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地理位置:土坑村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別:
- 編號:
- 批准單位: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建築格局
主要建築
施布當鋪
施布當鋪由土坑十二世祖劉端弘建造,位於士坑村44號,保存尚好。建築坐西北朝東南,整體呈扁長形,南北長26.84米,東西寬9.04米,建築面積249.69平方米,占地面積310.48平方米。由門埕、門廳、前天井及其左右廂房、正廳、後軒、後天井及其左右廂房、後廳等組成。
肇元進士第
肇元進士第位於土坑村45號,保存尚好。中軸線上由下廳、天井、上廳組成。建築坐西北朝東南,為兩進五開間結構,南北總長20.84米,東西總寬19.94米,建築總面積415.45平方米,占地面積415.45平方米。
長春堂藥鋪
長春堂藥鋪,又稱建連府第,由土坑長房第十一世祖劉端山建造,位於土坑村77號,後期修復,保存尚好。建築坐西北朝東南,由主厝及邊房組成,其中主厝為兩進三開間,中軸線依次為下房、天井、上廳、後軒,下廳位於中軸線西側,下廳西側為凸出的單開間邊房。整個建築占地形狀不規則,建築面積246.3平方米,占地面積246.3平方米。
萬捷十三行
萬捷十三行系劉萬捷故居,建築中軸線上由門廳天井、大廳組成。其位於土坑村74號,保存尚好。建築坐西北朝東南,東西總長19.59米,南北總寬11.19米,建築面積219.2平方米,占地面積219.2平方米。平面布局為兩進三開間,中軸線自東向西依次為門廳、天井、大廳。
繡花樓
繡花樓,由劉建珍(第十三世,劉端弘長子)所建造,時稱“四角亭”,位於土坑村70號,保存尚好。建築坐西北朝東南,建築精緻小巧,二進三開間西側連線二層繡花樓,平面布局由石埋、門廳、天井、大廳繡花樓及繡花樓前埋組成,前堤外圍圍以圍牆,邊門通向大廳。
來鋪當鋪
來鋪當鋪又稱來鋪五間張,由劉建珍著手建造,為二進五開間格局,既居住家眷,又作為經營船隊的辦公地點。位於土坑村69號,原為當鋪,保存尚好。建築坐西北朝東南,建築面積578.97平方米,占地面積578.97平方米。平面布局為主落兩進,東側一條護厝。主落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回向、磚埋、下廳、天井、上廳及後軒。
建珍大厝
建珍大厝又稱來鋪四間張,建於清中期,位於土坑村3號,由劉端弘長子劉建珍建造,原為當鋪,保存尚好。中軸線上由回向、埋、下廳、天井、樺頭及上廳組成,主落建築面闊四間,進深兩進。其坐西北朝東南,主落平面布局為兩進四開間,南北長20.19米,東西寬14.27米,面積288.11平方米。回向三開間,南北長7.40米,東西總13.29米,面積為96.49平方米。
文物遺存
聖旨碑
四房長第十五代式輩連氏媽,十八歲守寡,螟嶺二子,勤於教養長大成人,次子得榜進士後,鹹豐皇帝賜立牌坊,此聖旨碑便鑲嵌於牌坊之上間。後移至祖祠中。該聖旨碑輝綠岩質高約100厘米、寬12厘米、厚12厘米,兩面雕塑相同,中間刻求書“聖旨”兩字,兩側飾以“雙龍朝珠”圖案。
文物價值
泉港土坑古建築群是由當地海商劉氏家族連續修建而成,是同一家族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功能建築組合、集中規劃建設的範例,成為土坑劉氏家族成功經營海洋貿易的歷史見證,也成為這一時期泉州海商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泉港土坑村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泉港土坑村古建築群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土坑村。
泉港土坑村古建築群
交通信息
自駕:自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泉港土坑村古建築群,路程約7千米,用時約19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