力也走上了下坡路。2006年議會選舉中法塔赫史無前例地敗給了哈馬斯,並且在2007年喪失了對加沙地帶的控制權,兩大棘手問題給阿巴斯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內部新老交替
作為與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領導人馬爾萬·巴爾古提有著密切聯繫的法塔赫高層,阿布·艾因在此次大會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伯利恆,面帶微笑的阿布-艾因與來自黎巴嫩、敘利亞、約旦河西岸等地的代表交換意見,聽取他們的看法。阿布·艾因表示:“此次大會的主題是改變。鑒於過去失敗的教訓,有八成的領導人必須立刻下台,這是整整一代人的新老交替。”現年50歲的阿布·艾因曾在以色列的監獄中度過10年時 間,他對法塔赫“老態龍鐘”的現狀頗為不滿。阿布-艾因指出,法塔赫執行委員會中大多數成員的年齡都接近70歲,有的人甚至已是八旬老翁。
但是,法塔赫內部的守舊派以及阿拉法特的親信則極力抵制改革,害怕喪失手中的權力。一位來自黎巴嫩的代表警告道:”一旦內部的結構調整出現問題,那么法塔赫將徹底喪失重新崛起的希望。”然而,作為阿拉法特繼任者的阿巴斯則對改革表示支持,欲借代表大會之機對組織進行“大換血”。
以色列密切關注
法塔赫近20年來的首次代表大會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而以色列方面則將目光聚焦在法塔赫是否願意進行談判的問題上。法塔赫於公布了一份41頁的提議草案,指出以武裝鬥爭為主的傳統思路亟待轉變。草案中還透露出一個信息:除非以色列徹底凍結猶太人定居點,否則法塔赫不會與其簽訂和平協定。這份提議草案將被提交給代表大會,經與會代表審議後方可批准生效。

軍事實力

下屬軍事組織“暴風”突擊隊、“法塔赫”擁有坦齊姆組織、“阿克薩烈士旅”(2007年底解散)等多個軍事派別。
法塔赫所屬的武裝部隊稱為“暴風”部隊,分編為雅爾-穆克旅、卡斯特勒旅、卡拉瑪旅和艾吉納丁旅。此外還有海上武裝力量(以武裝摩托艇為主)和特別行動部隊。1982年6月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後,其兵力主要分布在黎巴嫩的貝卡谷地和的黎波里地區,以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國。

政治綱領

法塔赫在1980年5月第4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政治綱領申明,其目標是“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和思想上消除猶太復國主義實體,在整個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個民主的巴勒斯坦國”。黎巴嫩戰爭爆發後,法塔赫內部在政治目標和鬥爭手段等問題上的分歧表面化。以阿拉法特為首的多數派明確表示接受聯合國有關巴勒斯坦問題的所有決議,接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建立一個國家的主張,認為在堅持武裝鬥爭的同時,應側重政治和外交努力,願意通過談判解決巴勒斯坦問題。而反對派則堅持要在巴勒斯坦全境建立一個統一和獨立的國家,不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強調武裝鬥爭是爭取解放的唯一途徑,拒絕政治談判,反對各種和平方案。政治分歧加劇和外部勢力的插手,終於導致法塔赫組織上的分裂。
1983年5月,以法塔赫革命委員會委員、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武裝力量作戰部部長阿布·穆薩等人為首的部分法塔赫軍官宣布脫離法塔赫,成立“巴勒斯坦革命運動”,兩派發生武裝衝突。隨後,法塔赫反對派同“人陣”(總部)、“閃電”、“人斗陣”組成“民族聯盟”。1985年3月,法塔赫反對派又同這 3個組織及“人陣”、“巴解陣”組成“巴勒斯坦民族拯救陣線”。

新聞傳媒

機關刊物為《法塔赫》周刊,廣播電台為“暴風之聲”電台。

重要人物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重要人物有:亞西爾·阿拉法特、馬哈茂德·阿巴斯、馬爾萬·巴爾古提

和哈馬斯關係

綜述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同為巴勒斯坦重要的政治派別。它們本應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但卻因為政治理念分歧等方面的原因,出現今日兄弟反目的尷尬局面。
哈馬斯(阿拉伯語:حماس‎,英語:Hamas)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的簡稱。該組織成立於1987年,是巴勒斯坦的一個伊斯蘭運動組織和政黨。 哈馬斯的主要目標就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並在現以色列、約旦河西岸以及加薩走廊等地區建立伊斯蘭神權國家。為實現這一目標,哈馬斯不惜訴諸武力。 該組織走向兩個極端:一面從事慈善事業,另一面進行對以色列的攻擊活動。同情巴勒斯坦的人特別是穆斯林人士往往認為哈馬斯是反以英雄,親以色列的西方人士往往認為哈馬斯是恐怖組織。

反目

在反以鬥爭中,哈馬斯與法塔赫曾經並肩戰鬥。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巴以和平進程啟動後,由於哈馬斯堅決反對巴以和談,雙方矛盾日漸明顯。
2000年9月底巴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爆發後,哈馬斯在以色列實施的“定點清除”中遭受重創。此後,哈馬斯在表示不放棄武裝鬥爭的同時,開始參與政治。2006年1月,哈馬斯在巴立法委員會選舉中一舉擊敗主導巴政壇將近半個世紀的法塔赫,贏得大選。此後,兩派武裝人員和支持者之間發生數起武裝衝突,造成人員傷亡。由於拒絕承認以色列、拒絕放棄暴力、拒絕接受巴以業已簽署的協定,哈馬斯單獨組建的政府遭到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國家的抵制,陷入財政危機。哈馬斯被迫尋求與法塔赫聯合組閣。

衝突

2007年2月,哈馬斯與法塔赫就組建聯合政府簽署“麥加協定”。同年3月17日,巴民族聯合政府宣誓就職。由於哈馬斯領導的準軍事力量經常與法塔赫領導的安全部隊發生衝突,法塔赫一直要求解散這支準軍事力量或將其併入安全部隊,但遭到哈馬斯的拒絕。哈馬斯與法塔赫之間由此再度爆發衝突。2007年6月14日,哈馬斯奪取了加沙控制權。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宣布解散由哈馬斯主導的民族聯合政府,在約旦河西岸組建了過渡政府。此後,雙方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和解

2017年10月12日,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領導的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與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埃及開羅簽署協定,同意和解,結束長期分裂的局面。法塔赫將於12月1日前接管由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走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