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圖書信息
作 者:武繼承,王志和,徐建新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黃河水利出版社ISBN:9787807342021 出版時間:2006-11-01 版 次:1 頁 數:260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技 > 農業
內容簡介
《河南省旱作節水農業建設的技術途徑》是“十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重大專項課題“北方半乾旱集雨補灌旱作區節水農業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河南輝縣)”(2002AA2ZA291)的部分研究內容。針對制約旱地高效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對雨水集蓄關鍵技術、營養型抗旱保水劑的研製與套用、土壤水分動態變化特徵及節水技術、旱地降水高效利用技術、水資源系統評價模型與套用、集雨補灌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及早地優勢作物高效栽培技術與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與套用。
作者簡介
武繼承,男,1965年2月16日出生,38歲,博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節水農業研究室主任。1990年蘭州大學地理系獲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獲農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2000年一直從事河南省中低產田的治理和綜合技術研究,1997年至今節水農業技術研究。先後主持和參加“八五”和“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科技攻關項目等3項,獲國家和農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各一項,省科技進步3等獎一項和中國科學院地奧獎學金二等獎一項。在國內和國際學術期刊、會議上發表(宣讀)學術論文40餘篇。主要從事節水農業、植物營養、土壤資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現在為“十五”國家節水農業重大專項課題組組長和院重點項目主持人。1999年河南農科院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地理與分類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旱地農業專家組成員、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會員。
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 綜述
1.1 目標、思路、框架結構和主要技術內容
1.2 執行效果評價
1.3 課題標誌性成果介紹
1.4 取得的發明專利等智慧財產權情況
1.5 對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1.6 目前的套用、轉化情況及其前景分析
1.7 課題成果的其他經濟、社會效益分析與評述
1.8 在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組織管理、國際合作等方面情況及經驗總結
第2章 營養型抗旱保水劑研製及增產效應研究
2.1 目的與意義
2.2 國內外化學節水產品研究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2.3 保水劑套用及相關產業連結分析
2.4 產品的主要研製過程及其性能
2.5 化學節水產品在農業上的套用效果
2.6 推廣套用情況及前景預測
第3章 土壤水分動態變化特徵及相關節水技術
3.1 立項背景與目的意義
3.2 研究內容與方法
3.3 主要研究結果
3.4 技術示範推廣套用情況
第4章 水資源評價系統研究與套用
4.1 基於GIS水資源評價的現狀與意義
4.2 水資源評價信息管理系統設計
4.3 模型庫設計
4.4 張村鄉水資源評價
4.5 系統實現
4.6 結論與展望
第5章 旱作農區降水高效利用技術
5.1 降水利用的發展歷史
5.2 降水資源利用技術
5.3 降水高效利用技術
第6章 集雨補灌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研究
6.1 概論
6.2 雨水集蓄利用概況及區域生態經濟系統的最佳化規劃
6.3 集雨補灌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6.4 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
6.5 評價指標體系在項目區的套用
6.6 結論與建議
第7章 旱地優勢作物高效栽培技術
7.1 旱作小麥高效栽培技術
7.2 旱地紅薯高效栽培適用技術
7.3 旱地玉米高效栽培技術
7.4 旱地穀子高效栽培技術
7.5 旱地適宜高效種植模式簡介
參考文獻與資料
前言
水資源短缺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我國表現的尤其突出,而農業用水占社會總用水量的70%以上,日益增長的人口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畜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促使節水農業、旱地農業和雨養農業成為21世紀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研究內容。
國家科技部根據我國農業持續發展和“三農”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適時開展了“十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節水農業重大專項的研究與套用,“北方半乾旱集雨補灌旱作區節水農業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作為專項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在國家、省、院和相關市、縣、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課題組的共同努力,經4年攻關研究與套用,順利地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技術任務指標。為儘快將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產品服務於“三農”經濟和新農村建設,特將本課題的研究進展與技術整理成冊,第1章涵蓋了整個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並詳細分析了課題的進展情況與問題;第2章則對營養性抗旱保水劑的研製、農業套用效果和技術套用體系進行了系統研究與套用;第3章對旱區農田土壤水分變化特徵、主要農作物需水指標及相關的節水技術進行了研究與套用;第4章建立了區域水資源的評價方法、模型和資料庫;第5章系統總結了旱作區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技術;第6章建立了旱作區集雨補灌示範工程綜合效益評價方法與模型;第7章對旱作優勢作物高效用水栽培技術與模式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可供從事旱作農業、節水農業、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