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學理論與實踐》是2011年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金蘭。
基本介紹
- 作者:何金蘭
- ISBN:9789862218310
- 頁數:505
- 定價:NT$550
-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1-1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所有的文學作品、文本、藝術創作,都有其最初始的神秘源頭、誕生狀態,之後作者的心理、思維之迂迴旋繞、塗抹修改過程,直至燦爛多姿的定稿終局,其中各階段與層次的曲折蜿蜒、精采奧秘,就是「發生學」所欲探索的文本原始秘密,尤其是作家與創作者的親筆手稿,以及一切「前文本」的可能蹤跡、可能演繹之意涵與面貌。 本書正是一系列法國發生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成果。全書可分為兩大部分:一、精細闡析法國二十世紀至二十一世紀之間的多種文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從具體考察文學家之前文本、手稿至定本的種種相關資料,之後嚴謹進行研究、詮釋、解碼,這是「文本發生學」與「發生論文學批評」所著重重建的「誕生狀態中文本」歷史以探尋文學家與其作品的原始秘密方法;還有因文學與社會互動關係而創建的「文學社會學」多種理論和方法形成之思想背景、制訂因果、重要概念、分析模式、套用實踐,都以最細膩和詳盡的論述闡釋與解析。此外,羅蘭‧巴特千變萬化、多元多樣的文學社會學論述、自傳觀、文學觀、文學批評觀、語碼解讀法的建立與實踐,並以筆者所譯之《薩伊在捷運上》對巴特的「零度書寫」進行最具體且實際的分析、說明與導引。 二、套用高德曼「發生論結構主義」詩歌分析方法進行華文現代詩剖析實踐,分別探討女性詩人和男性詩人的作品文本,為其創作尋覓最隱密的總意涵結構與微小意涵結構,指出一般讀者或評論者容易忽略的作品原始秘密,並探討作品文本形成之原因及其所擁有的各種可能意涵。
作者介紹
何金蘭,又名何尹玲,廣東大埔人,出生於越南美拖市(My Tho)。自幼即同時接受中國、法國與越南的文化和教育影響,十六歲起,正式於越南首都西貢華文報刊發表作品:散文、詩歌、小說、翻譯;曾使用二十餘筆名:尹玲、伊伊、葉蘭、霜洲、故歌、可人、徐卓非、阿野、蘭若等,並創作與翻譯至今。獲越南西貢文科大學文學學士、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國家博士及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淡江大學中文系與法文系教授。 著有詩集《當夜綻放如花》、《一隻白鴿飛過》、《旋轉木馬》、《發或背叛之河》;專著《文學社會學》、《蘇東坡與秦少游》、羅蘭‧巴特研究、發生論結構主義、「中法、越、的文化、文學關係與影響」、漢學研究、文學評論等。翻譯法國小說《薩伊在捷運上》、《法蘭西遺囑》、《不情願的證人》及法國詩、越南短篇小說及越南詩多種。 曾獲第十八屆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中國詩歌藝術學會第一屆詩歌創作獎。喜愛閱讀、旅行、流浪,探尋新天地、新理論、新評析。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探尋「發生」思維建構及其他之歷程 第二章 法國文學批評理論 第一節 發生論文學批評與文本發生學之奠立及其發展 第二節 追尋作品原始祕密─試探文本發生學及發生論文學批評理論/方法 第三節 文學社會學在法國之起源及發展 第四節 文學創作的社會特性─高德曼理論之分析 第五節 發生論結構主義詩篇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國詩歌上的實踐 第六節 文本社會學─「社會批評」學派理論評析 第七節 論詩歌的社會性─兼論其社會功能 第三章 羅蘭‧巴特論著評析 第一節 羅蘭‧巴特文學社會學論述評析 第二節 羅蘭‧巴特自傳觀與文學觀析論 第三節 羅蘭‧巴特文學批評觀析論 第四節 《S/Z》:從可讀性走向可寫性─羅蘭‧巴特及其語碼解讀法 第五節 羅蘭‧巴特兩種「零度書寫」之一:雷蒙‧葛諾及《薩伊在捷運上》 第四章 「發生論結構主義」研究方法之實踐 第一部 女性詩人作品文本剖析 第一節 系與不系之間─析林泠〈不系之舟〉 第二節 女性自我意識:主體/幻象/鏡像/主體─剖析蓉子〈我的粧鏡是一隻弓背的貓〉一詩 第三節 眾弦俱寂里之唯一高音─剖析敻虹〈我已經走向你了〉一詩 第四節 屈服抑或抗拒?─剖析淡瑩〈發上歲月〉一詩 第五節 宿命網罟?解構顛覆?─試析尹玲書寫 第二部 男性詩人作品文本剖析 第一節 洛夫〈清明〉詩析論─高德曼結構主義詩歌分析方法之套用 第二節 「家鄉/異地」之「內/外」糾葛─剖析向明〈樓外樓〉 第三節 從「無法透視/完美透明」之「異術/藝術」傾聽「虛無/存在」樂章 ─試析?弦〈如歌的行板〉一詩 第四節 存活於「虛無」中之「實在」─剖析羈魂〈一切看起來是那麼實在〉一詩 第五節 從「虛/實相拒」到「虛/實同體」─試析管管〈春天的頭是什麼樣的頭─記花蓮之游〉 第六節 「外在變動/內在自主」的世界觀──剖析向明〈門外的樹〉之意涵結構 第七節 在「生/死」「左/右」的夾角「入/出」「游/游」─試析白靈〈鐘擺〉一詩 第八節 榴連‧流連‧留戀─試析丁文智〈榴連〉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