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尾村(雲南省保山龍陵縣平達鄉河尾村)

河尾社區村民委員會隸屬龍陵縣平達鄉,地處平達鄉西邊,距平達鄉政府所在地2.3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龍陵縣城94公里。東鄰勐糯,南鄰平達村,西鄰黃連河村,北鄰迤沙寨村。轄小麥寨、下麥寨、中麥寨、大麥一、大麥二、大麥三、大麥四、唐家墳、周家寨、小沙寨、大沙上、大沙下、蕨葉坡河、樂平寨、新中寨、莪練、河尾上、河尾下、蠻引等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61戶,有農村人口4940人,其中農業人口4646人,勞動力318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99人。全村國土面積36.24平方公里,海拔1592米,年平均氣溫16.18℃,年降水量175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大麥、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337.4畝,人均耕地1.37畝,林地42335畝。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1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4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尾村
  • 地址:雲南省保山龍陵縣平達鄉河尾村
  • 面積:36.24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自然資源,人口衛生,特色產業,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發展重點,新農村建設,地圖信息,

基礎設施

截止2013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061戶通自來水。有8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6%)。全村所有農戶全部通電,通有線電視戶數920,擁有電視機農戶116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67.6%和85.53%);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35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硬化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水泥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3輛,拖拉機50輛,機車102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32.4畝,有效灌溉率為46.27%,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2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2畝。
到2013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17戶;無小水窖;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2戶。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9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19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81萬元,占總收入的56.83%;畜牧業收入925萬元,占總收入的22.0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937頭,肉牛121頭,肉羊373頭);林業收入340萬元,占總收入的8.11%;第二、三產業收入348萬元,占總收入的8.31%;工資性收入170萬元,占總收入的4.06%。農民人均純收入624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0人(占勞動力的6.59%),在省內務工147人,到省外務工63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337.4畝(其中:水田3369.4畝,旱地2968畝),人均耕地1.37畝,主要種植糧食、經濟等作物;擁有林地423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580.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2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61戶,共鄉村人口4940人,其中男性2623人,女性2317人。其中農業人口4646人,勞動力318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4712人,傈僳族206人,其他民族22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84人,占人口總數的12.5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616人,參加率99.35%;享受底保67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1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5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蓄混居的農戶1007戶,占農戶總數的73.99%。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3年主產業茶葉、烤菸、石斛全村銷售總收入116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7.8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烤菸、石斛等特色產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4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403畝,無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2013年無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年末集體無收入,有固定資產41萬元,年末集體無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村帳鄉代管),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收入、支出、債權、債務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下設1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8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14人。黨員總數中男性黨員95人、女黨員23人。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63人。村委會由總支書記、副書記、主任、副主任、監委會主任組成,下設小麥寨、下麥寨、中麥寨、大麥一、大麥二、大麥三、大麥四、唐家墳、周家寨、小沙寨、大沙上、大沙下、蕨葉坡河、樂平寨、新中寨、峨練、河尾上、河尾下、蠻引等19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河尾村在平達壩末端,河水由此繞山而下故得名。1984年改為河尾行政村,下轄社。2000年改為河尾村民委員會,2013年改為河尾社區村名委員會,現河尾社區民委員會下轄19個村民小組。
河尾村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傈僳族。村民們勤勞樸實、開朗豁達,用智慧與汗水傳承和演繹著一方文化。勤勞善良的人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熱土上,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133年前由大沙寨的周全組織建造了河尾石拱橋,至今完整無缺;大的村寨都建有小廟,逢年過節,寨里遇有大事都到廟裡祭祀,盼人丁興旺,五穀豐登。年年二月八全寨集攏,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講做人之道,並由村民代表宣傳村民自治的法規,廟會辦成自治會、宣傳會、動員會、行動會。還有村民喜聞樂見的陀螺賽、舞龍、傈僳族的“刮欠”、“嘟噠噠”,年年春節陀螺賽一打就是幾天,賽出了友誼,賽出風格;更為有趣的舞龍從除夕到次年正月十六走村串寨,邊走邊舞,進到宅院由領隊送出吉祥“四言八句”,如“一舞舞到某家來,消災滅難降福財,自此今日龍到後,四季平安財門開”。還有,每逢寨子裡有喜事,村民們就組織“刮欠”,彈起三弦、哼起小調,大夥圍著院場盡情地跳、轉,三弦彈出了河尾和諧的曲調,舞步踏出了跟黨走的決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排灌溝渠難放難排較突出。
2、文化教育事業,近幾年村兩所完小教師盡職盡責工作,教育質量名列前鄉,教師宿舍不足,教學樓年久失修,兩所完小電教室、實驗室、圖書室、活動室等都難於開展。
3、唐家墳、蕨葉坡河、蠻引三個自然村道路乾通雨阻,電路設施差,風吹短路。民眾用電時通時斷,給生活帶來不便。
4、醫療衛生方面,鄉村醫生業務水平低,醫療設備簡陋。
5、全村19個村民小組有3個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6、村民居住條件很差,人蓄混居,廚房和蓄廄共房的現象隨處可見,民眾身心健康問題得不到解決,村容村貌得不到改善。
7、沒有持久競爭力和持續致富能力的優勢特色支柱產業,人民民眾經濟收入不穩定。
8、公共設施欠缺,村民無固定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糧食穩村、產業富村、依法治村、市場活村、科教強村、林畜興村。烤菸生產:抓住烤菸基地建設的發展機遇,積極組織實施煙區基礎設施改善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措施的落實,切實提高烤菸整體生產水平和菸葉質量。2010年種植82畝,到2011年種植427畝,2012年全村種植烤菸面積1370畝,全村共交售菸葉3850擔,超額完成1150擔。2013年種植1800畝,交售菸葉5000擔。2014年種植2500畝,計畫交售菸葉6000擔。
茶葉:管護好原有面積3100畝,2014年新植良種優質紫鵑茶395畝。
石斛產業:堅持集約化和仿野生栽培,我村石斛產業已逐步走向“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全村種植石斛98戶,142畝。
紅花油茶:管理好已種植的面積3101畝。
畜牧業:2013年底,全村大牲畜存欄850頭,出欄121頭;豬存欄3383頭,出欄3937頭;目前有養豬示範戶一戶,存欄90頭;黃山羊養殖示範戶3戶。
核桃產業:目前全村核桃種植面積7775畝,已投產1100畝.
草果:現有面積336畝。

新農村建設

2013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58萬元,其中國家補助55萬元,民眾自籌3萬元。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龍陵縣平達街--大麥寨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