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

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

偃師高級中學於1928年建校,1955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重點高中(全省5所),是 1958年河南省第一批24所省重點之一,辦學歷史悠久,學風優良,曾有“豫西清華”之美譽。建校以來培養了以中國書協主席張海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校友,為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996年河南省物理奧賽段明輝、賈利亞等7人獲省級一等獎,1997年高考楊朝棟、賈利亞、李建輝等4人分別考入清華、北大,1998年王琦獲河南省數學競賽第一名,被清華大學免試錄取,在豫西乃至河南享有很高聲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
  • 英文名:YanShi senior middle school HeNan province
  • 簡稱:偃師高中又稱偃高
  • 校訓:崇嚴尚高,和諧發展
  • 創辦時間:1928年
  • 所屬地區:河南省
  • 類別:高中
  • 學校類型:普通高中
  • 學校屬性: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 現任校長:姬安樂
  • 知名校友:張海
  • 官網:http://www.hnsysgz.com/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硬體設施,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學生成績,學校榮譽,文化傳統,辦學宗旨,辦學特色,發展狀況,八條禁令,學校地址,

辦學歷史

偃師高級中學於1928年建校。前身是1928年創辦的偃師師範講習所和1931年在此基礎上成立的偃師中學。
南門校區南門校區
1944年日寇入侵豫西,學校停辦,1945年抗戰勝利後在老城當店復校。
1948年3月偃師解放,8月成立偃師聯合中學,校址在今市委招待所,1949年改名為偃師第一中學,並增設高中班,是為偃師高中的雛形。石靜濤、張渠、牛秀生諸前輩為學校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4年秋,學校初高中分設,高中部遷入新址(原郵電部538廠院內),正式使用今名: 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張正民先生任校長,規模按三年制定型為十八班,生源覆蓋洛陽、三門峽等豫西地區。
1955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重點高中(全省5所),是 1958年河南省第一批24所省重點之一,辦學歷史悠久,學風優良,曾有“豫西清華”之美譽。建校以來培養了以中國書協主席張海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校友,為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959年該校被確定為河南省14所重點中學之一。畢業學生多進入高校深造,成為國家建設的骨幹力量,其中不乏將軍、學者、專家,如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中國“兩彈一星”突出貢獻專家王克民、著名作家吉學沛。1969年,受“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學校停辦,校舍被出賣。廣大校友無不為之痛心。
當時的學校大門當時的學校大門
1978年,改革開放,偃師高中恢復重建。1980年9月遷入原豫西農專校址,83屆起恢復三年制,85屆起恢復十八班規模。1992年學校增設高師預備班,面向洛陽九縣(市)二區招生,學校規模過渡為三級二十四班。復校初期,廣大師生繼承“老偃高”的光榮傳統,振奮精神,埋頭苦幹,攜手並肩,重建校園。79屆高考在全省名列前茅,當年成為河南省24所重點高中之一。自此,偃師高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學科競賽科科有省級一等獎,高考上省定大專線人數一年一個台階,穩居洛陽各縣(市)第一。每年都有考生進入清華、北大、中科大等名校。1992年河南省高考狀元李念真、1989年河南省數學競賽第一名韋立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94年年底,偃師高中作為農村省重點高中的代表,接受了河南省教育委員會專家評估組的督導評估,給予偃師高中很高的評價。鑒於當時相對滯後的辦學條件,專家組也提出了改進意見。
熟悉的老校門熟悉的老校門
2004年新校區工程竣工後,偃師高中辦學條件全面升級。 “偃高人”抓住機遇,凝聚力量,內抓管理,外樹形象,開啟了偃師高中辦學歷史上嶄新的一頁。2004年底該校順利通過示範性普通高中評估驗收,成為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率先突破千人,2007年、2008年度闖過1500人大關;在學科競賽方面,學校年年有省級一等獎,排在省實驗中學、鄭州一中之後,昂首挺進全省三甲。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2001年10月,為推動創建教育名市的發展進程,偃師決定再次對偃師高中進行擴建。這次擴建選址在老校區對面,建設了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新校區。2004年新校區落成後,行政樓、教學樓、科技實驗樓、信息技術中心、學生公寓、學生餐廳等現代建築錯落有致,氣勢壯觀;張海書法藝術館、 “國標二級”塑膠運動場、學生遊園等全新設施,獨樹一幟,特點鮮明。至此,學校總占地面積達2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擁有80個教學班,師生員工近6000名。經科學論證,總投資達2400多萬元的偃師高中一期擴建工程應運而生,工程完工後,教學樓、科技實驗樓、圖書館、行政辦公樓和階梯教室等一應俱全。實驗室按國標一級裝備,圖書閱覽室書報雜誌齊全,教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也發展為三級三十六班規模。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350多人,其中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80餘人,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30餘人,研究生學位獲得者及在讀研究生20餘人。目前學校共有8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200多人。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1996年河南省物理奧賽段明輝、賈利亞等7人獲省級一等獎,1997年高考楊朝棟、賈利亞、李建輝等4人分別考入清華、北大,1998年王琦獲河南省數學競賽第一名,被清華大學免試錄取,在豫西乃至河南享有很高聲譽。

學校榮譽

學校曾榮獲“河南省示範高中”“省級標兵學校”“河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為人師表,育人楷模先進單位”、“河南省體育達標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文化傳統

辦學宗旨

學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根本,教學為中心,質量為生命”的辦學宗旨,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新。在教學中認真落實重智育,更重德育,實現專業技能與完美人格諧調發展的統一,重教更重學,實現教與學的統一,重知識,更重能力,實現獲取知識與增強能力的統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顯著,為高校輸送數以萬計學生,其中李念真,韋立祥曾奪得省理科狀元和第二名,在近年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有35名學生獲河南賽區一等獎,其中王琦獲數學第一名。學校曾兩次代表洛陽市參加省“晨光杯”比賽,獲一等獎。

辦學特色

德育工作卓有成效 學校堅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形成了“四線交叉五為主”的立體德育網路。四線就是: 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一條線,重心放在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上;教務處、任課教師一條線,重心放在課堂德育的滲透上;黨支部、團委、學生會一條線,重心放在課外德育活動上;工會、德育基地、德育導師一條線,重心放在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的聯繫結合上。同時,還把德育工作具體落實為五個方面,即“五為主”: 以培養正確思想為主引導學生,以創建良好校風為主感染學生,以增強高尚師德為主影響學生,以營造濃厚德育氛圍為主陶冶學生,以樹立先進典型為主鼓舞學生。學校堅持德育工作高標準要求,低重心運行,倡導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使學生由不損害他人利益向助人為樂過渡。由樹立基本愛心,逐步提升到關愛家庭,關愛集體,關愛社會。學校高度重視後進生轉化工作,把他們視為“放錯了位置的天才”,平時充分發掘其閃光點,課下還多方創造條件積極引導其成才。科學高效的工作模式給偃師高中帶來了集聚效應,師生中不斷湧現出拾金不昧、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發展狀況

為適應教育形勢的深刻變革,學校也加大了改革力度。一是聘請全國知名學者、教育專家擔任學校發展顧問,為學校出謀劃策;二是同全國著名重點高中加強了校際師資交流與學生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三是和國內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為學生升學、留學開通直通車;四是積極探索“一校兩制”的辦學模式,推動教育產業化發展;五是實施名師工程,打造過硬教師隊伍。為了滿足廣大人民民眾的迫切需要,偃師高中自2002年起,面向全省招生。同時開辦出國留學預科班。投資7500萬元,征地280畝,實施偃師高中新區建設,目前已經投入使用。
新校門新校門

八條禁令

2014年08月23日,河南省洛陽市偃師高中門前的標牌上播放著校方新學期制定的“八條禁令”。偃師高中新學期規定:嚴禁學生談戀愛,男女學生拉手一次警告留校察看,第二次拉手開除。嚴禁在學校舉行生日聚會,違規者將開除。學生們稱這是偃師高中最嚴厲“八條禁令”。中國廣播網首先報導了這一情況。該報導引來網友大量轉發和評論,不少網友認為該禁令欠妥。洛陽晚報記者採訪發現,禁令遭多數網友反對,但獲得多數家長一邊倒的支持,該校學生對此則稱“儘量不碰禁令”。當晚,該校負責人致電洛陽晚報表示,初衷是為學生好,方式及有些措辭不夠妥當,今後將逐步修訂完善。

學校地址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華夏路53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