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人口支部,歷史發展,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村民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
地理位置
河西堡村位於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鎮鎮區玉河路和永河路以南,蘭新線橫貫東西而過,是河西堡鎮典型的“城中村”。
人口支部
全村轄11個社,總戶數804戶,人口3030人,共有勞動力1447人,耕地2348畝,人均耕地面積僅0.77畝。
村黨總支下設黨支部10個,黨員99人,其中女黨員19人。
歷史發展
河西堡村“兩委”班子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科學發展是第一要務,改善民生是第一政績、維護社會穩定是第一責任的發展理念,以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為要求,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全村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充分利用地處城郊、廠礦企業多的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和勞務經濟,不斷加強農貿市場建設,共發展個體工商、運輸戶、私營企業等經濟實體25戶;切實加強富餘勞動力技能培訓,共輸轉勞動力1400多人,實現勞務收入4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84元。緊緊抓住“城中村”改造有利時機,著力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建成新農宅示範點4個60套,完成11個社的人飲工程,解決了804戶303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建成村級道路1公里。2007年被確定為市級黨建示範點後,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黨總支一班人積極爭取資金110萬元(其中中央省市縣配套12萬元,自籌92萬元,尚欠資金6萬元萬元),建成了集綜合辦公室、文化圖書室、黨員活動室、民主議事大廳、黨員電教室、計畫生育室和檔案室等為一體的村級活動場所,健全了黨員學習培訓、議事決策、民主評議等黨建制度,完善了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等民主管理制度,有力的推進了村務公開和村民自治工作,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通過村“兩委”班子的不懈努力,全村的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社會治安持續穩定,村民生活安居樂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4畝(其中:田131畝,地523畝),人均耕地0.71 畝,主要種植包穀、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7655畝,其他面積10453.7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話,無路燈。有23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3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88.5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分別占總數的17.80%)。
該村到德苴鄉政府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輛,機車84輛。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8.80 萬元,占總收入的68.67%;畜牧業收入37.10 萬元,占總收入的2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2頭,肉牛76頭,肉羊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58%;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4.62%;工資性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3.47%。農民人均純收入842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人(占勞動力的2.41%),在省內務工22人。
村民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6戶,共鄉村人口914人,其中男性481人,女性433人。其中農業人口914人,勞動力55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887人,彝族27人,其他民族0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79人,參合率85.23%;享受低保2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3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8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101人,距離鄉中學14公里。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1人,其中小學生101人,中學生30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共有黨員38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其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5人。
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