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簡介
河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四年舉辦一屆,是河南省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民族傳統體育賽事。
自1982年以來,河南省已成功舉辦七屆民族運動會,並建立了19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活動基地。
2018年9月6日-9月10日,河南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
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於2023年4月22日-4月26日在周口舉辦。
2023年4月25日,河南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勝利閉幕。閉幕式上舉行了會旗交接儀式。宣布:河南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於2026年在洛陽市舉辦。
舉辦城市
歷屆回顧
第一屆
1982年5月10日至16日,由省體委、省民委主辦,
南陽市體委承辦了河南省第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武術表演賽;6月4日至8日,鄭州市體委承辦了摔跤比賽。本屆運動會主要內容為摔跤比賽和武術表演,在少數民族民眾中引起極大的反響,踴躍報名。來自全省18個地(市)的102名回、蒙古、滿等民族的運動員參加了運動會。
第二屆
1984年9月20日至25日,由省體委、省民委主辦,鄭州市民委、市體委承辦了河南省第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運動會主要內容為摔跤比賽和武術、風箏、石鎖表演。來自全省各地(市)的16個代表隊共254名回、蒙古、苗、彝等民族的運動員參加了比賽和表演。運動員中年齡最大的84歲,最小的9歲。
第三屆
1987年10月6日至8日,由省民委、省體委主辦,
平頂山市民委、市體委承辦了河南省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運動會主要內容為摔跤比賽和武術、石鎖、搶花炮、木球等表演項目。參加運動會的有鄭州、開封、洛陽、新鄉、焦作、濮陽、商丘、許昌、
平頂山、漯河、信陽、南陽、
駐馬店、周口14個市地的代表隊,回、滿、壯等民族的234名運動員。
第四屆
1998年10月20日至23日,由省民委、省體委主辦,
洛陽市民委、市體委承辦了河南省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運動會主要內容為武術、摔跤、毽球等3個競賽項目和14個具有民族性、體育性、觀賞性的表演項目。全省17個地(市)9個民族的近500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運動會。
第五屆
2006年10月15日至17日,由省民委、省體育局、
漯河市人民政府主辦,漯河市民宗局、市體育局承辦了河南省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運動會設6個競賽項目,分別為木球、
珍珠球、毽球、蹴球、武術、摔跤;還設有具有鮮明少數民族特色的表演項目,這些表演項目分綜合類、技巧類等,有抖空竹、石鎖、陀螺、
太極拳、健身秧歌、
韻律操、串鈴操、獨輪車等19個表演項目。本屆民運會共有包括鄭大體院在內的19個代表團參加,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及工作人員有700多人。
第六屆
2010年9月11日至13日,由省民委、省體育局主辦,
濟源市人民政府承辦,濟源市民宗局、市體育局和省少數民族體育協會協辦了河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運動會項目設定分為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分別是
珍珠球、毽球、木球、蹴球、陀螺、
板鞋競速、武術和摔跤,共8大項、28個小項;表演項目分28項。運動會設金牌29枚,獎牌總數87枚。規模超過河南省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
第七屆
2014年5月27日至29日,由省民委、省體育局主辦,
南陽市人民政府承辦,南陽市民宗局、南陽師範學院協辦了河南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運動會共設立10個大項、32個小項的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競賽項目包括武術、民族式摔跤、珍珠球等10項。來自18個省轄市、6個省直管市(縣)以及
河南大學、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等6個大專院校,共30個代表團的各民族運動員以及教練員、裁判員等1500餘人參加了競賽。
第八屆
2018年9月6日至10日,由省民委、省體育局主辦,
鄭州市人民政府承辦了河南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本屆運動會共有來自全省18個省轄市、10個直管縣(市)、6 所高等院校組成的34個代表團的來自21個民族運動員將參加珍珠球、毽球、木球、蹴球、陀螺、板鞋競速、少數民族武術、
民族式摔跤、高腳競速、押加、花炮、龍舟、射弩、鞦韆、獨竹漂、
民族健身操、空竹球等17個競賽項目和38個表演項目的比賽,運動會規模約2000人。
第九屆
2023年4月22日-4月26日經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於在周口舉辦。
本屆民族運動會由省民委、省體育局主辦,周口市人民政府承辦,共設珍珠球、毽球、木球、蹴球、陀螺、板鞋競速、少數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高腳競速、押加、龍舟、民族健身操、空竹球13個競賽項目和33個表演項目。來自全省18個地(市)和15個
大專院校組成的33個代表團參加,規模約3000人。
第十屆
社會影響
河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由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河南省體育局聯合主辦,相關省轄市承辦,每四年舉辦一屆,分為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通過制訂較為科學、系統的總規程、競賽項目規程和規則、表演項目評判辦法,以
省轄市、
高等院校為單位組成代表團參賽,憑藉其民族性、廣泛性和業餘性等特色,成為全省有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之一,對傳承少數民族
傳統體育、促進
民族團結和宗教社會和諧、團結全省
少數民族民眾、服務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