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環境,水文,人口民族,人口,民族,自然資源,植物森林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交通運輸,旅遊景點,
建制沿革
板石鄉由駐地板石央而得名。
清光緒年間開發。
民國為營城子保。
偽滿時期為醬缸甲。
國民黨統治時期為大醬鄉。
1961年設板石廟公社。
1983年改板石廟鄉。
1996年,面積125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鄉政府駐板石廟,轄板石、大灣、吉祥、致富、保南、三合、大醬缸、黑石、榆樹、新生10個行政村。
2000年,撤銷地局子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板石鄉管轄,(原【地局子鄉】位於伊通滿族自治縣東南部,距縣城32千米。伊(丹)板(石局)公路過境。 [沿革]1956年置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118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鄉政府駐地局子,轄地局子、德勝、流沙、大橋、紅星、聯合、治安7個行政村。)
2000年,將板石鄉更名為河源鎮。
2003年,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23456人,轄12個村。
行政區劃
至2003年,河源鎮下轄板石村,大灣村,大醬村,榆樹村,吉祥村,保南村,聯合村,地局子村,德勝村,流沙村,大橋村,紅星村等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板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源鎮位於伊通滿族自治縣東南部。距縣城42公里。南、東南與磐石市的朝陽山鎮、吉昌鎮接壤,北、東北與本縣二道鎮、長春市雙陽區土頂子鎮毗連,西北與本縣營城子鎮山水相連、西南與東豐縣沙河鎮為鄰。長撫高速公路、103省道穿境而過。
地形地貌
河源鎮地處長白山哈達嶺余脈,南部多低山丘陵地,海拔均在300米左右,境內的青頂山、廟頂山、苕頂山、四方台海拔均在500米以上,其中青頂山海拔611.4米,是全鎮的最高峰。全鎮呈南北走向,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分為由南向北的伊通河兩岸為低洼平坦的谷地,北部群山環繞,峰巒疊嶂,中間是南北走向的大興川谷地。
氣候環境
該鎮屬於中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明顯,寒暑溫差大。冬季嚴寒多雪,夏季高溫雨頻。一月份最低氣溫可達40.2攝氏度,七月份最高氣溫可達36攝氏度,年平均氣溫4.6攝氏度,無霜期較短。
水文
全鎮地表大小河流共40條,屬松花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伊通河,轉心河、榆樹河、黑石河、大灣河、黃泥河、流沙河,伊通河在河源鎮境內橫貫25華里,是境內第一大河。
人口民族
人口
總人口21752人,6961戶。其中農業人口20450人,非農業人口1302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5人。
民族
該鎮共有漢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回族、藏族、土家族、錫伯族等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中滿族8135人、蒙古族24人、朝鮮族17人、回族6人、藏族4人、土家族3人、錫伯族15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7.7%。
自然資源
植物森林資源
林地總面積13000公頃,其中天然林占56%、人工林占44%森林覆蓋率達53%,是全縣生態環境最好的鄉鎮,2009年被省環保廳評為“吉林省環境優美鄉鎮”。天然林中的曲柳、紫椴、黃鳳梨、柞樹等均為稀有樹種,為全縣所罕見。野生果類如山葡萄、山里紅、山丁子、稠李子、山梨、山杏、軟棗等,果肉豐富,唯美爽口。蕨菜、刺老芽、貓爪菜、是這個鎮的春季特產。秋季的榛子、榛磨、松樹傘。穿龍骨、龍膽草、細辛、山參、五味子等名貴中草藥材。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有狼、狐狸、野兔、獾子等經常出沒,野禽類中的畫眉、貓頭鷹、野雞、野鴨、飛龍等常覓林而息。
礦產資源
礦藏資源有矽灰石、矽石、石墨等非金屬礦產。其中矽灰石地質儲量155520噸,可采儲量15520噸。
水資源
境內有伊通河、轉心河、黑石河(人稱小伊通河)、榆樹河、大灣河、黃泥河、伊丹河7條主要河流,均屬松花江水系,其中最大的河是伊通河,流經全境13公里。境內有小一型水庫2座:保南水庫和大興水庫,總集水面積33.2平方公里。有小二型水庫8座:大草皮溝水庫、花樓水庫、吉祥水庫、新生水庫、夾槽子水庫、四間房水庫、新張屯水庫、茨芽水庫,全鎮水資源總量500萬立方米,總庫容為225.7萬立方米。
交通運輸
伊通滿族自治縣河源鎮板石村村民委員會修建雙鳳堆屯、呂家溝屯戶戶通水泥路工程,2016年07月14日中標。
河源鎮地處伊通、磐石、東豐、雙陽四縣市交匯處,是吉林省東部通化、白山等13個市縣去往省城長春的必經之路,長撫高速公路、103省道穿境而過。
客運汽車站,位於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河源鎮板石村。
旅遊景點
旅遊景點有青頂山森林公園、保南水庫風景區、大興水庫垂釣區、李紅光烈士故居、伊通縣人民政府舊址、省地稅局泰湖賓館觀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