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樑:上樑時,於中檁上纏一紅布,並用五色線拴一雙筷子,扎四個“麻錢”,木匠唱《上樑歌》,主家敬神放炮,並將小饃扔過梁去,圍觀者爭而食之,謂之“吃過梁饃”。屆時親友攜禮(酒、煙、食)前來祝賀,主家設宴相酬。今於“封頂”時,放鞭炮,犒勞匠人。
建房俗,唱戲俗,商貿俗,
建房俗
遷居:主人遷入新居,親友來賀謂之“染院”或“踩院”。如遇春節,主家請“花鼓”、“鑼鼓”等熱鬧入院敲打。亦有主動前來“敲打”以討吉利。
進門三彎,不問自安。
木匠五尺,上書“財病離義官卻害本”,每字距一寸八分。
七星窗子陰陽門,先死犢牯(牲口)後死人。窗子不用六格。
藥房用“病”字門,監獄用“劫”字門,學校用“官”字門。
廂門三尺八,物物都到家。
做棺材尺寸:尺六、八寸、五尺四,走遍天下不用試。
騎門連檐破家財。
口對口,有說頭。灶口不對門口。
北宅要方,西宅要長。
滴水不可滴人院。
水道順右轉,稱“水(福)從門前過”。
打牆,一牆比一牆高,稱“三疊浪”。
做煙囪,上口插下手,下口臥下狗。如此抽灶能力強。
做門不用槐木,忌諱“鬼”字。
木匠難鑿立卯,油匠怕油竹子。
長木匠,短鐵匠。
扎牆(泥汁牆)沒樣,小頭朝上。
釘釘斧點:小秦王亂點兵,烏鴉攀乾柴,鳳凰單扇翅(雙扇翅),珍珠側捲簾。
房脊兩頭,唯有一定地位家庭用“張嘴獸”。
唱戲俗
如建新舞台,第一次唱戲稱“開光戲”。
“開光戲”開演前,“二花臉”扮“紅煞神”鐘馗,將社家所賜一隻紅公雞咬斷,將雞血遍灑舞台,同時鑼鼓伴奏。後將雞頭用新碗底及紅布一併釘於舞台前薝下。雞肉由戲班分食以享吉利。
戲班同行入班,先在“大衣箱”神前拈香吊表,以示警示之意。
掌班的體罰娃娃,所有娃娃全都跪下。待某師付及箱管奏情後,方可起身。
演員化好妝後,在後場不可亂坐,旦角不坐頭腦箱,坐大衣箱;鬚生坐二衣箱;三花臉亂坐。
“拉桿子”(跑外交的,也叫“攬頭”)出外寫戲,戲約(契約)為據齒形,由雙方各持一半。如寫“高抬戲”,“攬頭”須給社家壓幾件衣服以戒失約。
如演“官戲,由掌班人領一著妝旦角,懷抱笏板(用寫劇目),手提朱筆,禮請某官員點戲。戲演中間,由一演員扮“天官,持“天官賜福”條幅(或“官高一品”、“連升三級”條幅),以求封賞。賞銀主演得一半,其餘歸班上分發。
戲班如遇“謝雨戲”,於開戲前,在獻亭上加演一折“踩堂戲”。有紅火熱鬧遊街轉巷,一旦角往神前拜神,稱“迎神旦”。
唱錯戲或出現其它事故,社家將鼓板翻置,並卷台上蘆席置於台中,以示警告。
在北台唱戲,由箱管在台口掛一紅張口和一把寶劍,以示除邪。
唱對台戲,必須東起西落。西台演完加演一回,以待東台煞戲。
徒弟出師後,凡見師傅,先叩頭後說話。
開演前,忌動樂器,以免警動演員,誤以為開戲。
戲班或家戲,開演前,先出一演員,著黑道袍戴黑三綹,口念“清早起來一爐香,謝天謝地謝三光”,然後唱一段戲,稱“開頭戲”。
商貿俗
暗碼交易:在集市交易論價,雙方多不開口,於袖筒或草帽檐下以手捏之。捏指口訣為:六捏捏,七撮撮,八張嘴,九勾斗,十展展。如是二百二,則捏兩指轉一轉。
掛“招子”:店鋪元號,則以特色物品掛門口以示顧客。如彈棉花者懸一團棉花;肉店懸一狗頭豬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