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愛吃麵條的陝西八百里關中道上,精於製作麵食的家庭主婦們則又打破了這種"隔靴搔癢"式的方法,直接將菠菜葉與麵粉和揉在一起,擀製成碧綠透亮,令關中漢子提起便滴涎水的油潑辣子菠菜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潑辣子菠菜面
- 位置:關中
- 特點:麵條翠綠,筋滑鮮香
- 原料:菠菜葉與麵粉
油潑辣子菠菜面,關中菠菜面的作法,
油潑辣子菠菜面
如果說食米為主的江南人多用菠菜炒菜餚的話,那么以麵食為主的北方人則另有吃法,如很多地方下麵條時亦下入一把菠菜以調劑滋味,豐富色彩,增加食慾。
這種特別的作法如果追溯其起源,唐代的"槐葉冷淘"當為其濫觴。《唐六典》栽:"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凡朝會燕饗,九品以上供其膳食。"杜甫《槐葉冷淘》詩云:"青青高槐葉,采掇副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比珠……萬里露寒殿,開冰清玉壺,君王納涼晚,此消亦時須。"
從以上記載看,這"槐葉冷淘"是采青槐嫩葉搗汁與麵粉和勻製成麵條,撈出瀝去水加熟油抖拌,然後放井中或冰窯冷貯,用時取出調而食之。可謂是當時宮裡的消暑佳食,當然一般布衣百姓是無此口福的(九品官以上者才能嘗到)。槐葉青嫩不過幾天,稍一見長,便苦澀難食,與幾乎四季都有、味道鮮美的菠菜自然難比伯仲,可見民間婦女比之宮中御廚還要聰明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