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封凍

河流或河段的水流表面被固定冰層全部覆蓋稱為封凍。冰層雖未全部覆蓋,但敞露水面的面積小於該河段總面積的20%時,亦屬封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流封凍
  • 外文名:Freezing  up  of  river
封凍類型,按穩定性劃分,按形態劃分,封凍演變,

封凍類型

按穩定性劃分

河流封凍可分為穩定封凍和不穩定封凍。(1)穩定封凍。在緯度高、氣候嚴寒而漫長地區的河流,如中國的黑龍江、松花江等,由於低氣溫處於主導地位,河道水流雖有一定流量、流速抗禦封凍,但每年都要封凍,即屬於穩定封凍。封凍歷史達半年左右,最大冰厚可超過1.5m。(2)不穩定封凍,在中緯度較寒冷地區的河流,如黃河下游的山東河段,由於冬季氣溫年際變化大,有少數年份氣溫並不是持續在0°C以下,而是在0°C上下大幅度的變化,加之上游來水量大小不同,不是每年都封凍,而且封凍的河長不一。據統計,1951~1980年黃河山東河段有6年不封凍。在封凍的年份中,曾有3個年度,每個年度有3次封凍、3次解凍的情況發生。黃河北幹流大部分河段因河道縱比降大,流速快,一般低氣溫不能形成封凍,只有在強寒潮的多次作用下,局部河段才能形成短時期的封凍。

按形態劃分

按冰蓋的形態,封凍可分為平封和立封兩種類型。(1)平封。多發生在水流平穩的河段上,封凍前先產生冰橋,上游流來的冰花、冰塊,被冰橋擋住,平鋪上溯,導致河段封凍。在小的河流上,兩岸岸冰較寬,氣溫在0°C以下又大幅度下降時,岸冰迅速增長,形成平封。平封的特點是冰蓋表面平整,封初冰蓋厚度與流冰厚度大致相同。(2)立封,又稱插封,多發生在水流較急的淺灘或彎曲河段,流冰被阻後冰塊相互擠壓堆疊上溯,導致河段封凍。立封的特點是冰蓋表面不平整,封初的冰蓋厚度與流凍的冰塊大小及堆疊的傾斜度密切相關。
  
除上述兩種封凍形式外,有些嚴寒地區的小河,由於流量小、河道比降緩,常發生連底凍。在長的河段,由於氣溫、流量、河道形態不同,故不是上下河段同時封凍,而是流冰密度大、河道彎曲或淺灘較多的河段先封凍,較順直的河段在繼續受寒潮侵襲時再封凍,稱為階梯型封河。另一種形式是先從河口封起,這裡水面寬闊,水流分散,流速銳減,流凌易被卡塞形成封凍,繼而封凍河段向上游發展,稱為全河段封凍。

封凍演變

封凍的冰蓋在河水與大氣之間的熱交換中起著調節作用。當氣溫低於水溫時,冰蓋向大氣輸出的熱量多於它從水中得到的熱量,這時冰蓋失熱增厚。反之,冰蓋得熱減薄。因此,如冬季寒潮次數多,降溫強度大,負氣溫持續時間長,則冰蓋厚,封凍河段長,河內總冰量就多。冰量是衡量凌汛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若冰蓋上有積雪覆蓋,在同樣負氣溫的條件下,冰蓋厚度增加緩慢。若局部河段由於漲水出現冰蓋裂縫,河水從冰裂中溢出,發生冰蓋上流水或積水,該層水與冰蓋凍結在一起,則會使局部河段冰厚顯著增加;若降溫強度較弱,該層水較深,不能全部凍結,僅在流水錶而結一層薄冰,則形成層冰層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