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二十世紀文學譯叢:栗樹下的晚餐

法國二十世紀文學譯叢:栗樹下的晚餐

《栗樹下的晚餐》是莫洛亞短篇小說的精品結集,題材無非法國中上層階級,尤其文人、藝術家圈子裡的人情世故;但寫法上精緻講究,既富浪漫情調,尤其含蓄幽默,筆致雋永,而且其幽默又可說紛呈不同的色彩:《時令鮮花》"戚而能諧",《傳記》一篇"婉而多諷",《阿莉雅娜,我的妹妹……》可說"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而當溫婉的幽默中暗含了諷刺的鋒芒,其嘲謔的程度可就堪比長槍短劍了。《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和《星期三的紫羅蘭》等筆調抒情,詩意盎然,臻於長篇小說所難達到的完美;《戰俘還鄉》和《大師的由來》等則行文俏皮,幽默風趣。在莫洛亞精緻雋永、幽默嘲諷的筆鋒之下,人生與人性的真相盡皆展露無遺,他也因此被評論家譽為"莫泊桑之後第一人"。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國二十世紀文學譯叢:栗樹下的晚餐
  • 作者:莫洛亞 (Andre Maurois)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242頁
  • 開本:32
  • 外文名:Andre Maurois
  • 譯者:羅新璋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76533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法國二十世紀文學譯叢:栗樹下的晚餐》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莫洛亞(Andre Maurois) 譯者:羅新璋 孫傳才

圖書目錄

法國二十世紀文學的一個輪廓(總序)
譯本序
阿莉雅娜,我的妹妹
混世魔王
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
彌莉娜
傳記
天國大旅館
栗樹下的晚餐
黃金的詛咒
星期三的紫羅蘭
十年之後
海嘯
移情別戀
時令鮮花
雪中姑娘
戰俘還鄉
大教堂

明信片
納伊遊藝場
大師的由來
伊雷娜
作者簡介

序言

莫洛亞是位勤奮的作家。筆耕六十載,成績斐然,著作等身。尤其在傳記寫作方面,多為鴻篇巨製,常洋洋數十萬言而不能自止。比較起來,所寫短篇,為數戔戔。然牛刀小試,亦有可觀。
莫洛亞自稱生性頗具浪漫情調。這一稟性在他的短篇創作中常有精彩的發揮。《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循名考實,題目本身就不無浪漫意味。果然,我們看到一位俏麗的法國少婦,飛赴美國成婚途中,飛機因技術故障推遲起飛,便與一位在候機時邂逅的英國男子,跑了半個倫敦城,作了竟夜之談,使她的人生道路為之一變。“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而這盛會難再的夜晚,成了她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這故事裡,男女主人公還晤談一夕;《星期三的紫羅蘭》里,那位科大學生傾心於女演員謝妮出神入化的表演,每逢星期三奉獻一束紫羅蘭,後來謝妮也以花相酬,至死不渝,而兩人竟緣慳一面,似乎更加不可思議!要說浪漫固然浪漫,但這種風流高格調,不也寫出人人心中蘊有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情懷?旅途遇良友,在生活里也非絕無僅有的事。那種“知音偶一時,千載為欣欣”的感受,不也是可能有的人生經驗么?只是程度略有差等而已。
莫洛亞短篇的另一特色,是筆調幽默。他的文字,不光是好,而且俏皮,風趣。王蒙說:“幽默應該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對生活的洞察。幽默就是智力的優越感。”莫洛亞在中學時代就顯得“思路活潑”,又生性好學,終於成為一位極有造詣的作家。他的幽默,往往比較含蓄。一個中學教員和一位美貌少婦,失去自己的所愛,不勝哀惋,不時去墳頭放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哀思。一次偶然機會,彼此開始搭話,漸而有所了解,於絕望中又萌發希望,人生在這一刻又重新開始。上墳路遇結良緣,細細咂摸,不無調侃意味。而莫洛亞的幽默,可說紛呈不同色彩:《時令鮮花》“戚而能諧”,《傳記》一篇“婉而多諷”,《阿莉雅娜,我的妹妹……》可說“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彌莉娜》這個人物,在劇本的初稿里本不存在,為了解決演員的出租汽車問題,而把這個人物充實豐富,結果成為劇中的主要人物。—__這個故事,讀後使人莞爾而笑,然而仔細想來,意味深長,不也揭示偶然性在藝術構思中的作用么?只是較為誇張而已。
如果說莫洛亞的幽默一般比較溫和,那么當他的幽默含了諷刺,其嘲謔的程度就大大加強了。《天國大旅館》可視為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諷刺作品。生活競爭的失敗者,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闖進這家豪華旅館,以求解脫人生的苦惱,但在優雅的環境裡,遇到了可愛的伴侶,正當勃發求生的欲望時,旅館老闆把殺人當營生,為了賺錢照樣把他送上“天國”,對資本主義社會冷酷無情的金錢關係作了絕妙的諷刺。而《栗樹下的晚餐》里最後一則故事,那個叫“教授”的強盜,把另一個強盜和所勾引的女人兩個一起打死,罪名反比單殺一個對頭要輕。“如果留著她,便構不成情殺,但若將她連同姦夫也一塊殺掉,我覺得您反容易辯護呢。”律師也道貌岸然地說:“如果就道義與仁愛來說,您就該罪加一等。不過,您殺了一個,沒法子辯護,殺了兩個,您反倒無罪了,這也是真的。”出言奇,卻有理。聽來頭頭是道,實質上又何等乖訛,何等荒謬!給了資產階級法律以有力的一戟!我們看到,當作者諷刺的鋒芒指向社會生活的荒誕、悖理方面,這時的作品就發出異樣的光彩,其思想意義已向批判現實主義升華。但可惜這類作品不多,限於作家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經歷,表現的對象大多是養尊處優的男男女女,往往以他們之間的談情說愛,甚至私情為題材,顯得視野不夠開闊。
莫洛亞的短篇,一般說來,篇幅不長,而結構精巧。莫洛亞被譽為世界三大傳記家之一,於傳記編撰作過專門研究,有《傳記面面觀》一書問世。短篇也是他運用嫻熟的一種體裁,雖未見有專門論著,但零星論述似也不少。他認為,短篇就因為短,易於駕馭,能臻於長篇難以達到的完美境界。他有的短篇,短到三四頁,如《大師的由來》,但辭意兼佳,不失為小小的傑作。但短篇的寫法,自是不同於長篇。短篇不是長篇的縮微。長篇要創造一個世界,刻畫一種性格,延續一定時間;短篇則偏於一隅,集中寫一種景況,因篇幅有限,“題材在時空上就比較短窄;作品的中間或末尾,常產生突變或出現反轉。”就是說,短篇比較注意布局,講究效果,安排戲劇性的轉折,以收出入意表的效果。如《移情別戀》這篇小說,寫一個羞怯的情人,經過精神分析大夫有效的治療,變羞怯為奮勇,結果把醫生的賢內助也騙了去。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以幽默作為一種情節手段來結構整篇作品時,喜劇效果往往更強,諷刺力量也就更大。對作品的結尾,莫洛亞也不掉以輕心,有時曲終奏雅,用最後一句點題,給人以雋永的回味。總括起來說,莫洛亞的短篇,有故事,有波瀾,有聲色,有餘味,有較高的審美情趣。法國有位評論家談到本國的短篇成就時,稱莫洛亞為莫泊桑之後的第一人,或許倒是偶言而中。
袁枚詩云:“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莫洛亞的原作,有文字之美,早就為我們所喜讀,且亦久有移譯之志,但自忖才力不副,遲遲不敢動筆。《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和《大師的由來》作為試筆,就正高明,曾發表於一九七八年的《世界文學》。其他一些短篇,雖相繼譯出,都因未能盡如人意,一擱多年。今年為莫洛亞百年誕辰,經友人再三敦促,收拾舊稿,又補譯幾篇,雜湊成章,編成此集。舊稿再改,一時難以詞意圓足,補譯各篇,更是速而未工;力不從心,愈有“譯”然後知不足之感。因限於時日,未能“一詩千改”,謬誤之處,尚望讀者不吝賜教。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於莫洛亞百年誕辰前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