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四小
“三大”是指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四小”,指北部灣、海峽西岸、江蘇沿海和遼寧沿海。“三大”在改革開放後率先發展起來,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接下去還要扮演中國經濟領頭羊和體制改革探索者的角色;“四小”的經濟發展程度和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發動機。
服務
沿海地區由於擁有港口、海洋、腹地等優勢,又能發揮對內通道功能,影響、輻射和帶動國內區域均衡發展,也是國內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從南往北看,珠三角、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開放,能發揮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的功能,推動中部崛起、深化西部大開發。構建海峽西岸經濟區能將台灣的優勢輻射到海峽西岸地區,繼而推動中部崛起。長三角開發開放能進一步拉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江蘇沿海地區開發開放,將為處於相近緯度的淮河流域和隴海一蘭新一線經濟帶開闢一處更便捷、更寬闊的出海通道。天津濱海新區、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將有利於輻射帶動“三北”(西北、華北、東北)地區發展。
技術開發區
1984年,中央在建立經濟特區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做出了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興辦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大決策。第一批國家級開發區在中國沿海地區應運而生。目前(2009年10月),國家級開發區已增至54個。2008年,中國54個國家級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已突破1.5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近200億美元,連續多年占全國比重近四分之一,呈現持續發展的旺盛生命力。“十五”期間,54個國家級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34.51%,對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達到6.29%。
開發區在探索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積累了重要經驗,成功發揮了視窗、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開發區已成為中國現代製造業集聚、外商投資密集、投資環境最佳化、高新技術發展的新興產業基地,成為促進開發區所在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
大連開發區
大連開發區是中國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國家級開發區。
大連開發區始建於1984年10月15日。25年來,大連開發區從當初的3平方公里起步區到今天(2009年10月)的410平方公里規劃區,從1000萬元財政資金、2.3億元銀行貸款,到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33億元、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產出100多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過25年的開發建設,大連開發區區域總體經濟規模已達到中國中等城市發展水平,在遼寧省位列瀋陽、大連、鞍山之後,居第四位,成為助推遼寧經濟快速增長的強力引擎。
2008年,大連開發區主導產業集群實現產值占全區工業產值總量的60%以上,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4%。大連開發區:從小漁村變成國際化都市大連:市區規劃建設範圍擴大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60年鑄就全國經濟發展三大引擎中國部署新一輪沿海開發開放的深意、新意、高意
我國構建18家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