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溝村(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沿溝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沿溝村位原平市北,是沿溝鄉政府所在地,距市區30餘公里。全村有耕地1200畝,現有深井4眼,可保澆地700餘畝,渠長3公里;林地300畝。全村總人口447人,總計130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沿溝村
  • 全名: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沿溝鄉下轄村
  • 所在地:沿溝鄉沿溝村位原平市北
  • 距市區:30餘公里
  • 全村耕地:1200畝
  • 人口數:447人
基本情況,發展現狀,主要問題,對策和建議,地圖信息,

基本情況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沿溝鄉下轄村
沿溝鄉沿溝村位原平市北,是沿溝鄉政府所在地,距市區30餘公里。全村有耕地1200畝,現有深井4眼,可保澆地700餘畝,渠長3公里;林地300畝。全村總人口447人,總計130戶。黨員26名,男性24名,女性2名。村委會現有辦公場所72平米,均為木架舊房,條件十分簡陋,尚無電話和電腦。村國小建築面積426平米,教師9名。農民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和養殖業,種植業有以玉米為主;養殖業主要是豬、羊、雞。

發展現狀

沿溝的農業收入在農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基礎設施薄弱,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無帶動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09年農民純收入僅1617元。農民素質普遍較低。

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研的情況看,沿溝村新農村建設,總的形勢較好,農民積極性比較高,農村也比較和諧穩定。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而又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
1、村級經濟實力薄弱,牽引力不大。
建設投入不足,公益事業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及文教衛生等項目的投入和建設,顯現出村級經濟實力薄弱,發展較緩慢,使經濟發展難以形成牽引力、向心力。農村經濟無帶動力,發展後勁不足。
2、傳統農業難以拓展,支撐力不強。
沿溝村農業在全村的經濟中占主導地位,但是,農業又受自然災害、市場供求等因素影響,處在一種“靠天吃飯”的極不穩定的狀態,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十分有限。
3、農民增收門路狹窄,增長點不多。
在深入基層調研中,我深深地感到:農民增收門路狹窄,產業結構調整,盲目性大,流動性強,難以穩定就業,也不是長遠之計。
4、試點村的個別農戶出現了返貧任務艱巨。傳統農業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致富”問題。大部分農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受民眾觀念、農民素質、就業門路所限影響。

對策和建議

1、要堅持富民為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根本是發展農村經濟,重點是增加農民收入,難點是構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農民收入渠道不寬,增收基礎並不穩固,靠天吃飯、靠農業增收的現狀並未根本改觀,偶遇自然災害,稍遇市場波動,增幅就會大起大落,陷於徘徊。因此,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振興全鄉經濟的中心任務,擺在一切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跳出農業發展農業,跳出農村致富農民,採取“內外抓、綜合抓、重點抓”,既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把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繼續加大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力度,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開闢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徑,又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好農村貧困人口等特殊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做好扶貧救助工作;既要立足當前採取見效快的具體措施,又要著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多途並進,多管齊下,不斷開拓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不斷開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2、要抓住主線,鞏固和發展增收基礎。在現階段,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託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堅持走農業產業化的道路,積極開發和發展特色產業,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一是最佳化品種結構,加大示範帶動。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3、要創新機制,加強和培植市場主體。一是扶持種養大戶,培植農業生產主體。通過對一些市場意識強、科技素質高的種養大戶,採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導、農戶投資的辦法,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引進優良品種,採用精細的管理方式,逐步發展狀大起來,使他們不僅是科學種養致富的典型,而且成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二是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植科教、流通、農資服務的主體。

地圖信息

地址:忻州市原平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