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病害症狀,病原特徵,鏈格孢,尖鐮孢菌,德巴利腐霉,齊整小核菌,傳播途徑,鏈格孢,尖鐮孢菌,德巴利腐霉,齊整小核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病害症狀
主要為害油菜幼苗根部和根莖部,引起未出土或剛出土幼苗莖基部初呈水漬狀,後變褐,致油菜幼苗根莖腐爛。
病原特徵
該病為多種真菌侵染引起。主要病原有鏈格孢(Alternaria tenuis Nees)、尖鐮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ehlecht)、德巴利腐霉(Phthium debaryanum Hesse),此外還有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
鏈格孢
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淡欖褐色至綠褐色,屈曲,頂端孢痕多個,大小5~125×3~6(μm)。分生孢子10個呈長鏈生,具喙或無喙,橢圓形、卵形、腎形、倒棍棒形至圓筒形,平滑或具瘤,具橫隔1~9個,縱隔0~6個,淡欖褐色至深欖褐色,大小7~70.5×6~22.5(μm),喙大小1~58.5×1.5~7.5(μm),該菌寄生性不強,但寄主範圍廣。
尖鐮孢菌
子座灰褐色。大型分生孢子在子座或粘分生孢子團里生成,鐮刀形,彎曲,基部有足細胞,多3隔膜,大小19~45×2.5~5(μm),5個隔膜的30~60×3.5~5(μm)。小型分生孢子1~2個細胞,卵形或腎臟形,大小5~26×2~4.5(μm),多散生在菌絲問,一般不與大型分生孢子混生。厚垣孢子球形,平滑或具褶,大多單細胞,頂生或間生,大小5~15μm。該菌還可侵染番茄、馬鈴薯、甜瓜、草莓等。
德巴利腐霉
菌絲直徑約5μm,孢子囊球形至卵形,大小15~27μm。卵孢子球形,平滑,直徑10~28μm,不滿器,壁薄,厚度約lμm。
齊整小核菌
有性態為羅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 (Curzi)Tu.& Kimbrough.),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在PDA培養基上菌絲體白色,茂盛,呈輻射狀擴展。菌絲粗2~8μm,分枝不成直角,具隔膜。菌核初為乳白色,後變淺黃色至茶褐色或棕褐色,球形至卵圓形,大小1~2mm,表面光滑具光澤,由3層細胞組成,外層棕褐色,表皮層下為假薄壁組織,中間為疏絲組織。
傳播途徑
鏈格孢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或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該菌寄生性雖不強,但寄主種類多,分布廣泛,在其他寄主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也是該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源。雨季利於該病擴展。
尖鐮孢菌
主要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等隨植株病殘體在土壤中或種子上越夏或越冬,未腐熟的糞肥也可帶菌。病菌可隨雨水及灌溉水傳播,從根部傷口或根尖直接侵入,侵入後經薄壁細胞到達維管束,在維管束中,病菌產生鐮刀菌素等有毒物質,堵塞導管,致植株萎蔫枯死。
德巴利腐霉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或越冬。翌年條件適宜產生孢子囊,以遊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
齊整小核菌
加班娩以菌核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菌核產生菌絲進行初侵染。病株產生的絹絲狀菌絲延伸接觸鄰近檀株或菌核借水流傳播進行再侵染,使病害傳播蔓延。
發病條件
連作或土質粘重及地勢低洼或高溫多濕的年份或季節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重病地避免連作。
(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
(3)及時檢查,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病穴及其鄰近植株淋灌5%井岡黴素水劑1000~1600倍液或50%田安水劑500~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9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株(穴)淋灌0.4~0.5L或用40%拌種靈加細沙配成1:200倍藥土;每穴100~150g,隔10~15天1次。
(4)用培養好的哈茨木霉0.4~0.45kg,加50kg細土,混勻後撒覆在病株基部,能有效地控制該病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