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原文,注釋,譯文,闡發,借鑑感悟,人物,
原文
苻堅(1)召見高泰,悅(2)之,問以為治之本(3)。對(4)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審舉(5),審舉在核真(6),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7)。”堅曰:“可謂辭簡而理博矣(8)。”以為尚書郎。泰請固還州,堅許之。(選自《資治通鑑》)
注釋
(1)苻堅:十六國時前秦君主。
(2)悅:高興,愉悅。
(3)本:根本,指治國的根本辦法。
(4)對:回答。
(5)審舉:慎重推薦。
(6)核真:考察真實情況。
(7)官殼拳嘗得其人:指官府得到了合適人選。
(8)辭簡而理博:博:深廣。射欠埋言詞簡略而道理深廣。
譯文
苻堅召見高泰,感覺很高興,便向他詢問請教用來治國的根本。高泰回答說:“治國的根本在於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在於慎重推薦,慎重推薦在於考察這人真實的情況(能力)。每個官位得到了合適人選,國家卻治理不好的情況,是不會有的。”苻堅(聽後)說:“你說得真是言詞簡略而道理深廣啊。”
闡發
審舉與核真。高泰說的治理國家或地方,最重要的是在於挑選到合適的人才,這話至今仍有現實意義。更重要的是他提出選擇人才的兩個關鍵問題:審舉與核真。如果不把住這兩關,那么鑽營的人就會乘虛而入,任人唯親的局面也難以改變。
借鑑感悟
我國歷史上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苻堅,有一次召見高泰,問他治國之本是什麼。高泰答道:“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布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荷堅聽後讚賞說:“可謂辭簡而理博失。”(《資治通鑑》卷一百三·第3260頁)
高泰這番話,今人仍不無可供借鑑之處。治本在於能否得人才,得人才在於要經過慎重的推舉,慎重的推舉在於要對人才考察清楚真實情況,如是未有得到了真正人才而國家治理不好的。我們要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恥習兵堡設的新局面,要在一切戰線、一切地區、一切部門、一切單位進行破舊創新的改革,則就需要有大批治國的人才;而大批治國人才的發現,是需要靠上上下下的有識之士來“審舉”的。如何“審舉”?關鍵在於“核真”—要考察清楚是否真正的賢才。若不“核真”,就談不上是“審舉”;若不“審舉”,安能“得人”;若不“得人”,國家就治理不好。所以,在當今選拔成千上萬的優駝察蘭腳秀中青年幹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的時候,我們重溫一下古人的這番話,並從中汲取一點積極的精神,似乎還不是多餘的。
人物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堅記恥局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占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
在後趙石虎進攻關中時,苻洪率族歸服,並遷徙到河北臨漳一帶。後又投靠東晉,被任為征北大將軍,不久自稱秦王。苻洪死後,其子苻健在公元351年入據關中,次年稱帝多漿榆,建都長安。苻健是苻堅的伯父。苻堅的父親苻雄因輔佐長兄創業有功,被封為東海王。苻雄死後,苻堅襲爵。
苻堅就是淝水之戰中慘敗的那個前秦的皇帝。淝水之戰之前苻堅非但不是無能之輩,祖乘相反他可以算得上是古代史上難得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繼承前秦皇位之後,勵精圖治,網羅人才,一心想統一天下。高泰曾進諫苻堅說:"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苻堅堅持這一用人標準,選拔了王猛等一大批能人,而他重用王猛的故事也是歷史上明君賢相的一段佳話。
在後趙石虎進攻關中時,苻洪率族歸服,並遷徙到河北臨漳一帶。後又投靠東晉,被任為征北大將軍,不久自稱秦王。苻洪死後,其子苻健在公元351年入據關中,次年稱帝,建都長安。苻健是苻堅的伯父。苻堅的父親苻雄因輔佐長兄創業有功,被封為東海王。苻雄死後,苻堅襲爵。
苻堅就是淝水之戰中慘敗的那個前秦的皇帝。淝水之戰之前苻堅非但不是無能之輩,相反他可以算得上是古代史上難得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繼承前秦皇位之後,勵精圖治,網羅人才,一心想統一天下。高泰曾進諫苻堅說:"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苻堅堅持這一用人標準,選拔了王猛等一大批能人,而他重用王猛的故事也是歷史上明君賢相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