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秦嶺礦區地質災害研究

河南省小秦嶺礦區地質災害研究

《河南省小秦嶺礦區地質災害研究》主要內容:開展地質災害區劃研究是當今國際地質災害研究和環境地質研究領域的前沿課題,是合乎解決人類活動與地表自然地質體平衡關係的關鍵問題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套用價值。該課題的研究是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地質災害預警項目的基礎上進行的。全國計畫安排700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研究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為河南省第一批安排進行的地質災害預警項目。該項目為2000年度國土資源部部控項目。研究區位於河南省西部邊陲,地處豫、陝、晉三省交界處,隸屬於三門峽市,總面積3007.3Km2,調查了433個行政村、2169個自然村。調查點共有256個,其中滑坡97處,崩塌29處,土石流溝22條,地面塌陷14處,黃河塌岸l6處,斜坡68處,地裂縫10條。作者根據地質災害調查成果,得出急需對該區域進行地質災害區劃的結論,並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研究區的地質災害類型進行了分析以及用專家經驗模型、模糊綜合評判法及信息量模型進行了危險性區劃,提出了防治建議。目的在於更好地指導研究區的地質災害預警系統,為當地防災減災工作服務。

基本介紹

  • 書名:河南省小秦嶺礦區地質災害研究
  • 出版時間:2010-11-01
  • 開本:16K  
  • 編輯: 徐潤英
  • 字數:220千字
基本信息,內容提要,本書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河南省小秦嶺礦區地質災害研究》
【作者】 王現國等
【ISBN】 978-7-5625-2503-5
【印次】 1版1次
【定價】 28.00元 【專業】 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地質工程、水利工程
【出版社】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內容提要

地質災害是地質環境質量低劣的表現,它的頻頻發生不僅反映了自然地質環境的脆弱性,而且也反映了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矛盾的激化。地質災害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隨著人類活動規模與強度的不斷增大,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干預地球表層演化的自然過程,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影響的範圍也越來越大。地質災害在歷史上曾給人類帶來無盡的傷痛,留下了許多不堪回首的記憶。它不僅使建築物受到破壞,而且會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地質災害的發生與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我國位於大陸與海洋結合部,東瀕世界最大的大平洋,西倚全球最高的青藏高原,南北跨越50個緯度,天氣系統複雜多變。我國地處世界最強大的環大平洋構造帶與特提斯構造帶交匯部位,地質構造複雜,新構造活動強烈,地理生態環境多變。加之又是人口眾多、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農業大國,承災能力較低。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我國成為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地質災害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不僅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分布範圍廣,且有日益加重的趨勢,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崩塌、滑坡、土石流、地面沉降、礦山地質災害和土地荒漠化等災害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40億元人民幣,由於地質環境的惡化而引發或加重的其他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間接損失更是無法估算。
正是由於地質災害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促使國家開始重視對地質災害的研究與防災減災,無數科學家開始投身於地質災害風險研究之中。2003年11月,國務院頒布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從2004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明確要求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由聯合國舉辦的世界減災大會於2005年1月17~22日在日本兵庫縣神戶市舉行,本次大會就過去10年世界減災進展進行了全面的總結,並對未來10年世界減災戰略框架進行了部署。 當前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通過多方面、多種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力量來減少地質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而且也採用了很多新的方法,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畢竟地質災害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是很完善,這就需要廣大的科學工作者繼續積極投身於防災減災工作之中。
就我國地質災害發生的區域性和多發性特點以及國民經濟總體水平不高的狀況而言,我國還沒有足夠的經濟力量和技術力量對有潛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點進行全面的工程治理。因 此,作為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的另外一條有效途徑,就是開展地質災害區劃及預防性研究,進一步圈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和災害高風險區域,為國土規劃、減災防災提供可靠依據。信息量計算方法是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其在地質災害調查區劃中的套用是通過對已知的變形或破壞區域的現實情況和提供的信息,把反映各種影響區域穩定性因素的實測值轉化為反映區域穩定性的信息量值,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評價。
開展地質災害區劃研究是當今國際地質災害研究和環境地質研究領域的前沿課題,是合乎解決人類活動與地表自然地質體平衡關係的關鍵問題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套用價值。
該課題的研究是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地質災害預警項目的基礎上進行的。全國計畫安排700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研究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為河南省第一批安排進行的地質災害預警項目。該項目為2000年度國土資源部部控項目。研究區位於河南省西部邊陲,地處豫、陝、晉三省交界處,隸屬於三門峽市,總面積3007.3kmz,調查了433個行政村、2169個自然村。調查點共有256個,其中滑坡97處,崩塌29處,土石流溝22條,地面塌陷14處,黃河塌岸16處,斜坡68處,地裂縫10條。作者根據地質災害調查成果,得出急需對該區域進行地質災害區劃的結論,並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研究區的地質災害類型進行了分析以及用專家經驗模型、模糊綜合評判法及信息量模型進行了危險性區劃,提出了防治建議。目的在於更好地指導研究區的地質災害預警系統,為當地防災減災工作服務。

本書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地質災害的研究意義 (1)
第二節 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劃研究現狀 (2)
第三節 研究目標、技術路線和工作方法 (15)
第二章 自然地理與地質環境 (18)
第一節 自然地理 (18)
第二節 地層岩性 (22)
第三節 地質構造與區域穩定性 (25)
第四節 工程水文地質特徵 (28)
第五節 人類工程活動 (31)
第三章 地質災害發育特徵及穩定性分析 (33)
第一節 地質災害分布特徵 (33)
第二節 地質災害發育規律 (37)
第三節 地質災害穩定性評價 (38)
第四節 地質災害的影響因素 (41)
第四章 典型地質災害分析 (46)
第一節 基岩滑坡(以大湖滑坡為例) (46)
第二節 土質滑坡(以廟頭滑坡為例) (49)
第三節 礦山土石流形成分析(以棗鄉峪河四范溝土石流為例) (51)
第四節 西峪土石流 (61)
第五節 五龍村土質斜坡 (61)
第五章 地質災害經濟損失評估 (63)
第一節 經濟損失評估的原則與方法 (63)
第二節 經濟損失評估及危害程度劃分 (64)
第六章 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劃 (74)
第一節 概 述 (74)
第二節 定性分析 (74)
第三節 專家經驗模型 (80)
第四節 模糊綜合評判 (82)
第五節 信息量模型 (98)
第六節 區劃結果分析 (102)
第七章 地質災害防治建議 (104)
第一節 地質災害防治目標 (104)
第二節 地質災害防治要求 (104)
第三節 防治分區的劃分與評價 (105)
第四節 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段的圈定 (108)
第五節 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監測與防治 (108)
第六節 群專結合的群測群防系統建設與運行方案 (116)
第七節 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建議 (116)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18)
參考文獻(119)
圖版(1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