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口村

泓口村,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崑崙街道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泓口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崑崙街道
民風民俗,
泓口村位於溧陽市崑崙街道,全村現有在冊農業人口5129人,全社會面積有7平方公里,良田5000畝,已徵用4000多畝,村民小組33個,自然村11個,中共黨員142名。隨著中關村的建設,現已整體搬遷了10個自然村。

民風民俗

溧陽泓口村,曾經是一個富庶和樂的江南水鄉古村。竹溧河、丹金溧漕河、瀨水河交匯流經於此。
早年,泓口村有兩百多戶以王姓農家為多的古老村莊,街巷青石板,民居木構屋,有三槐堂及分祠報本堂、孝思堂,宗祠,是族人心靈的寄駐地,是傳道揚德的公道場,也是播文感化的風尚地。村中有一口古井,有說幾百年了,古井水是村民的生命泉,冬日熱氣蒸騰,夏季清涼宜人,瓦屋山腳下竹簀橋的人進城必經泓口村,總要到三槐堂前歇歇腳,再吃一飽古井裡剛剛提上來的甘甜水,然後神清氣爽進城。俗話說打鐵磨豆腐,生活最艱苦,可泓口村人肯吃苦,祖傳磨豆腐,豆腐生意做進溧陽城,家家也都富裕了。
據傳,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875年),泓口村裡有一年輕人,叫王炳榮,他在縣試中名列案首,成了秀才,也成了王姓宗族三槐堂的後起之秀,後來他在三槐堂里做私塾先生,教習族人子女《千字文》、《三字經》、還有《四書五經》。教授之餘,他就收集當地民間藝人世代口傳心授的一種古老音樂,編成10個曲牌,又配伍絲弦響器,還邀約村里男性聰巧者一二十人操器習曲成一樂班,每逢廟會節慶喜日,樂班化妝扎彩亮燈,或坐茶肆祠堂,或走村串巷演奏,觀者雲集追隨,熱鬧非凡,時人名之曰:泓口絲弦。而後,村里長者以鼓勵年輕人演習絲弦作為規避惡習、改變陋習、淨化村風的文明族規,公祠里出錢購買樂器,謄抄宮尺譜,發至每家每戶,既是功課,也是自覺,有熟習者還在祠堂里傳教。農閒時,滿村絲弦聲聲,夏夜乘涼,三五成群,或二胡或京胡或竹笛,誰家細伢練得好就進樂班,進不了樂班的連父母臉上也無光彩,進了樂班的也有上手下手之分,上手吹拉彈,下手只是配角,掮旗打傘敲敲打打。就這樣,村里長幼,你演我練,喜聞樂見,歲歲年年,斷斷續續,至今也有130多年了。
曾有專家考證,說這種宮尺譜音樂是唐朝宮廷里流傳民間的古老樂曲,泓口村王炳榮創始用絲弦笙鼓樂器演奏,又有了江南水鄉樂聲清雅的音樂形態。
泓口絲弦由30至60人不等組成樂班,配伍的樂器有:(弦樂)二胡6把,中胡4把,京胡2把,四胡2把;(管樂)竹笛8支,簫8支,笙4支,嗩吶4支;(彈撥樂)月琴4把,三弦4把,琵琶2把;(打擊樂)撞鈴1付,搭板1付,京板小鑼鼓1套。演奏者身著長衫,頭戴禮帽,樂器上裝有小燈、扎有龍鳳之類彩帶,夜間演奏,彩燈閃爍。樂班前導是銅罄,也是指揮,然後是竹笛、二胡、中胡、四胡、簫、笙、嗩吶、月琴、三弦、琵琶,然後是撞鈴、搭板、京板小鑼鼓。樂班按雄鷹、春燕、落葉、昭君、花園、樓台等6個曲牌順序演奏,演奏一遍需22分鐘,由於行進表演,可循環往復。絲弦管樂,間以打擊樂器,清淡、素雅、空靈、優美,又熱鬧歡快。
高生福老人說,上代傳下世,說炳榮先生聰明,會記譜錄曲,樣樣樂器都會演奏,鼻子也能吹笛呢,當時他編集有10個曲牌的,由於是口口相傳,不知那個年代有4個曲牌失傳了,現在只有6個曲牌了。
王水法老人說,他小時候背著牛菜籃嘴裡也口念曲牌,柳宮柳,采宮采,曲牌是宮尺譜,宮商角徵羽,很古老,宮尺譜不記錄節奏,要老藝人口傳心授。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認識宮尺譜了,只認識簡譜,12345,大來米法沙,還有五線譜,洋人的,像豆芽菜。
王傳家老人說,他12歲就參加絲弦樂班了,只是敲敲撞鈴,那是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了,泓口絲弦受邀進溧陽城裡慶賀,王如松、高龍保帶領樂班連續巡演3天3夜,在繁華的碼頭街上,樂班絲弦和鳴,光彩亮麗,藝壓群芳,當時萬人空巷,出盡風頭,至今泓口村的老人仍回味無窮嘖嘖稱道。他說,舊時,泓口絲弦樂班受四鄰八鄉邀請鬧廟會,黃家橋出會,石土地廟出會,二月八祭祠山菩薩,祭太師菩薩,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八月十九賀觀音菩薩生辰……還為溧陽城裡碼頭街上老字號藥店主人王義興祝壽表演。1953年,參加南渡片文藝匯演,文革10年後,到1985年又恢復表演,1989年參加常州蘭陵音樂會,而後泓口絲弦又編入《中國民間器樂集成.江蘇卷》。
聽說文化部門要把泓口絲弦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要整理曲牌、配伍樂器、整合樂班、配置著裝、形成文本資料圖譜,樂班整合後還要面向社會,吸納社會人參與演習,形成傳承機制,王水法、高生福、王傳家、羅炳坤、狄水金等老先生很高興。高生福從家裡木櫃裡捧出10多年前親手抄寫的曲牌,是宮尺譜,還有宮尺譜和對照翻譯的簡譜。王傳家說家裡還保存著一盒10多年前錄音的磁帶,還有當年的一些老照片呢。
如今,泓口村王姓宗祠三槐堂,還有報本堂、孝思堂都不見了,可村中的這口古井還在,井水仍然清澈甘甜,舊時的老屋也變成了農家小樓了,可泓口村的人們仍然念念不忘他們的絲弦,說起絲弦,他們就來勁來神,他們祈盼著祖傳的泓口絲弦能代代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