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鐘樓

泉州鐘樓

鐘樓,東亞文化之都 泉州的中心地標,始建於民國23年(1934年),本體以西洋風格建造又融合閩南風格,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鐘樓
  • 鐘樓高:13.8米
  • 風格:歐洲風格
  • 建於:1934年
  • 地址:位於泉州中山路與東、西街交叉口
泉州鐘樓,民間故事,歷史真相,逼婚慘案,鐘樓建造,親歷請願,提倡守時,謝罪說有假,海關鐘樓,金帝商廈鐘樓,

泉州鐘樓

泉州鐘樓是1934年建設東西街十字路時建的標準鐘樓,於次年完工。鐘樓高13.8米,由留英設計師設計,具有歐洲風格。泉州鐘樓與東西塔、譙樓等成為古城獨特的景色,吸引了海內外遊客。目前,鐘樓的鐘由機械鐘換上石英鐘,鐘樓還裝上了節日燈,夜幕下的鐘樓放射出新的光輝,更加燦爛奪目。
泉州鐘樓

民間故事

相傳1934年,國民黨駐軍某部旅長沈發藻欲娶一小姨太,晉江縣長張斯吝得知後,找來一名黃姓護士。黃護士堅決不從,被逼無奈最後自殺,此事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公憤,黎明高中(現黎明大學)師生為維護正義,聯合泉州婦女會及培元中學、培英女中等校師生上街遊行示威。張斯吝為緩和事態,與學生代表進行談判,被迫答應建一座鐘樓謝罪。

歷史真相

家住泉州市區東街觀東巷的93歲老人陳梅生指出,這些傳聞將鐘樓建造者張冠李戴,與事實不符。根據其當年所親歷和目睹,鐘樓建設與護士遭逼婚導致自殺的慘案是兩回事,時任縣長建樓不是贖罪,而是為了提倡守時。

逼婚慘案

《泉州教育史話》(1999年版)記載,在泉州平民醫院當護士的永春姑娘黃彬彬被民團團長李某某看上,找縣長吳石仙說合。吳逼黃護士嫁給李團長,黃堅決不從,並憤而自殺。黃的慘死引發學生集會抗議,吳縣長自感理屈,答應建鐘樓,以儆效尤,但鐘樓還未建成,吳便去任,新任縣長張斯麟撥款續建。
記者注意到,媒體在一些報導中多引用張縣長建鐘樓謝罪之說。
那么,製造逼婚慘案的縣長,究竟是吳石仙還是張斯麟?建設鐘樓是不是贖罪之舉?

鐘樓建造

陳梅生出生在石獅,4歲隨父母遷入泉州東街觀東巷,並在此居住近90年。陳梅生今年93歲,是泉州音樂界資深研究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音樂協會會員、泉州南音申報“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專家研究組成員、世界第二屆木偶聯歡節最高獎獲得者。他們家,與鐘樓相距一兩百米。
泉州鐘樓
他說,近幾年來,傳媒及書刊刊載的民國時期晉江縣(當時的縣政府在泉州城內)縣長逼婚慘案及其建鐘樓贖罪之類傳聞,與真相天差地別,事件、時間亂套,張冠李戴,功罪顛倒,損傷好人人格,掩蓋壞人劣跡。雖屬道聽途說,言者無意,卻令人讀後十分難受。
他指出,縣長逼婚慘案發生在1934年,鐘樓是1935年建的,這是兩件不相關的事。當時,他正上中學,或目睹,或親歷見證了建設過程,雖時隔近80年,但記憶猶新。
他認為,有必要將親歷目睹的往事整理出來,還原真相。

親歷請願

陳梅生說,黃護士被逼婚自殺確有其事,他還親眼目睹了社會的抗議集會運動,並且,他的母親作為當年運動的主要參與者,曾撰文記錄下事情經過,可以確定的是,逼婚致護士自殺的縣長不姓張,而是吳石仙。
陳梅生介紹,永春青年黃彬彬因不滿家庭強迫她嫁給南安九都保衛團團長李某某,借回娘家之機逃到泉州,到縣平民醫院(今址泉州第一醫院)當護士。李家賄賂晉江縣長吳石仙,吳脅迫黃與李同居。黃強烈抗辯,寧死不屈,拿起升汞水一飲而盡,於1934年5月28日含恨離世。
黃彬彬慘死令社會轟動,群情激憤。泉州、廈門三家報社揭露了吳石仙受賄逼婚慘案經過。泉州一些中學學生及婦女代表數十人在泮宮開會,討論聲援,推選陳侃、施秀敏、黃志民、劉瑜壁(陳梅生母親)、郭慰斐、王文覺、張卓英、陳裕成、陳如玉等人為執行委員,以“晉江青年聲援黃彬彬慘案大會”名義,組成100多人的聲援請願隊伍,要求主管部門法辦吳石仙。
陳梅生說,當年,他家就在觀東巷,正值暑假,他在巷口看得清楚,包括母親劉瑜壁在內,聲援委員會的成員走在隊伍前頭,街上圍觀民眾也群情憤慨。社會各界的抗議令吳石仙狼狽不堪。

提倡守時

陳梅生說,黃彬彬遭逼婚自殺事件震驚社會、眾怒難平,給晉江縣政敲響警鐘。
1934年,由於臭名昭著,吳石仙離任晉江縣長一職。不久,余公武接任縣長,他提倡建設新政。1935年起,張斯麐(音同麟)繼任縣長,也重視縣政建設,其中就包括建鐘樓。
陳梅生說,新任縣長提倡惜時守時,故而選址在聚居密度大、四面通達的市區南街頭(即中山路)十字路中建造鐘樓。購置了高質量的德國製造的四面時鐘,安置在鐘樓頂部。
陳梅生當時已上中學,每天要到昭味國學讀書,都得從鐘樓下經過。在他印象中,鐘樓建於1935年,建設過程持續半年左右。建成後,樓體中部北面左側有“晉江縣長張斯麐建”的署名。這一署名,他不知見過多少遍。上世紀50年代,刷新樓體時,署名不見了。
鐘樓建成近80年,歷經修整,如今功能依然完好,既方便了市民生活,也逐漸成為城市標誌性建築,因而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陳梅生指出,1934年,晉江縣長吳石仙製造逼婚慘案,1935年,繼任縣長張斯麐建造鐘樓,無論在事件、時間、人物上,慘案與建鐘樓都是毫不相干的兩回事。

謝罪說有假

採訪陳梅生後,記者再到泉州市檔案館
查閱資料,試圖進一步確認這兩件事的來龍去脈。在工作人員幫助下,記者翻閱了幾種資料。
《泉州市志》(2000年出版)沒有記載鐘樓建設情況,但《大事記》中介紹了護士黃某自殺一事,確認護士黃彬彬是被晉江縣長吳石仙脅迫自殺,由此引發示威遊行,全城轟動。《(晉江地區)婦女運動史資料》、《泉州市婦女組織志》也都有著相同記載。
《鯉城區志》、《晉江市志》兩書記載:吳石仙,江蘇鹽城人,於1934年4月6日至1934年10月16日任晉江縣長;吳去任後,廣東人余公武於1934年10月16日至1935年10月1日接任;再後,江蘇鎮江人張斯麟於1935年10月1日續任晉江縣長,任期至1937年11月1日。
有意思的是,記者注意到,張縣長姓名中最後一字,不同資料寫法不同,有“麟”、“麐”、“■”, 還有簡化為“吝”的。
陳梅生說,時任縣長姓名應為“張斯麐”,在他印象中,當時有不大識字的人將“麐”念成“鹿”,陳梅生念的是國學,認識這樣的生僻字不在話下,他還對人們念錯縣長的名字感到不解。

海關鐘樓

海關鐘樓建於1987年,位於溫棱路與泉秀路交叉處,共8層,含鐘樓12層,通高48.83米,9層以上為塔式鐘樓,嵌有直徑4.5米的電子鐘,定時播放南音樂曲,大樓立面造型優美。在當時,市區高層建築物較少,海關大樓成了市區的一座標誌性建築物古頗具現代風範。
泉州西街鐘樓泉州西街鐘樓

金帝商廈鐘樓

金帝商廈鐘樓是融現代文化、藝術、建築於一體的標誌性公共珍品。該鐘樓用鋼結構建成,高度為18米,寬度為10.5米,呈四方形。鐘盤面積為16平方米,且四個方向有四個鐘面。鐘盤的時鍵時針為夜光屏。這是市區目前最高、鐘盤面最大、鐘形最美的鐘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