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學集

治學集

《治學集》是1983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書林》雜誌編輯部。

基本介紹

  • 作者:《書林》雜誌編輯部
  • 頁數:223
  • 定價:0.60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3-6
  • 裝幀:平裝
  • 統一書號:3074-666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治學集》這本集子,由《書林》雜誌編輯部編輯,一九八三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書林》雜誌“治學篇”專欄的文章的集結。作者侯外廬、馮友蘭、任繼愈、朱光潛、李澤厚、嚴北溟、謝國楨、羅爾綱、蔡尚思、趙儷生、商承祚、季羨林、郭紹虞、徐中玉、許滌新、徐鑄成等二十八人都是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方面學有專長的學者、大師,他們結合自己的經歷,漫談治學經驗和方法,.具體生動,真實親切,和假大空的文章截然有別,是當代青年尤其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大學生一本終身受益的勵志書。

作者介紹

《書林》是評介圖書、引導讀書的書評性質的讀書雜誌,以廣大讀書愛好者為對象,內容為評介中外圖書,交流讀書心得,傳播圖書信息,豐富讀書生活。 《書林》創刊於1979年9月,原為雙月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後應讀者要求,自1986年1月起改為月刊。 《書林》創辦以來,始終以“給人老老實實的知識氣“不語‘怪、力、亂、神,,不發假大空的文章”為自己辦刊的宗旨。
《書林》是本資格很老的讀書雜誌。該雜誌在1988年被評為上海市10大最佳期刊,但好景不長,10周年紀念剛剛過去,次年5月便悄然停刊。為什麼停刊,沒有交代,但箇中原由,讀過該雜誌的人,大約都能心知肚明。《書林》的扉頁上,常登載文化名人的介紹和圖片,但在89年第6期,突然用很大的黑體字,登出的是這樣一段話“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醉翁之意,昭然若揭;89年第7期上又石破天驚地登了劉禹錫的一首詩“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大約其時雜誌的前途已經是風雨飄搖了,從中可以想像到雜誌同人憤懣的樣子;到了89年第8期,在“書林折枝”欄目還是列了一組關於思想解放和言論自由的文摘。苟延殘喘到1990年5月闌珊關門,這份雜誌終於如彗星般消失了。
《書林》有個水平很不錯的作者群,老的如羅爾岡,蔡尚思,陳子展等,新的象簫功秦,何清漣,朱學勤,康正果這些現在的活躍中層知識分子都有撰文。和《讀書》想比,文史方面的文章分量不足,介紹性的東西比較多,這大概和雜誌的起點有關。其他文章不少也顯得比較淺,而且時代的烙印很明顯,偶爾還會刊載些文化,人物的花邊內容和流行書刊的介紹,這是上海雜誌的通病,《書林》也未能免俗。
這本雜誌突出的貢獻是比較犀利,敢涉足一些敏感領域,敢觸時弊。比如對胡風“反革命”集團案的反思,對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文引發的烏托邦災難的討論,對“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和爭論,對法國大革命的再認識,對風行一時的《河殤》的推崇和批判等等。文章的內容在現在看來,或多或少顯得幼稚,有的是蜻蜓點水,看來實在不能讓人滿意,但在當時,能把這些敏感的話題重新加以審視,不能不讓人佩服編輯先生的膽量和識見和篳路藍縷之功。這些討論的許多切入點,即便在現在看來,也是很有意義的。比如文革的研究,我們到底做了多少?恕我寡聞,好象早已經沒有了聲音,幾十年前才發生在這個國家荒誕的匪夷所思的歷史,慢慢將會被淡忘,這是幸耶抑或不幸?

作品目錄

侯外廬:飽嘗甘苦的十年
馮友蘭:我的讀書經驗
任繼愈:我是怎樣研究起佛學來的
朱光潛:我是怎樣學起美學來的
李澤厚:我走的路
施昌東:在美學研究的道路上
嚴北溟:一點青燈伴讀書
謝國楨:我的治學經歷
羅爾綱:我是怎樣走上研究太平天國史的路子的
蔡尚思:我苦學的一些經歷
趙儷生:為學途程上的一些遭際
戴逸:我選擇了歷史專業
來新夏:良師 勤奮 堅韌
胡道靜:《古史辨》對一個頑固青年的衝擊
朱傑勤:筆墨生涯五十年
陳橋驛:我讀《水經注》的經歷
商承祚:我和古文字學
季羨林:我是怎樣研究起梵文來的
郭紹虞:我是怎樣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的
徐中玉:我怎么會搞起文藝理論來的
趙景深:我學習中國古代戲曲的經過
許傑:自己走過來的路
許滌新:我是怎樣研究起政治經濟學來的
胡寄窗:我是怎樣走上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道路的
胡煥庸:我和人口地理
劉思慕:我是怎樣研究起國際問題來的
徐鑄成:我是怎樣開始寫新聞評論的
趙家璧:我是怎樣愛上文藝編輯工作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