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質原理及中國河流水質

河流水質原理及中國河流水質

《河流水質原理及中國河流水質》是我國此領域的第一本研究成果專著,包含3部分內容:1)分析闡述我國主要河流天然水質的基本特徵、地理分布規律,及近半個世紀來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的變化,分析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和機理;2)分析闡述我國主要河流沉積物的地球化學性質和表面性質及其區域分布規則,分析這些性質對其中微量污染物(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行為的影響;3)分析闡述河流中泥沙與水相互作用對水質的影響及由此產生的多泥沙河流水質監測、評價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本書關於我國河流水質的數據絕大部分是作者根據我國1000餘水文站1960-2000。

基本介紹

  • 書名:河流水質原理及中國河流水質
  • 作者:陳靜生
  • ISBN:703017071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河流水質原理及中國河流水質,目錄,

河流水質原理及中國河流水質

圖書編號:1459333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部
定價:48.0
ISBN:703017071
作者:陳靜生
出版日期:2006-08-22
版次:1
開本:16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1水對生命和人類生存的意義
1.2水質、水質參數及水質問題的歷史演變
1.2.1水質的概念
1.2.2水質參數
1.2.3水質問題的歷史演變
1.3研究水質的方法
1.3.1研究介質的選用
1.3.2水質參數的選用
1.4研究河流水質的意義
1.5河流水質研究在水環境化學學科中的地位
1.6全球河流水質研究進展
1.7中國河流水化學研究回顧
1.7.1我國河流水質監測網路的建立和發展
1.7.2對我國河流水化學特徵及地理規律性的研究
1.7.3對我國河流水質半個世紀以來變化趨勢的研究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水圈化學基礎
2.1水圈的概念
2.2水的循環
2.3作為分子的水
2.3.1水的同位素組成
2.3.2水分子的結構
2.3.3水的異常特性及與分子結構的關係
2.4作為溶液的天然水
2.5陸地水溶質起源
2.6海洋水溶質起源
2.6.1 關於海水溶質組成形成的假說
2.6.2現代海洋溶質組成的化學平衡模型
2.6.3現代海洋溶質組成的動力學模型
2.7天然水化學分類
2.8天然水離子濃度增長與水化學類型轉化的關係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河流溶質地球化學
3.1河流中天然溶質的源、匯及控制因素
3.2流域岩石性質對河流溶質的制約作用
3.3氣候條件對河流溶質的影響
3.4全球河流化學模式
3.4.1 Gibbs的河水溶質起源模式
3.4.2 Meybeck的“全球河流水化學理想模式”
3.5全球河流溶質負荷與全球岩石化學風化作用的關係
3.6河流中的碳元素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河流水質與水文條件的關係
4.1河流的形成、特性及分類
4.2與水質有關的河流水文參數
4.2.1流速
4.2.2流量
4.2.3 河流徑流
4.3水文條件對河流水質的影響
4.4河流水質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
4.4.1河流水質在時間上的變化
4.4.2河流水質在空間上的變化
4.5河流顆粒物的起源和性質
4.6河流顆粒物——研究水環境質量的重要介質
4.7顆粒物一水界面過程對河流中化學物質輸移的影響
4.8河流顆粒物中重金屬含量的粒度校正
4.8.1粒徑對水體顆粒物中重金屬含量的影響
4.8.2水體顆粒物重金屬含量的粒徑校正方法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河流系統綜合徵及當代全球性河流水質問題
5.1河流系統綜合徵的概念
5.2河流系統綜合徵對地球系統的影響
5.3河流水質過去的演化
5.4當代全球性河流水質問題
5.4.1河流的鹽漬化過程
5.4.2河流的富營養化過程
5.4.3河流的酸化過程
5.4.4河流的微量金屬污染與微量有毒有機物污染
5.5河流水質的未來變化趨勢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長江水質特徵及在20世紀後半葉的變化
6.1長江流域自然條件概況
6.2長江主要溶質化學特徵
6.3控制長江離子化學的主要機理
6.3.1循環鹽
6.3.2風化作用
6.4長江水質半個世紀以來的酸化趨勢
6.4.1長江主要離子濃度的長期變化趨勢
6.4.2長江水質酸化趨勢原因分析
6.5長江的氮污染
6.5.1長江氮污染水平
6.5.2 1960~1985年期間長江氮污染的發展
6.5.3長江氮污染髮展對水質酸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黃河水質特徵及在20世紀後半葉的變化
7.1黃河流域自然條件概況
7.2黃河主要離子化學特徵
7.3控制黃河離子化學的主要機理
7.3.1循環鹽
7.3.2化學風化作用
7.3.3蒸發一結晶作用
7.4黃河水質近50年來的鹽漬化趨勢
7.4.1黃河主要離子含量50年來的變化趨勢
7.4.2灌溉農業發展對黃河鹽漬化的影響
7.4.3水利工程修建對黃河鹽漬化的影響
7.5黃河流域的氮污染
7.5.1 黃河流域氮污染水平的區域差異
7.5.2黃河氮污染水平的年內和年際變化
7.5.3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發展與河水氮污染的關係
7.6黃河流域氮素流失模數
7.6.1“氮素流失模數”的概念、研究意義及研究方法
7.6.2黃河流域氮流失模數的區域差異與原因
7.6.3黃河流域氮素流失模數近20年來的變化
7.6.4黃河流域氮素流失模數與長江流域氮素流失模數的比較
7.7黃河50年來水量減少趨勢、鹽漬化趨勢與氮污染髮展趨勢三者
關係分析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松花江、珠江和海南島河流水質
8.1松花江天然水質特徵
8.1.1松花江流域自然條件概況
8.1.2松花江主要離子化學
8.1.3控制松花江離子化學的主要機理
8.1.4松花江水質30年來的鹼化趨勢
8.2珠江天然水質特徵
8.2.1珠江流域自然條件概況
8.2.2珠江主要離子化學
8.2.3珠江流域離子徑流模數
8.2.4珠江水中主要離子的來源
8.3海南島河流的水質和化學侵蝕作用及與台灣島的比較
8.3.1海南島河流主要離子含量、分布與台灣島的比較
8.3.2海南島河流的物理侵蝕率和化學侵蝕率及與台灣島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九章中國主要城市河流20世紀90年代污染狀況分析
9.1中國主要城市中小河流20世紀90年代污染狀況分析
9.1.1上海黃浦江和蘇州河
9.1.2蘇南大運河:
9.1.3南京秦淮河
9.1.4深圳河
9.1.5天津海河
9.1.6北京城市河流
9.2長江沿程城市段20世紀90年代污染狀況分析
9.2.1從幹流沿程水質變化看城市對長江水質的影響
9.2.2從岸邊污染帶看沿江城市對長江水質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十章 中國河流顆粒物的地球化學性質與表面性質
10.1研究區河流概況
10.2研究方法
10.2.1顆粒物樣品採集及樣品代表性說明
10.2.2顆粒物樣品研究粒級的選擇
10.2.3樣品分析測試方法
10.2.4數據處理
10.3中國河流顆粒物的元素組成
10.3.1中國東部河流顆粒物的元素組成及地域特徵
10.3.2中國東部河流與世界河流顆粒物中鋁、鈣含量的比較
10.3.3對中國河流顆粒物元素平均組成的估計
10.3.4在加入中國資料條件下對世界河流顆粒物平均元素組成的新估計
10.4中國東部河流顆粒物的地球化學性質
10.4.1粒徑分布
10.4.2黏土礦物的含量和組成
10.4.3鐵、錳、鋁、鈦氧化物的含量
10.4.4有機質的含量和組成
10.4.5 pH和△pH
10.4.6河流顆粒物地球化學性質之間的相關性
10.5中國東部河流顆粒物的表面性質
10.5.1比表面
10.5.2表面電荷和表面電位
10.5.3表面酸度常數和表面位密度
10.5.4顆粒物表面性質與地球化學性質之間的相關性
10.6中國河流顆粒物中微量金屬的含量和地球化學相分配
10.6.1重金屬在顆粒物原生地球化學相中的分布
10.6.2重金屬在顆粒物次生地球化學相中的分布
10.7中國河流顆粒物中的多氯聯苯
10.7.1中國河流顆粒物中多氯聯苯的一般水平
10.7.2中國河流顆粒物中多氯聯苯的同系物
10.7.3中國河流顆粒物中多氯聯苯來源的討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黃河泥沙對水質和對水質參數測量的影響
11.1黃河泥沙對污染物行為的影響
11.1.1黃河泥沙對重金屬的吸持特徵
11.1.2黃河泥沙對微量有毒有機物的吸持作用
11.1.3黃河泥沙對氨氮的吸附作用及對氮形態轉化的影響
11.2黃河泥沙有機質對耗氧有機物水質參數測量的影響
11.2.1問題的提出
11.2.2黃河泥沙有機質對COD測量的影響
11.2.3黃河泥沙有機質對高錳酸鹽指數測量的影響
11.2.4黃河泥沙對BOD測量的影響
11.2.5 高泥沙引發的黃河耗氧有機物污染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1.3黃河泥沙本底重金屬含量對河水重金屬水質參數測量與評價的影響
11.4黃河泥沙中的碳酸鹽對水質和對水質監測研究的影響
11.4.1泥沙中的碳酸鹽對黃河基本水化學特徵的影響
11.4.2泥沙中的碳酸鹽對黃河酸鹼緩衝容量的影響
11.4.3黃河泥沙中的碳酸鹽對重金屬行為的影響
11.5黃河泥沙與水質關係進一步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