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潮是在是海陸相互作用活躍的地區的潮水,河岸的特點:岸線平直,地貌類型比較簡單,潮灘寬廣平坦。潮間帶沉積物特徵是影響潮間帶底棲生物的重要環境物理因子,它直接影響海岸帶生境修復技術中生物種群的篩選、生物群落的結構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潮
- 外文名:Tidal river
- 拼音:hé cháo
- 所屬類別:水利
- 產生區域:海陸相互作用活躍的地區
- 河岸特點:岸線平直,地貌類型比較簡單
河潮間帶沉積物特徵,引 言,1 採樣與實驗方法,2 結果與討論,3 結語,
河潮間帶沉積物特徵
引 言
驢駒河-獨流減河位於天津市塘沽區東南部,兩河之間修建有天津海濱浴場。研究區海岸帶位於渤海灣北部灣頂,是海陸相互作用最活躍的地區,範圍包括海防路東側的廣闊潮間帶和一部分潮下帶,面積約40 km,為國家“863”計畫環境污染防治技術主題“渤海典型海岸帶生境修復技術”課題的示範區。
該區的潮間帶屬於堆積型平原海岸,即典型的粉砂、淤泥質海岸,屬潮灘沉積。其特點是:岸線平直,地貌類型比較簡單,潮灘寬廣平坦,平均寬度約3 500 m;坡度小,坡降0.106 %~ 0.117 %。岸灘分帶明顯,為不規則半日潮區域,每天兩漲兩落。
潮間帶沉積物特徵是影響潮間帶底棲生物的重要環境物理因子,它直接影響海岸帶生境修復技術中生物種群的篩選、生物群落的結構和發展。在文獻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對研究區潮間帶36 個表層沉積物的粒度特徵進行了定位採樣分析,其目的是了解該區潮間帶沉積物的粒度特徵,為該區的動力沉積環境、岸灘演變分析和制定示範區生境修復、生物資源重建恢復技術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本文給出了研究區潮間帶表層沉積物樣品粒度分析結果,並對粒度特徵變化及其所反映的動力沉積環境進行了分析。
1 採樣與實驗方法
2003 年6 月和2004 年4 月分別在驢駒河和高沙嶺海岸潮間帶的高潮灘、中潮灘和低潮灘取表層沉積物。每隔1 500 m 布一條剖面,採樣點位沿垂直海岸的方向每隔500 m 布設一個站位 。用小鏟在每個站位取表層沉積物樣品裝入聚氯乙烯塑膠帶,採樣的同時進行了採樣點的 GPS 定位。
樣品的粒度分析按國標進行。根據沉積物的粒度分布範圍,全部樣品採用綜合法(篩析法和沉析法結合)進行測定 。
篩析法適用於粗顆粒樣品的分析,其下限為 0.063 mm 左右,將樣品自粗至細逐級篩分,得出各粒級樣,烘乾處理後可求出各粒級的百分含量。
對於粒徑在 0.063~0.001 mm 範圍的顆粒,採用沉析法 ( 又稱吸管法 ) 求出沉積物中各粒級的百分含量 。
2 結果與討論
粒度分析結果 揭示了研究區表層沉積物的粒度特徵。
2.1 潮間帶沉積物類型
本區潮間帶表層沉積物類型有 7 種,其中以 0.001~0.125 mm 粒級中的極細砂、粘土和粉砂為主。粉砂質極細砂、極細砂-粉砂-粘土、粉砂-粘土-極細砂、極細砂質粉砂、極細砂-粉砂和粉砂主要分布於靠近岸邊的高潮灘,含粘土 11 % ~ 38 % ,分別約占測量站位的 2.8 %,呈片狀廣泛分布,分選中等,SKф近對稱至負偏。極細砂,主要分布於中、低潮灘內,呈帶狀分布,約占測量站位的 83.3 %,優勢粒級 0.125 ~ 0.063 mm 的含量占 75 % 以上,含少量的粉砂和粘土。極細砂的中值粒徑 ( MdΦ ) 平均值為 0.081 3,分選係數 ( QdΦ) 平均值為 0.17,偏度 ( SKф ) 平均值為 0.02;粘土質粉砂的中值粒徑 ( MdΦ ) 平均值為0.017 8,分選係數 ( QdΦ ) 平均值為 1.51,偏度 ( SKф ) 平均值為 0.58。另外,本區岸邊的防波堤坡腳有大量的貝殼及其碎片分布。
2.2 潮間帶沉積物的分布特徵
研究區內各種沉積物在縱向、橫向和平面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規律性。潮間帶位於高潮線和低潮線之間,上界抵人工堤岸,下界至 0 m 等深線。該區潮間帶的主體部分是潮灘,高潮時被海水淹沒,低潮時出露為灘地,是海岸帶中水動力作用、沉積沖淤變化最活躍的地帶。自岸向海可以分為高潮灘、中潮灘和低潮灘。從高潮灘至低潮灘沉積物粒度由細變粗。高潮灘沉積物主要為粘土質粉砂,粒度較細;中潮灘和低潮灘主要為極細砂;從驢駒河到獨流減河,潮間帶沉積物粒度有逐漸變細的趨勢。極細砂的平均含量由 90.45 % 減少到 70.59 %;粉砂含量由 3.89 % 增加到 19.81 %;粘土的含量由 5.67 % 增加到 14.66 %,再減少到 9.9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修建海濱浴場和海濱公路使海岸線輪廓發生變化,局部岸線輪廓對波向線與岸線夾角的影響造成該區水動力條件的差異,進而造成了沉積物粒度分布的變化。
2.3 潮間帶沉積環境分析
研究區是典型的淤泥質海岸,該區潮間帶沉積環境總體上表現為典型的潮灘沉積特徵,其水動力條件以潮汐作用為主。又由於潮流動能遠小于波浪,僅能把細砂、粉砂和粘土搬運到潮間帶沉積下來。所以沉積物通常以細顆粒為主,而且在粒徑變化上自陸向海由細變粗。這是潮灘沉積的水動力能量分布和沖淤機製造成的:低潮線附近波浪動能強,作用時間長,故以砂質為主;向陸方向動能減弱,逐漸變成砂泥混合堆積;高潮線附近水動力最弱,以泥質為主。
潮灘是垂向加積和橫向加積的混合帶。潮灘從平均高潮線至平均低潮線可以依次劃分為泥灘( 高潮灘)、混合灘( 中潮灘) 和砂灘( 低潮灘)。高潮灘( 潮灘上部) 被淹沒的時間僅占潮周期的1/3, 1/4。由於高潮階段潮流流速很低,所以高潮灘以細粉砂和粘土的懸浮搬運和沉積作用為主,沉積物主要由粘土質粉砂夾透鏡狀細砂組成。高潮灘細粒底質適合底棲動物生活,而且出露水面的時間長,生物鑽孔可以很深,因此生物擾動構造比較發育。中潮灘被淹沒的時間約占潮水周期的,懸浮沉積量和床沙沉積量近於相等,產生砂和泥的互層,以及由於砂、泥比值不同,常見脈狀或透鏡狀層理。中潮灘生物擾動中等。低潮灘在一個周期內有的時間被水淹沒,沉積物多為極細砂,砂體多出現在潮流底流流速大的地段,常呈線狀,走向平行於主要流向。因為低潮灘沉積物受潮流作用而遷移頻繁,所以不利於生物擾動構造的發育和保存。
3 結語
a ) 研究區從岸邊到低潮灘沉積物粒度逐漸變粗,中、低潮灘沉積物主要為極細砂,高潮灘主要為粘土質粉砂,反映了該區潮灘沉積特徵。
b)研究區自驢駒河-獨流減河潮灘粒度有逐漸變細的趨勢。其主要原因可能與海濱浴場和海濱公路的修建使海岸線的輪廓發生變化進而造成該區水動力條件發生變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