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州蚵殼厝營造技藝
- 批准時間:2022年1月29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泉州市豐澤區
- 項目編號:Ⅷ-50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主要特徵,建築形式,裝飾部位,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蟳埔位於豐澤東海,背依鷓鴣山,三面臨海,地處江海交匯,蟳埔有史400多年來,一直以海為場,以漁為生,經濟以漁業捕撈和灘涂養殖為主,輔之工商,市場經濟活躍。
蟳埔蚵殼厝據傳始建於宋末元初,專家考證,這種蚵種產於非洲東海岸。宋末元初,蟳埔作為泉州海絲之路起點的重要港口,載滿絲綢、瓷器的商船從蟳埔港起航,沿閩南沿海航行至南洋,經印度洋、非洲東岸到北岸卸貨。返航時,因艙內不載貨形成空船,重心不穩,不利航行,船員們就將當地散落在海邊的蚵殼裝在船上壓艙,載回堆放在蟳埔海邊。
元末明初,富裕之地泉州,經常受到倭寇的侵擾,曾數度遭遇劫難,先民因無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撿些碎磚石砌成“出磚入石”的牆,再把海邊的蚵殼撿來嵌飾在牆的外側,這就是早期的蚵殼厝。
工藝特徵
主要特徵
泉州蚵殼厝營造技藝主要特色在於蚵殼、磚石砌成牆,大面積的灰白色蚵殼與花白色花崗石、紅色磚構成一幅幅色彩對比強烈、富有美感的圖案,蚵殼如片片魚鱗。
建築形式
蚵殼厝的建築形式大都為單座仿皇宮式一進、二進、三進或三開間、五開間的大厝構築,俗稱“四馬拖車”“四房看廳”,小的只有單獨一棟。
裝飾部位
蚵殼的裝飾部位有四種:一是地基以上,四周砌紅磚框,整堵牆均嵌以白色蚵殼,這種如片片魚鱗般的蚵殼,構築的錯落有致,簡樸大方,屬明清時期的建築。二是“出磚入石”,在地基以上,砌成“《《《”型條石或亂石至窗底下,牆角用方石砌柱,然後配以紅磚方框,再飾以蚵殼至“鳥踏”下,這種形式,除具有實用性外,還有裝飾效果。三是“鳥踏”以上,屋檐以下的三角區,嵌飾蚵殼,有的還用紅磚砌圓窗,是現代建築。四是用“條石”砌牆體至窗底下,再用紅磚砌成窗,再以蚵殼裝飾至“鳥踏”下,紅白相間,鮮艷奪目,具有濃厚的民俗氣息,包含著豐富的美學和工藝學的知識,現代氣息強。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鱘埔地處古刺桐港(後渚外港和泉州內港)中段,歷史上是“漲海聲中萬國商”的必經之地,蜉埔的蚵殼厝見證了泉州海絲的歷史輝煌,蚵殼厝牆體堅固,因其冬暖夏涼,不積而水,隔音效果好的特點,很適合海邊潮濕氣候環境,其營造技藝有濃厚的民俗氣息、豐富的美學、工藝學知識,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20世紀50年代後出現用條石砌的牆體,蚵殼砌的牆就少,改革開放後,民眾富了,一幢幢小洋樓取代矮小破舊的蚵殼厝,蚵殼厝面臨絕跡的命運。蟳埔社區的蚵殼厝尚存60多座。
社會影響
衍生節目
2015年10月5日開始,鳳凰衛視中文台連續5天播出《絲路文明》泉州站系列節目。節目包括有“海上絲路見證——蚵殼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