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M1916步槍

法國M1916步槍

此槍的前身是伯赫提耶M1890卡賓槍,採用3發的彈倉,1892年法國對M1890卡賓槍進行改進,製成M1892卡賓槍並定位制式,由於“一戰”爆發,投入戰場的M1892卡賓槍只有3發裝填的彈倉,而其他參戰國投入的步槍最少的都為5發彈倉,於是1916年在M1892的基礎上,製造使用5發彈倉的M1916步槍,M1916增設了過去卡賓槍沒有的上護木,槍托中間有2個貫穿槍身的橫銷,防止槍機后座時造成槍托損壞;1927年,對M1916卡賓槍進行改進,更換了槍托前端的前箍,前箍內有獨立的刺刀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國M1916步槍
  • 彈倉:5發
  • 改進:1927年
  • 刺刀座:獨立
  • 國家:法國
  • 次生:M1916卡賓槍
開發緣因,出籠,結構,前身,呼出卡賓槍,

開發緣因

法國軍隊是世界上最早採用無煙火藥步槍彈的軍隊。
1884年,法國工程師M.維阿耶接受法國政府下達的任務,在世界上率先開發了步槍用無煙火藥。該火藥用作8mm步槍彈之後,使用該彈的8發彈倉步槍,於1886年被法國槍械選型委員會的勒貝爾中校選中,定型並命名為勒貝爾M1886 8mm步槍,這就是世界上第1支採用無煙火藥的步槍。該槍被用作法軍制式並大量裝備部隊。同時定型了8×50.5(mm)R槍彈,又稱勒貝爾8mm步槍彈。
M1886步槍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全槍長 1303mm,全槍質量4.25kg,槍管長800mm,4條左旋膛線,初速 725m/s,表尺射程2 000m。勒貝爾槍彈的特徵是,彈殼殼體的錐角大,即使在高壓燃氣下也不易粘附於彈膛;彈殼底部有凸緣,便於抽殼。
M1886步槍與美國溫徹斯特槓桿式步槍一樣,在槍管下方配裝管狀彈倉。這種彈倉的缺點是難裝填,再裝填費時間,而且射擊過程中隨槍彈減少,槍的質心會偏移。
就在M1886步槍定型不久的1888年,德軍選用科米申步槍作軍用槍,該槍最早採用無凸緣的7.92×57mm槍彈,並以5發槍彈裝填夾式彈倉作供彈具(可用彈夾直接向里壓彈),克服了管狀彈倉的缺點。
相比之下,法國M1886步槍落後了。為了與德國競爭,法國迫切需要開發新槍。
法國M1916步槍

出籠

M1916步槍是以19世紀80年代末法國人A.V.P.M.伯赫提耶開發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為原型,經多次改進而成。伯赫提耶原為鐵道技術人員,曾任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鐵道長官。
1888年前後,伯赫提耶將當時法軍制式步槍M1886的槍機加以改造,並配裝奧地利人曼利夏的3發彈倉,開發了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該槍簡稱伯赫提耶步槍。這種步槍的彈倉中雖然僅裝3發彈,但由於採用彈夾向彈倉內壓彈,再裝填速度比M1886管狀彈倉快。
1890年,法軍下令將伯赫提耶步槍的槍管縮短,用作卡賓槍,命名為 M1890卡賓槍,並作軍用制式,供騎兵使用。
1902年,法軍將加長槍管的M1890命名為M1902步槍,供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的軍隊使用,所以該槍又稱印度支那式步槍。其基本結構與 M1890卡賓槍(下篇敘述)相同,槍管長度增加到800mm。
1907年,法軍根據M1902步槍定型了M1907步槍,供非洲以外的法屬殖民地的軍隊使用。M1907步槍又稱科洛尼亞式步槍。
法國對東南亞、非洲等殖民地軍隊的武裝比對法國本土軍隊更重視,優先提供伯赫提耶步槍,這說明殖民地的存在對法國多么重要。1914年, "一戰”在歐洲爆發,法國動員許多殖民地軍隊前往歐洲戰線。但“一戰”中各參戰國軍隊的軍用制式步槍均使用5發彈倉,發射速度比法國的3發彈倉步槍高。因此,法國計畫提高伯赫提耶步槍的射速。
本來,伯赫提耶步槍採用3發彈倉的目的,是為了減小彈倉高度,使彈倉不向槍托下方突出,防止攜行中碰壞彈倉等事故。而現在法軍要求使用5 發填倉,最簡單的改進方法就是加大彈倉尺寸了。
1915年,M1907改成配用5發彈倉,被命名為M1907/15步槍,機匣左側刻有“Mle 1907/15"標記(Mle為法文,表示“型號”、“式”)。
1916年,法軍根據M1907/15步槍,定型了法國本土軍隊用的步槍,並將該槍命名為M1916步槍。該槍在“一戰”中用於西線對德作戰;“二戰”中大量裝備法軍,用於對抗從法國北部入侵的德軍。

結構

M1916(M1907/15)步槍的結構,基本上與初期的M1890卡賓槍相同,外觀上類似奧地利斯太爾公司曼利夏系列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
其槍彈裝在薄鋼板衝壓成形的彈夾內,然後裝入步槍的彈倉中。彈倉底蓋可向後方打開,便於擦拭。彈夾表面經防鏽處理,初期的3發彈夾與改進的 5發彈夾只是大小不同,結構完全相同。
槍機的設計受曼利夏系列步槍影響,結構稍複雜。機頭為可分離的兩件式,通過螺釘裝在槍機上,機頭前端的左右側各有一個大的閉鎖凸筍,與槍管一同實現閉鎖。拉殼鉤裝在機頭上,由於其較小,強度不夠。整個槍機通過機匣右側後方的螺釘裝於機匣內,分解時只要擰松螺釘,便可從後方抽出。
槍機後端的待擊尾塊較大,便於用手指向後拉。該件的作用是,槍彈不發火時,在槍機未打開情況下使擊針後退,起保險作用。
機匣與曼利夏系列步槍的機匣一樣,這種機匣容易製造,可設計成較短的整體式樣,但與後橋式機匣(如毛瑟步槍用的機匣)相比,強度較差。
瞄準裝置由刀形準星和立框式表尺組成。近距離瞄準時壓倒表尺,遠距離瞄準時豎起表尺,表尺射程900~2 500m,每個分劃100m。
該槍的組成零件較少,分解與結合較簡單。
該槍使用8mm勒貝爾步槍彈,此彈又稱8×50.5(mm)R、M1886D 8mm步槍彈。採用尖頭、錐底、銅質無被甲彈頭,是1898年由M1886M平頭彈頭改進而成的。
該槍的缺點是:(1)無機械保險,當膛內有彈時,攜行中走火的危險性較大;(2)槍機和機匣間的空隙大,彈倉有開口端,所以在“一戰”的塹壕作戰中,經常由於泥沙浸入槍內而引起故障,後來,為了防止泥沙浸入機匣,配有薄鋼板衝壓成形的機匣蓋;(3)扳機簧採用舊式“V"字形片簧,壓力的調整較困難,一旦損壞,無法修理,必須更換。
由於法國M1886步槍存在一個問題,即槍彈發射完之後,再裝填很麻煩,這對於騎兵來說是致命的缺點,因此M1886步槍縮短後作騎槍,始終沒有被選作制式。

前身

19世紀80年代末,法國人A.V.P.M.伯赫提耶根據騎兵的要求,對當時法軍制式步槍勒貝爾M1886的槍機和彈倉進行改進,製成了使用3發彈倉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1890年,該槍被法軍選作制式,命名為M1890卡賓槍,供騎兵使用。該槍在法國又稱M1890滑膛步槍,在其他國家,一般稱伯赫提耶M1890卡賓槍。
M1890卡賓槍的外形與M1886步槍完全不同,其中彈倉部分差別較大,而扳機和阻鐵等內部機構變化不大。
伯赫提耶設計的彈夾裝填方式,也與步兵用的M1886步槍完全不同。M1886步槍必須將槍彈逐發裝入彈倉內,騎兵在馬上即使用雙手也不容易完成這種操作。而伯赫提耶的彈倉裝彈時使用彈夾,供彈時只要用拇指將彈夾中的槍彈往下壓入彈倉即可,操作簡便。
然而,法國軍用無煙火藥步槍彈的主要缺點是,全彈較短,彈徑較粗,彈殼底緣大。這種彈裝在彈夾內,使彈夾的縱向長度增大,最多只能裝3發彈。
順便說一句,步槍與卡賓槍的關係,一般是先開發步槍,然後縮短槍管而成卡賓槍。但法國伯赫提耶的彈倉
式步槍和卡賓槍的關係正好相反。伯赫提耶是在騎兵部隊提出槍彈容易再裝填的要求下,首先開發出卡賓槍。之後,法國步兵部隊將這種卡賓槍的槍管延長,並增設刺刀座,改裝成制式步槍。
1892年,法國對M1890卡賓槍進行改進,製成M1892卡賓槍並定為制式,供炮兵、運輸兵等非直接參與前線作戰的士兵使用。M1892卡賓槍全槍長几乎與原型M1890卡賓槍一樣。後來,騎兵部隊也配發了M1892卡賓槍。

呼出卡賓槍

1914年,“一戰”爆發,投入戰場的法軍士兵裝備了3發彈倉的M1892步槍和卡賓槍,而其他參戰國均已裝備5發彈倉式步槍。5發與3發手工裝填的彈倉式步槍在實戰中是否威力不同,誰也沒有調查統計過,但對於前線決戰的士兵而言,所攜帶槍枝的彈倉容彈量確實影響士氣。
於是,法軍於1916年製造使用5發彈倉的M1916步槍,同時又在該步槍基礎上進行改進,命名為M1916卡賓槍。

M1916卡賓槍增設了過去卡賓槍沒有的上護木,便於射擊時握持。由於使用5發彈倉,長度增加,並從槍托下方伸出。機匣左側裝有長拉機柄。槍托中間有2個貫穿槍身的橫銷,可防止槍機後坐時造成槍托損壞。採用框形表尺,表尺射程2000m。
“一戰”結束後,軍事家分析騎兵作戰方式將不再興起。於是,許多卡賓槍在戰後被改造,供各種正規部隊使用。1927年,法國對M1916卡賓槍進行改造,更換了其槍托前端的前箍,新裝的前箍內有獨立的刺刀座,可安裝與步兵用刺刀稍微不同的刺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