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花551

泉花551

泉花551是福建省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泉花7號為父本,粵油13為母本選育的油食兼用型花生品種。

泉花551為珍珠豆型花生品種,株型直立緊湊,長勢較強,葉片大小中等,葉色綠;主莖高45—55厘米,側枝長48—60厘米,單株總分枝數條5—9條,結果枝5—8條,單株結莢數14—21個,飽果率76%—85%,雙仁果率80%左右,百果重180—220克,百仁重70—80克。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花551
  • 育 種 者:福建省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品種來源:泉花7號×粵油13
  • 作物名稱:花生
  • 登記編號:GPD花生(2018)350042
  • 審定編號:國品鑑花生2014012、閩認油2013001、國品鑑花生2013014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根據市場和生產需求,確定以高產作為品種選育的前提,主攻優質和抗病性狀的選擇。據此,根據花生性狀的遺傳規律、性狀互補原則,選用福建省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泉花7號’為母本,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育成的‘粵油13’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
2005年秋開始配組雜交(組合號0551);2006年春種植F1代,剔除假雜種後混收;2006年秋(F2代)開始按改良系譜法進行優良單株的選擇。
2013年分別通過國家品種鑑定(審定號:國品鑑花生2013014)、福建省品種認定(審定號:閩認油2013001)和遼寧省品種備案;2013年再次通過國家品種鑑定(國品鑑花生2014012);2018年完成國家登記,登記標號為GPD花生(2018)350042。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珍珠豆型早熟品種,全生育期125天左右,連續開花,疏枝。株型直立緊湊,長勢較強,葉片大小中等,葉色綠。主莖高43—55厘米,側枝長48—60厘米,單株總分枝數條5—9條,結果枝5—8條,單株結莢數14—26個,飽果率76%—85%,百果重180—225克,百仁重70—85克,出仁率69.1%。
  • 品質:2010年參加福建省春花生區試,2011—2012年參加全國長江流域片段預告生品種區域試驗,平均含油量51.94%,蛋白質含量28.00%,油酸含量44.1%,油亞比(O/L)1.27。2010—2011年參加福建省春花生區試,經福建省糧油中心檢驗站測定,粗蛋白含量26.4%,含油量50.9%,油酸含量49.4%,亞油酸含量31.8%,油酸/亞油酸比值1.55。
  • 抗性:2010—2011年參加福建省春花生區試,田間葉斑病自然發病表現為抗,鏽病為中抗;抗旱性較強,耐澇性中上,抗倒性中上,青枯病接菌鑑定中感。2011—2012年參加全國長江流域片段預告生品種區域試驗,抗葉斑病和鏽病,中抗青枯病,抗旱性中等,抗倒性較強。

產量表現

2010年,泉花551參加福建省春花生區試,莢果畝產244.72千克,比對照泉花7號增產15.60%;籽仁畝產165.60千克,比對照增產15.73%。2011年續試,莢果畝產305.42千克,比對照泉花7號增產5.07%,籽仁畝產196.6千克,比對照增產3.80%。兩年平均莢果畝產275.08千克,比對照泉花7號增產9.51%;籽仁畝產181.11千克,比對照增產8.94%。
2011—2012年,泉花551參加全國長江流域片段預告生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莢果326.2千克,畝產籽仁225.4千克,比對照中花15分別增產10.14%和2.69%。2013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莢果319.28千克,畝產籽仁220.62千克,比對照中花15分別增產4.11%和減產2.92%。

適種區域

泉花551適合在中國貴州、湖北、江西、湖南、河南南部以及安徽、江蘇兩省淮河以南的花生產區種植。

栽培技術

  1. 選種:播種前帶殼曬種2、3天,曬後剝殼,選篩籽粒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確保全苗、齊苗、壯苗。
  2. 選地:選擇前作晚稻的灰砂田,土壤質地為砂壤土,肥力中等,地勢平坦,排灌方便。
  3. 合理密植:根據泉花551品種高產栽培特點整畦播種,畦帶溝寬100厘米,每畦種植2行,株距13厘米,雙粒穴播,每畝種植2.05萬株。
  4. 水肥管理:泉花551為中熟品種,苗期生長快,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應及早追肥。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硼配合施用,整個生長季全部化肥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別為5.5千克、3.2千克、8.2千克。施足基肥:地整平後,每畝施腐熟雞糞500千克、複合肥(16-16-16)20千克、硼砂1千克,施完基肥後起畦播種。苗期每畝施尿素5千克、硫酸鉀10千克,飽果期用0.25%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管水以“蹲苗、曬花、濕針、潤果”為原則。苗期注意排水,防漬害;下針期注意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中後期兼顧防旱與排澇。
  5. 病蟲害防治:花生主要病蟲害有花生葉斑病、花生鏽病、花生青枯病、蚜蟲、蠐螬、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綜合防治措施:一是物理防治。利用黃色粘膠板誘殺蚜蟲,利用糖醋液引誘蛾類成蟲。二是生物防治。可用性誘劑或昆蟲病毒生物殺蟲劑(核型多角體病毒)防治甜菜夜蛾和斜紋夜蛾。三是化學防治。防治花生鏽病花生葉斑病每畝(下同)可選用250克/升戊唑醇水乳劑20~30毫升或40%腈菌唑可濕性粉劑13~20克兌水噴施;防治花生青枯病用40%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噴施;防治蚜蟲可交替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約3克、100克/升聯苯菊酯乳油5~10升兌水噴施;防治甜菜夜蛾和斜紋夜蛾應掌握在低齡幼蟲早期(3齡以前)施藥防治,可交替用60克/升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20~30毫升、200克/升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5~10毫升噴施;防治蠐螬於5月中下旬用3%殺蟲雙顆粒劑4.0~5.0千克拉溝施毒土。
  6. 中耕除草:花生屬於豆科作物,中耕除草既可以除掉雜草,又可以疏鬆土壤,增加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在苗期和開花期各進行1次中耕除草,下針期結合清溝培土再進行1次中耕除草。
  7. 適時收穫:7月下旬,觀察發現花生植株中下部葉片正常脫落、種皮呈現粉紅色、大部分果殼硬化、果殼表面網紋清晰時即可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