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汽加工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油汽加工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依託:中國石油大學。

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高校高新技術產業化工程》,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加強高校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經石油大學申報和教育部組織專家評審,教育部於2001年4月正式批准:依託中國石油大學建設“油氣加工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汽加工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依託中國石油大學
  • 註冊時間:2003年
  • 檔案: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
  • 組織: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依託,行動計畫,支撐,領域,成果,

依託

油汽加工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託:中國石油大學
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高校高新技術產業化工程》,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加強高校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經石油大學申報和教育部組織專家評審,教育部於2001年4月正式批准:依託中國石油大學建設“油氣加工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行動計畫

“油氣加工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實行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負責制,實行公司化運作。
2003年在青島保稅區註冊“青島石大華東油氣加工新技術有限公司”。
“油氣加工新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設有技術開發部、中試基地、試驗廠和設計所。

支撐

在教育部、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油氣加工新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依託石油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CNPC催化重點實驗室”和“CNPC瀝青技術開發中心”,發揮高校多學科聯合的特有優勢,針對煉油化工生產有重大影響的前沿性課題持續不斷地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工藝技術的自主創新研究。工程技術開發重點面向重質油輕質化技術、生產清潔燃料和低碳烯烴的新技術、以重質油為原料生產優質瀝青和瀝青碳材料的新技術、天然氣化工利用等新技術,以及與上述先進技術相配套的石油化工設備及裝備,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特有的新型工藝技術。
工程研發和設計依託石油大學煉油化工設計所,建築規劃設計院,以及化工工藝、化工設備、自動控制和環境保護研究所。大型工藝技術的工業化推廣緊密結合石化企業的需求,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和中國石化洛陽石化工程公司三大設計院合作,大大加快了技術成果產業化的進程。通過工程中心的孵化,目前已有“兩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術”、“高等級道路瀝青生產技術”、“新型高效HTV和BVT塔盤”、“新型石油加工助劑和石油產品添加劑”等多項技術成功實現工業化,為企業和國家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過三年多的建設,油氣加工新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已成為油氣加工新技術研發基地、中試放大基地和工業化試驗基地。
油氣加工新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愿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和廠礦企業攜手,共同為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做出應有的貢獻!熱忱歡迎有志之士加盟,共創美好未來!

領域

主要研發技術
兩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術(TSRFCC)
重油懸浮床加氫技術
催化裂化反應集成技術
催化裂化汽油MCSP脫臭技術
催化裂化液化氣固體鹼脫硫精製技術
催化裂化汽油固體鹼脫硫-固定床脫臭組合工藝
FCC柴油加氫改質催化劑
旋流式快分技術(VQS)
提高焦化液收降低焦中硫含量技術
催化裂化多產低碳烯烴技術
石油瀝青化學與特種瀝青生產技術
新型炭材料製備技術
研究中心-設備裝置
VG7070E—HF 色譜—質譜聯用儀
X—650型 掃描電子顯微鏡
WP—80SY型 核磁共振波譜儀
D/max—mA型 X射線衍射儀
3063P型 X射線螢光光譜儀
日立Z-8000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UV—3000型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MT—3型 C、H、N元素分析儀
Trace MS 2000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Varil EL-3 元素分析儀
9000 NS 微量硫氮分析儀
Waters 高壓液相色譜
ASAP 2010 表面分析儀
Tristar 3000 表面結構分析儀
MAGNA LR 傅立葉紅外裝置
NexusIM FTIR 紅外光譜儀
SLFA—800型 硫分析儀
D/MAX-2000/PC Multi FlexX射線衍射儀  IGA-003 智慧型重量分析儀 兩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實驗裝置
重油加氫實驗裝置

成果

承擔項目:國家級項目2項,自然基金2項,省部級項目60多項
研究經費:國家任務5000萬元,其他任務300萬元
成果轉化:工業化成果8項,為企業年創效益 1.5 億元
獲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
省部級二等獎3項,省部級三等獎3項
發明專利:授權發明專利29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8項
發表論文:國際期刊50篇,國核心心期刊208篇
SCI檢索論文100篇,EI檢索論文48篇
ISTP檢索論文9篇,撰寫教材專著4部
學術交流:參加國際會議36人次,國際合作研究15人次
國際來訪學者28人次,國內來訪學者23人次
人才培養:目前在校博士生28人,碩士生120人
3年畢業博士生18人,碩士生6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