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濱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河濱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數排列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濱第三居民委員會
- 別名:三段
- 曾用名:河濱公社、第三居委會、河濱街道革命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Hébīn Dìsān Jū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54年
- 廢止年份:2000年
河濱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河濱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數排列而得名。
河濱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河濱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數排列而得名。歷史沿革根據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的規定成立的,1958年一直屬河濱辦事處領導,1958年劃歸河濱...
1968年3月,成立河濱街道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為南明區革命委員會河濱辦事處。1982年1月,改貴陽市南明區河濱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金地、星雲、文化路、少工會、瑞金、次南門、財貿、河濱公園8個居民委員會,下設210個居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河濱街道轄8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文化路207號。地理環境...
城南第三居民委員會,1980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城南地區第三戶籍段為第三居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79年春,由於恢復區街兩級行政管理體制,撤銷原接到革命委員會建制,組建城南第三居民委員會。1981年春,因整頓建設基層政權組織,結合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對各居民委員會名稱進行標準化處理,仍命名...
尚志街道第三居民委員會 尚志街道第三居民委員會是1985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居民委員會位於尚志街道轄區內,按順序排列而命名。歷史沿革 該居委會1948年形成,1985年6月經尚志街道辦事處調整命名為第三居民委員會。2001年該居民委員會消失。
貴陽市白雲區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根據社區規模調整和社區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由所在街道(社區),經區縣人民政府比準成立。地名含義 第三居委會居民選舉產生的民眾性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80年設立第三居民委員會,2001年5月,一居委會和三居委會長山路東側合併,稱長寧居委會。2001年10月改稱長寧...
三橋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 三橋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以數字順序排列命名。地名含義 根據其所在道路及排列順序而命名。歷史沿革 成立於1954年,於2000年1月與三橋街道辦事處第一居民委員會合併整合成北路居 民委員會 。
紅街社區第三居民委員會 紅街社區第三居民委員會是195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屬於紅街社區居委會,第三居民委員會按安埠街道辦事處局委會順序排列,故命名為紅街社區第三居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第三居民委員會於1954年成立,1986年為了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組建了第三居民委員會。
五虎山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 五虎山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1973年設立,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隸屬於五虎山街道辦事處,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歷史沿革 原稱五虎山城市人民公社第三居民委員會,建於1973年,1981年1月改稱五虎山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2003年與第二居民委員會合併為沙河社區。
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 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以數字順序排列命名。地名含義 根據其所在道路及排列順序而命名。歷史沿革 成立於1955年,於2001年5月與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第一、二、四居民委員會合併為岳英居民委員會。
市西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 市西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以數字順序排列命名。地名含義 根據其所在道路及排列順序而命名。歷史沿革 成立於1955年,於2001年與市西路街道辦事處第四居民委員會合併為海文居委會。
第三條 居民委員會的任務: (一)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二)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三)調解民間糾紛; (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五)協助人民政府...
臨近河濱建立的意思。歷史沿革 原隸屬金壇縣金城鎮城東電力大隊,1989年正式成立金城鎮河濱新村居民委員會,屬民眾自治組織 ,1993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金壇縣,設立金壇市(縣級),以原縣行政區域為市行政區域,更名為金壇市河濱新村居委會。至2002年3月更名為金壇市金城鎮河濱社區居委會後而消亡。
立新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 立新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以數字順序排列命名。地名含義 根據其所在道路及排列順序而命名。歷史沿革 成立於1955年,現於2000年與立新路街道辦事處第四、五合併為和平居委會。
區委、區政府把河濱街道辦事處列為南明區社區建設試點辦事處之一,辦事處結合地域特點,本著有利於對轄區居民的管理和服務,按街、巷、居住人口的疏密等情況,將河濱第三、第四、第五居民委員會整合建立文化路社區居民委員會,將河濱第四、第五、第十二、第十三居民委員會整合建立河濱公園社區居民委員會。
西湖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西湖辦事處管轄,按居委會序數排列而得名。地名含義 按序數排列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實行保甲制度,解放後實行軍官,1954年成立辦事處,同時設立居民委員會,1968年將居民委員會改為革命居民委員會,1979年恢復原居民委員會。2001年10月,根據中辦、國辦關於轉發《...
梁家溝第三居民委員會 梁家溝第三居民委員會,1977年設立,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隸屬於梁家溝街道辦事處,因按序數排列,故得名。歷史沿革 1977年建立,2000年將一至八居委會整合成社區,變成現今的復興社區和興華社區。
威清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 威清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以數字順序排列命名。地名含義 根據其所在道路及排列順序而命名。歷史沿革 成立於1955年,於2001年7月與威清路街道辦事處第四居委會合併為威西門居民委員會。
區委、區政府把河濱街道辦事處列為南明區社區建設試點辦事處之一,辦事處結合地域特點,本著有利於對轄區居民的管理和服務,按街、巷、居住人口的疏密等情況,將河濱第三、第四、第五居民委員會整合建立文化路社區居民委員會,將河濱第四、第五、第十二、第十三居民委員會整合建立河濱公園社區居民委員會。
貴烏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 貴烏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以數字順序排列命名。地名含義 根據其所在道路及排列順序而命名。歷史沿革 成立於1955年,於2001年整合成為友誼居民委員會。
二戈寨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二戈寨辦事處管轄,按序數排列而得名。歷史沿革 1961年成立,1968年改為第三革命居民委員會,1978年恢復第三居民委員會。2001年8月,根據中辦、國辦關於轉發《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的通知精神和辦事處按照區“社區辦”的統一部署,辦事處按照地域、...
黔靈東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 黔靈東路街道辦事處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以數字順序排列命名。地名含義 根據其所在道路及排列順序而命名。歷史沿革 成立於1954年,現已不存在。
新華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新華辦事處管轄,居委會以序數排列而得名。地名含義 按序數排列和行政職能命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為臨時居民委員會,1954年正式成立為第五居民委員會,1958年分為兩個居民委員會後為第三居民委員會,1967年改為新華第二革命居民委員會,1978年恢復新華第三居民委員會,原任...
大南第三居民委員會是貴州省的地名,因屬大南辦事處管轄,根據1954年國務院頒布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按序號排列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廢除保甲制後屬第三區第九臨時居民委員會,1954年根據國務院頒布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條例成立居民委員會,屬大南辦事處為第七居民委員會,1955年西湖與大南合併為大南辦事處第七居民委員...
1996年3月,成立河濱社區居民委員會、人東社區居民委員會、商東社區居民委員會。1998年3月,成立興喬社區居民委員會。2002年1月,金喬社區和杜科社區由村改為社區。2009年3月,成立銀都花園社區居民委員會。行政區劃 2011年末,育場街道下轄10個社區:興喬社區、河濱社區、河東社區、人東社區、廣場社區、東苑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