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莊炸雞,是山東省昌樂縣泊莊村的一道農家菜餚,逢年過節招待客人必不可少,喜白公事招待客人也十分常見。做法簡單,色、香、味俱佳,白吃不厭。體現了農民的質樸、節儉,同時也凝聚了老百姓的智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泊莊炸雞
- 外文名:fried chicken in po Zhuang
- 別稱:高崖炸雞
- 主要原料:雞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養生
- 適宜人群:老少鹹宜
- 儲藏方法:≤-5攝氏度冷藏
炸雞簡介,食品用料,製作方法,殺雞:,炸雞:,燉雞:,調料:,
炸雞簡介
我的老家山東省昌樂縣鄌郚鎮泊莊村,有一道菜餚,是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也是喜白公事招待客人的主題菜,那就是炸雞。
在外工作多少年了,雖說吃過山珍海味,仍對這道菜別有鐘情,但每每品嘗,卻發現味道相差千丈,絕不是那老家炸雞的味道。不得已回到老家,細問八十老母做法要點,親下廚房動手實踐,終於得到了久違的享受。
嘴邊美食,舌尖中國。不自獨享,將10年前寫的一篇鄉情散文整理、共享。
食品用料
說來似乎有些玄虛,其實很簡單--老百姓是最聰明的,沒有廚藝的千百種佐料,卻以清香取勝,色、香、味俱佳。主料為散養的公雞,輔料有麵粉、雞蛋、純正豆油(花生油);食鹽、八角、醋、醬油、香油;大蔥、鮮姜、香菜、粉皮。
製作方法
殺雞:
要用自家散養的小笨公雞,當年養的最好。宰殺小笨公雞要放乾淨血。放血之後是脫毛、挖膛、水洗。單說脫毛,學問也很大。殺雞先燒水,這是常識。水燒好了,雞也宰好了,兩下不耽誤。聽老人說,脫毛的水要用“響水子”,滾開的不行,不開的也不行,不是把雞皮燙熟了就是燙不透。怎么知道這個溫度?憑經驗聽聲音。燒到了壺開始響,大約八九十度的樣子。
炸雞:
洗淨的雞要掛在陰涼處瀝掉浮水,待表面略濕時用刀把整個雞跺成三公分大小的方塊,要大小一致。然後放在白面盆中沾上一層白面,再放到攪勻的雞蛋碗中蘸上蛋皮,就可以下鍋炸了。炸雞的油一般用豆油,家家戶戶都有,炸出來顏色金黃。油鍋中的油量要足,溫度才好控制。油炸的要訣在於雞塊的顏色金黃即可,不必去關心炸熟炸不熟。去年我在家做,鄰家老齊一旁觀摩,大呼這樣沒炸熟怎么吃?我反問你怎么吃?他說聽說南鄉炸雞味道不錯,我每年過春節都要炸來給孩子吃,無滋無味,雞肉在骨頭上啃不下來,哪有五香肉好?我聽後笑得前仰後合,差點碰翻油鍋。
燉雞:
做炸雞的關鍵是燉。千萬記住,熗鍋是萬萬不可以的,炸的雞塊你若熗鍋後燉,那就會只有膩味。再說說燉雞用的鍋。砂鍋最好,不鏽鋼鍋次之,鋁鍋、鐵鍋最好別用。您可能又要問了,過去經濟條件差,農民哪有現在的條件,廚房裡哪有這么多名堂的鍋子?別說,又應了那句話--老百姓是最聰明的。老家燉雞,講究一點的,都是“隔水燉”,就是在鐵鍋里盛上水,然後把雞塊用瓷盆盛了,放在大鍋里的水中,慢慢燉好。燉雞的訣竅在於火慢,火小得不能再小。用火太大,會燉得皮落湯清,肉不離骨,以失敗告終。一般來講,開鍋之後,把爐火關至最小,45分鐘最為合適。 燉雞的佐料最簡單,加多了會做成怪味炸雞。一般備好適量蔥段、姜塊、八角,放鍋里和雞一塊燉就行,這些佐料家家都有。半小時後,燉雞的清香就會從廚房裡飄逸出來,敞開鍋蓋你會發現,湯水由清變白,很誘惑人的。湯水的多少你自己定,願吃湯的可以多加些水,不願吃湯的可以少放點水,一般漫過雞塊就行。還有一種佐料不得不加,那就是老家用地瓜做的粉皮,炸雞塊燉好了再加上粉皮,燉個十來分鐘粉皮軟了就可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