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博物館,位於運城市紅旗路,籌建於1979年3月,原址在解州關帝廟,1986年10月1日新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座具有河東地方特色的博物館,隸屬於運城市文物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東博物館
- 類別:歷史類
- 地點:運城市紅旗路
- 開放時間:1986年10月
參觀信息,建築布局,發展歷史,館藏文物,專業團隊,學術成果,
參觀信息
建築布局
運城地區歷史文物陳列,這個展廳以實物、照片、文字、圖表等形式,概括地反映了運城地區從上古至明清這個漫長時期的歷史面貌。展覽共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展出了在距今約170萬年的芮城西侯渡遺址出土的燒骨節、大象牙床等多件化石;70萬年前的芮城匾河遺址的納瑪象牙化石模型、人工打制石器等;10萬年以前河津北里村、垣曲柳村腰等人類遺址上的多件石器。第二部分展出的文物有距今四千多年的夏代鬲、爵,商代青銅器、爵、陶豆、銅箭頭、骨幣等;傳說中國始祖后稷,殷商賢相傅說,晉文公重耳等古人活動事跡圖片以及后稷廟,傅說版築處,晉文公墓等遺址照片。第三部分展戰國時期至清代各個朝代的陶器、銅器、鐵器等多種文物;民出的還有聞名中外的永樂官建築照片和臨摹壁畫;萬榮飛解州關帝廟、永濟普救寺等古代建築照片;以及我區的歷人,如戰國遊說家張儀、哲學家苟況、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宋學家司馬光等人的故居照片、畫像和事跡介紹等。較為真實央了中華民族在河東這塊發祥地上的文明史和光輝業績。; 運城河東博物館河東碑刻拓片陳列:展出的碑刻拓片五十餘件,是從館藏三百件拓片中挑選出價值較高的,以捲軸形式裝裱而成。這帖,內容豐富,反映了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面貌,而歷代名家的撰文和手書,確為文學、書法藝術珍品。揀選文物展覽:這個展廳的展品全部是本館工作人員從廢購站里搶救出來的文物,種類有食器、禮器、兵器、車馬器、器和生產工具等,其中戰國銅量器,商代銅觚等,屬珍貴而的重要文物。河東戲曲文物展覽:展廳內以一百多幅圖片、文字介紹及珍貴的實物,向參觀者介紹了河東戲曲的發展過程。在眾多品中,有屬於龍山文化時期的原始樂器——石磬;有在臨猗的春秋晚期的編鐘、編磬;運城出土的漢代百戲樓模型;芮土的漢代舞俑,唐代舞俑、樂琴、樂譜;聞喜金墓樂俑磚雕5元墓戲俑磚雕;明嘉靖時製作的蒲劇蟒袍;蒲劇名伶王存才用過的蹺,以及蒲劇表演藝術家閻逢春演出時曾用過的白蟒靴子、帽翅、髯口、鞭子,筱月來用過的翎子等遺物。
發展歷史
河東博物館位於運城市紅旗東街318號,從火車站乘10路公車即可到達該館。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1979年籌建,1986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開館以來,該館充分利用古河東地上地下豐厚的文化遺存和全區館藏文物優勢,以展示“河東歷史文化特色”為主題,先後成功地舉辦了地域鮮明、色彩斑斕的《河東歷史文物陳列》、《河東戲曲文物陳列》和《萬榮出土唐薛儆石槨線刻藝術陳列》等基本陳列及各類臨時展覽200餘個。其中,創辦的《關公文化大展》,在運城和省城引起強烈反響,於1997年春節期間,應邀到台灣展出100餘天,參觀人次多達500餘萬。展品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效益之好,居山西乃至全國對台文化交流項目之首;《河東歷代名碑精品展》以其內涵深厚、設計獨特、製作精巧、效果逼真,一舉獲得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評選“提名獎”。多年來,該館始終堅持實行全天候對外開放,先後接待觀眾數十萬人次。
館藏文物
博物館庫房面積200平方米,從河東大地上發掘、徵集到各類藏品7000餘件,珍貴文物250件,包括石器、骨器、陶瓷、青銅、玉器、漆器、雕塑、古錢、書畫、刺繡、碑刻等,博物館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如今,引進和舉辦了《紅岩魂》、《唐薛儆墓石槨及線刻藝術展》等各類展覽,《關公文化展》於1997年赴台展出;《河東歷代名碑精品展》榮獲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評選提名獎。編印出版有《館刊》、《運城地區歷史沿革》、《運城地區名人名勝錄》、《河東歷代史選》、《河東文物攬勝》、《人、神、聖關公》等多部。在國內外出版的著作中收錄和各級報刊上發表學術文章近百篇。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專業團隊
在職人員25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正高1人、副高1人),中級職稱13人。
學術成果
史料整理和學術研究,成果頗豐。編印有《館刊》、《運城地區歷史沿革》、《運城地區名人名勝錄》、《河東歷代詩選》、《河東歷代循吏事跡》、《河東博物》等內部資料計數十萬字;由國家和省級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了《河東文物攬勝》、《人、神、聖關公》、《司馬光塋祠碑誌圖錄與校釋》、《宗臣史家——司馬光》、《山西解州關帝祖廟楹聯牌匾》、《徐悲鴻傳》、《稷益廟壁畫》等多部專著;在國內外出版的著作中收錄和各級有關報刊雜誌上發表了《司馬光塋祠碑誌的價值和意義》、《從出土文物看漢代河東的“百戲”》、《永樂宮潘德沖石槨戲曲線刻圖試探》、《晉南發現北齊裴子誕兄弟三人墓誌》、《后土祠興建原因探究》等學術文章近百篇。另有《文明聲韻》、《解放太原》、《室有蕙蘭》等美術作品和不少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展覽並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