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西部玉礦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西走廊西部玉礦遺址
  • 地理位置:甘肅省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河西走廊西部玉礦遺址是國內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採礦聚落址,從實物層面展示了公元前一千紀的采玉活動。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發布了河西走廊西部地區古玉礦遺址考古信息。自2007年以來,這個所與北京大學等單位聯合進行了早期玉石之路調查,先後發現了肅北馬鬃山徑保爾玉礦遺址、寒窯子玉礦遺址以及敦煌旱峽玉礦遺址等。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陳國科博士介紹,考古表明,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多為古代遺存,其上限應在公元前一千紀前後,徑保爾玉礦遺址和寒窯子玉礦遺址為戰國至西漢時期遺存。
考古發現,這三處玉礦遺址均是由防禦區、採礦區、選料區等組成的采玉聚落址。徑保爾玉礦各類遺存在空間分布上,由外向內依次為崗哨、礦坑、選料作坊,礦坑的分布指明了礦脈的走向,崗哨的大量存在表明了資源的重要性,半地穴式作坊則呈現了對當地環境的適應與利用,這三者又體現了功能上的互補。
陳國科介紹,從對徑保爾玉礦遺址的發掘揭露來看,這個采玉聚落的形成經歷了較長的時期,房屋布局整體呈圓形,包括半地穴式、地面柱洞式、地面砌牆式三大類,且以半地穴式為主,其營建規劃體現出了較強的社會組織能力。結合大量箭鏃的發現及其銅冶煉鑄造的存在等諸多跡象,推測徑保爾玉礦的開採是在中原政權管理下的有組織有計畫的活動。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認為,河西走廊西部玉礦遺址對研究玉礦開採及相關的採礦技術、選料技術、行業組織、社會管理等各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這些聚落址的發現,有可能改寫中國古代玉料供應的格局,打破過去認為早期玉料可能來自新疆的傳統認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