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小卷蛾

油松小卷蛾

油松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 (Heinemann, 1863) ,鱗翅目卷蛾科球果小卷蛾屬的一個物種。分布於遼寧、陝西、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大部分省區。以幼蟲鑽蛀新生嫩葉及幼芽,使被害新梢形成光桿。連續受害樹生長不良,易遭次期性害蟲侵害,以致成片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油松小卷蛾
  • 拉丁學名:Gravitarmata margarotana (Heinemann, 1863)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卷蛾科
  • 亞科:小卷蛾亞科
  • :球果小卷蛾屬
  • :油松小卷蛾
  • 分布區域:遼寧、河南、山西、安徽、江蘇、浙江、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發生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5-6mm,翅展12-13mm。體灰褐色,觸角絲狀。複眼突出呈半球形,黑褐色,眼球基部為淡黃褐色。頭頂密生淺灰至灰褐色鬃毛,下顎須、下唇須及額部毛色較深。前翅銀灰褐色,有棕褐、銀灰、黑褐三色鱗片相間組成的不規則波紋;中線銀灰色鱗片居多,外橫線,亞外橫線處的橫紋及頂角處似弧形紋均為銀灰色。前緣褶頗明顯。翅前緣具鉤狀銀紋。肛上紋明顯,約由7-8條黑褐色縱紋組成。前後翅外緣線色淡清晰,緣毛灰褐色,其基部鱗片黑褐色。後翅灰褐色。後足脛節有兩對發達的距,跗節各節間黑白相間。

扁橢圓形,長0.9-1.0 mm,寬0.6-0.7 mm。卵底面平,初產時乳白色,狀若蠟滴,後漸變為米黃、橙黃、暗褐色。臨孵化前可透過卵殼見到幼蟲體軀。

幼蟲

體長7-10.5 mm。體色黃白。頭、前胸背板及胸足黑褐色,背板中線及前緣、側緣黃白色。

黃褐色。雄蛹體長5.5-6.8 mm,雌蛹體長6.5-7.5 mm。

發生規律

河南省1年發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葉中及柴草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開始羽化,4月上旬為羽化盛期。
成蟲白天隱伏於葉叢、枯枝落葉等蔽蔭處,傍晚進行交配,產卵活動。卵多產於當年生芽梢各松針基部或先年生球果上,卵散產,一般每果2-3粒,每雌最多產卵130粒。卵歷期15天左右。4月中旬始見幼蟲。
初孵幼蟲取食當年生球果或嫩梢表皮,然後蛀入先年生球果,取食鱗及種子。5月中旬為幼蟲危害盛期,老熟幼蟲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墜地化蛹。世代較整齊,常集中為害。
發生輕重與當地環境條件有密切關係。此蟲主要發生於15-25年生人工油松林中。危害程度,一般海拔低重於海拔高,油松重於其他松,陽坡重於陰坡,疏林重於密林,純林重於混交林,林緣重於林內,頂梢重於側梢,樹冠南側重於北側。幼蟲孵化的始、盛期,正是油松、馬尾鬆開花的始、盛期,也是對該蟲進行化學防治的關鍵時期。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營造混交林,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樹勢,減少為害;注意林區衛生,清除林間柴草及地面落葉,剪除枯枝,集中燒毀;10-12月份,在樹蔸周圍進行鬆土撫育,把越冬繭翻出地面凍死,或組織人員撿繭,減少來年的蟲口基數。

物理防治

根據成蟲趨光性,利用燈光誘殺成蟲 。

化學防治

在越冬幼蟲出蜇盛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後是施藥的關鍵時期,可選用80%敵敵畏乳油、20%速滅殺丁2000-3000倍液或5%來福靈3000倍液噴霧,均可殺滅幼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