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壩子鎮

河壩子鎮

河壩子鎮位於四川青神縣,東面與仁壽古建鄉、南與仁壽謝山、井研烏拋鄉、西同本縣羅灣鄉、高台鄉,北與眉山縣柳聖接壤。距縣城14公里,面積28.2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1個場鎮,現有3499戶,達10982人,農業人口占97%,有耕地面積為8909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壩子鎮
  • 外文名稱:Hebaizi Town
  • 行政區類別:青神縣
  • 所屬地區:川西平原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20460
  • 面積:28.2平方公里
  • 人口:10803人(2012年)
  • 方言:青神話
  • 氣候條件:屬亞熱帶溫潤氣候
  • 車牌代碼:川Z
名稱來歷,概況,政區沿革,政區劃分,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水文,人口面積,經濟發展,農業,工業,商業外貿,社會事業,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郵政電信,給排水,供電,園林綠化,交通運輸,轄區介紹,興河社區,黃鶯嶺村,雙龍村,楊店村,安家壩村,玉蟾村,

名稱來歷

因政府遷址於河壩子場而更名。

概況

壩子鎮位於青神縣東北部,距縣城17公里,幅員面積28.2平方公里,人民政府駐河壩子鎮河府街33號。華青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造就了繁華街鎮;沙溪河河水清澈,資源富饒,興旺了水產養殖。全鎮轄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5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10800人。
近年來,河壩子鎮結合實際,強力推進“農業強鎮、商貿旺鎮、依法治鎮”的戰略,通過新農村建設形成了以特種魚、椪柑、生豬、竹木為支柱的特色產業;依託“兩市、四縣、七鄉”交界的區位優勢,積極招商引資,強力推進場鎮新區建設 。並成功創建了“國家級生態鄉鎮”和“省級環境優美示範鎮”。

政區沿革

1949年前為青龍鄉,1952年建政時仍為青龍鄉,1956年復興(羅灣)併入青龍鄉。1958年為雙龍人民公社。1962年調整時復興(羅灣)劃出,雙龍人民公社改為青龍人民公社。1984年4月5日更名為河壩子鄉,2001年撤銷河壩子鄉設定河壩子鎮。

政區劃分

2012年末,轄玉蟾、黃鶯嶺、雙龍、安家壩、楊店5個村民委員會和興河社區1居民委員會。下設35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3°56',北緯29°53'。東與仁壽縣曹家鄉和井研縣烏拋鄉接壤,南與白果鄉接壤,西與高台鄉接壤,北與東坡區柳聖鄉、仁壽縣洪峰鄉接壤。人民政府駐河壩子鎮河府街33號,電話區號028,郵政編碼620460,距縣城區17公里。
河壩子鎮

地形地貌

河壩子鄉地處川西平原尾部,大部分屬淺丘陵,龍泉山脈南延尾段,有深丘、淺丘,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403-680米。

氣候

屬亞熱帶溫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9℃。無霜期平均3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81.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1093.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8月最多。

水文

境內主要河道有三級河沙溪河1條,總長13千米,流域面積0.75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500萬立方米,年均流量0.476立方米/秒。境內水利工程有水庫1座,蓄水能力170萬立方米。山坪塘43口,蓄水能力20萬平方米。

人口面積

2012年末,轄區總人口1080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86人。另有流動人口2343人。總人口中,男性5551人,占51.4%;女性5252人,占48.6.%;14歲以下1621人,占15%;15~64歲8143人,占75.4%;65歲以上1039人,占9.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0776人,占99.7%;有回、維、蒙等民族共27人,占0.3%。2011年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長率3.1‰。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千米,總面積28.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3人。

經濟發展

農業

耕地面積10863畝,人均1畝;林地面積12000畝。農業總產值從1985年的1200萬元增加到2012年1.4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18元。主產水稻、小麥、玉米、花生、紅苕。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2年,生產糧食7479噸,人均692.31千克,其中水稻4315噸,小麥105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椪柑等。2012年,油菜種植面積2900畝,產量321噸;花生種植面積415畝,產量77噸;椪柑種植面積8176畝,產量3668噸。有椪柑專業合作社1個。
畜牧業以生豬、肉兔、家禽為主,2012年生豬飼養量2.91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肉兔飼養量18萬隻,年末存欄9.5萬隻;家禽飼養量60萬羽,上市家禽48萬羽。有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2個,肉兔養殖專業合作社1個,林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1個。
截至2012年末,累計造林1.46萬畝,其中經濟林4000畝。竹林3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2萬株。林木覆蓋率38%,活立木蓄積量4.2萬立方米。有竹產業專業合作社1個。
漁業以沙溪河水產養殖為主。2012年,產量1160.75噸,漁業總產值180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3.2%。有漁業專業合作社3個。

工業

工業總產值從1985年的110萬元增加到2012年的2669.9萬元,比上年增加17.9%.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96人。

商業外貿

2012年末共有商鋪340家,職工360人,場鎮貿易成交額3600萬元。
2012年財政總收入306.7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末有幼稚園(所)1所,在園幼兒230人,專任教師5人;國小1所,在校生410人,專任教師23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381人,專任教師2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河壩子鎮

科技

2012年末擁有各類科技人才42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人,經營管理人才20人,技能人才150人,農村實用人才240人。

醫療衛生

有衛生院1所,病床16張,專業衛生人員13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1人。
2012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0.94萬人,參保率95.6%。

郵政電信

2012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6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0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4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600件,征訂報紙1200份、雜誌130冊。

給排水

2012年末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5000米,生產能力50噸/日,年生活用水約8000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6噸;排水管道5000米,污水治理工程1項,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300噸。

供電

2012年末鎮區擁有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150千伏安,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園林綠化

2012年末鎮區園林綠地面積2000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10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18%,人均綠地1.9平方米。

交通運輸

2012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1200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54米;道路鋪裝面積7200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9.23平方米;鎮區橋樑3座,總長度100米。
有縣鄉(鎮)級公路1條,總長5千米。有客運中心站1個,日均傳送65輛客車,日客運量350人次。2012年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15輛,94噸位;客運汽車12輛、144座位;貨運量8萬噸,客運量12萬人次。
交通發達,青仁路橫貫全鄉,現有高標水泥路20.2公里,村社路通達率100%,戶通率5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全鄉有腳踏車6500輛,機車350輛,公共汽車及農用車56輛。有樓房1200幢,人均住戶達40平方米,電動機3300台。

轄區介紹

興河社區

興河社區轄3個居民小組,人口386人。社區以“商貿旺鎮”為契機,積極發展個體工商戶,現有商鋪300餘戶。2011年投資120萬元完成了街道硬化,綠化,亮化和入口小廣場建設,建成日處理生活污水500屯的污水處理場一家,通過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新建垃圾地庫一個,並規範了市場秩序,與6月順利通過省級生態鎮創建技術核查,同時,積極謀劃新區發展,現已啟動新區建設。

黃鶯嶺村

黃鶯嶺村幅員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47畝,轄7個村民小組,1642人。黃鶯嶺村兩委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發展林地5000畝,年產值達300萬元,帶動林下養殖100多戶。

雙龍村

雙龍村地處河壩子鎮中心位置,距縣城15公里,幅員面積3.05平方公里,距河壩子鎮2公里,轄4個村民小組,人口1712人。該村是省級新農村建設推進村,投資50多萬元新建“1+6”公共服務中心,全村以椪柑種植為主導產業,椪柑種植面積達800畝,年產椪柑4000噸,年產值達600多萬元。同時,該村也是縣級“敬老模範村”,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河壩子中心敬老院坐落於此。

楊店村

楊店村位於河壩子鎮西北面,幅員面積5.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900畝,轄10個村民小組,人口2800人。全村以水產養殖和椪柑種植為主導產業。2012年,在省級專業合作社愛媛椪柑專業合作社帶動下,新植和高換椪柑1000多畝,年產椪柑5000多噸,年產值達700多萬元。

安家壩村

安家壩村因“湖廣填四川,移民安家點”而得名,位於河壩子鎮西南,距縣城12公里,距河壩子鎮5公里,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人口2014人,耕地面積2100畝。
沙溪河環繞全村,水資源豐富,該村以特種魚養殖為主導產業。通過新農村建設,投資50萬元率先建成了全縣第一個標準化“1+6”公共服務中心;全村漁業養殖基地達到了1200畝,年產量100多萬噸。該村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同時獲得“省級生態村”稱號。

玉蟾村

玉蟾村位於河壩子鎮場鎮周圍,轄8個村民小組,人口2246人,耕地面積1819畝,該村以竹木種植、加工為主導產業,現有林地1200多畝,竹木加工企業3家。
玉蟾村因轄區內有佛教聖地“玉蟾寺”而得名。該寺始建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相傳為“劉海登仙)之地。歷史上的玉蟾寺,香火興旺,規模宏大,方圓十里,廟宇殿堂48座。玉蟾村兩委正積極謀劃,多方湊資,將重現玉蟾寺昔日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