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區山腰街道

山腰街道位於泉州市泉港區東南部,面積30.77平方千米,人口6.1萬人(2013年末),轄4個社區、12個行政村。漳泉肖鐵路、南山公路過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港區山腰街道
  • 1984年10月:成立山腰鄉人民政府
  • 下轄地區:轄4個社區、12個行政村
  • 所屬地區:泉州市泉港區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

地名含義

關於山腰名稱的由來,傳說明代莊氏村民從永春湖洋遷此建村在塔山之腰,故稱山腰。

歷史沿革

宋時屬城山鄉。元時屬忠恕鄉德音里的五、六、七都。清屬福山、鰲塘、安埕、鼓樓等鋪及承天鋪一部分。民國36年(1947年)設錦鳳鄉,轄14個保。1949年8月18日,中共惠安縣工委策動山腰鹽場公署300名鹽警起義,山腰地區率先解放。1949年9月,改設壩頭區,轄32個鄉(其中包括南埔東面4個鄉、後龍12個鄉,又從輞川劃來五峰、鳶峰2個鄉)。1951年6月,調整行政區劃,改設山腰區,轄21個鄉。是月,轄16個鄉(包括析出錦石、錦岩、錦陽等3個鄉)。7月裁撤錦石、錦岩、錦陽,設錦聯,共轄14個鄉。1955年10月,撤銷南埔區,從南埔區劃來10個鄉,從後龍區劃來三川、荷池2個鄉,共轄26個鄉。1956年6月,全縣行政區劃再度調整,恢復南埔區。為加強山腰鹽場工作,設區級的山腰鎮,轄錦山、錦塔、錦川、錦聯、鳶峰等5個居民委員會;又劃芹安、群山2個鄉歸驛坂區,設壩頭鄉歸南埔區。1958年春,撤銷南埔區,設壩頭鄉,轄5個聯社、22個分社、155個生產隊;山腰鄉轄7個聯社、15個分社、167個生產隊。爾後,2個鄉合併為山腰鄉,轄7個分社、105個生產隊。9月,人民公社化,山腰改為超先公社一個管理區,轄16個生產大隊。1961年冬析出小社,成立山腰人民公社,轄22個生產大隊、416個生產隊(其中296年農業生產隊、1個社辦鹽場、1個畜牧場)。1966年裁撤葉厝、鳶峰2個大隊,另設東風大隊,共轄21個大隊。1982年8月,析東風大隊為葉厝、鳶峰、坑內3個大隊,共轄23個生產大隊。
1984年10月,成立山腰鄉人民政府。1985年1月,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下轄23個村民委員會、300個村民小組。1989年12月,轄23個行政村,96個自然村。
1996年7月改為山腰鎮,1999年9月因調整行政區劃,山腰鎮北面13個行政村劃出成立前黃鎮,又將剛成立三年的埭港鎮(5個行政村:埭港、陳莊、菜堂、鐘厝、海濱),撤鎮歸屬山腰鎮管轄。
2000年12月始,山腰鎮屬新建置的泉港區管轄。2003年8月撤鎮改街,山腰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正式掛牌辦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