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四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十四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
- 屬性:規劃
檔案全文,內容解讀,
檔案全文
第一章 河南製造站在高質量發展新起點
第一節 “十三五”發展成就
“十三五”期間,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製造強國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深化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製造業“三個轉變”,持續深入打好轉型攻堅戰,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
規模效益持續提升。全省工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1.55萬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近1.78萬億元,規模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地區第1位。智慧型終端、新能源客車、盾構裝備、超硬材料等主要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製造業對支撐全省經濟發展起到了頂樑柱、壓艙石、定盤星的作用。
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裝備製造、食品等五大主導產業比重從2016年的44.4%提高到2020年的46.8%,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從11.2%提高到22.4%,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從8.7%提高到11.1%。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達到13個,基本建成裝備製造、食品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由2016年的0.5%提高到2020年的1.41%,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長11.7%,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從34.9%上升到43.4%,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42.5%。國家級創新載體達到179家,智慧型農機創新中心成功創建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
企業實力顯著增強。百億級製造業企業達到42家,境內外上市企業124家,中小企業數量從43.44萬家增長到54.05萬家,從業人員數量從1236.73萬人增加到1321.02萬人。創建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8家、質量標桿企業15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2家。
融合賦能加速滲透。數字賦能作用持續增強,製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步伐加快,“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指數提高到53.2,創建國家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試點示範25個、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8個、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13個、服務型製造示範10個,建成省級智慧型工廠(車間)571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25個,累計10萬餘家企業上雲。
綠色發展進展明顯。全省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35.75%,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15個、綠色園區10個、綠色供應鏈示範企業10家、綠色設計產品32個,9家企業獲得國家級能效、水效“領跑者”稱號。危化品生產企業“退城入園”穩步推進,水泥、碳素、鑄造等領域過剩與落後產能得到有效化解和淘汰。
開放合作更加緊密。充分發揮陸上、海上、空中、網上四條絲綢之路的開放優勢,持續擴大開放通道,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連續舉辦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重大招商活動,豫京、豫滬、豫浙、豫蘇等跨區域合作不斷深入,全省承接先進制造業億元以上重點項目3422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2萬億元,華為、上汽、格力等一大批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項目布局我省。
第二節 “十四五”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發生了新變化,總體上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主要機遇與有利條件。一是科技和產業變革加速創新融合的機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融合發展成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徵,國際國內眾多地區在很多領域均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可通過“換道超車”促進全省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集群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二是國家戰略疊加的機遇。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戰略深入實施,多領域戰略平台融合聯動疊加效應持續顯現,為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為機遇性、競爭性、重塑性變革提供了方向。三是我省戰略腹地綜合效應日益凸顯。我省處在連線東西、貫穿南北的戰略樞紐位置,億萬人口大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蘊含的內需潛力持續激發,我省可利用交通區位、內需規模以及產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的優勢,加速補齊短板、重構產業鏈供應鏈,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成為關鍵環、中高端。
主要挑戰與制約因素。一是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不確定性增大。國際貿易摩擦加劇、逆全球化升溫,製造業受已開發國家高端擠壓和其他國家中低端搶占的態勢有增無減,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加速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重構,我省製造業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合作,獲取先進技術與推動產業升級的難度加大。二是區域競爭日趨激烈。全國各地圍繞高質量發展的新要素展開全面競爭,我省技術、資本、人才等發展要素仍然匱乏,產業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對高端產業要素的吸引能力不強,招商引資難度增加。三是我省製造業發展仍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大而不新”問題,產業結構仍然不合理,產業創新能力仍然薄弱,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仍然不高,產業鏈上中下游銜接仍然不緊,缺少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龍頭企業和深耕細分領域的冠軍企業。
綜合研判,“十四五”期間我省處於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的關鍵階段,製造業處於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期,數字賦能、智慧型提升、綠色低碳的加速期,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攻堅期,加快承接產業轉移、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黃金機遇期。
第二章 開啟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新征程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提質發展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河南製造”進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環、中高端,建設高能級創新生態、高賦能智慧型製造、高耦合“兩業”融合、高質量群鏈共生、高融通企業發展、高水平產業平台、高層次開放合作、高覆蓋綠色製造、高協同區域發展體系,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五鏈”深度耦合,加快形成“能級更高、結構更優、創新更強、動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先進制造業體系,推動全省製造業向著“大而優、大而新、大而強”和“高又快、上台階”邁進,為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提供強大支撐。
第二節 戰略任務與導向
戰略任務。提質發展材料、裝備、汽車、食品、輕紡5大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現代醫藥、智慧型網聯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7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氫能和儲能、量子信息、類腦智慧型、未來網路、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6大未來產業,著力構築“以傳統產業為基礎、新興產業為支柱、未來產業為先導”的先進制造業體系。
戰略導向。為完成構築先進制造業體系的戰略任務,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堅持以下戰略導向:
——堅持創新驅動。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產業鏈引導創新鏈,構建一流創新生態,打造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主引擎。
——突出優勢再造。通過再造整合重組鞏固提升已有優勢,加快培育新的比較優勢、競爭優勢,推動交通優勢向樞紐優勢轉變,產業基礎優勢向產業鏈供應鏈優勢轉變,內需規模優勢向供需協同優勢轉變。
——推動數位化轉型。發揮數字經濟引領作用,聚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數字核心產業,全面提升數智賦能水平,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
——加快換道領跑。堅持“優中培新”“有中育新”“無中生有”,聚焦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在傳統產業上高位嫁接,培土奠基生態圈層,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注重綠色低碳。把握政策導向,突出“雙控”倒逼,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節點,嚴控“兩高一危”項目,發展綠色能源,壯大綠色產業,推動重點行業有序達峰,實現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
——強化“項目為王”。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把項目建設作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抓手,圍繞“三個一批”,從項目切入、以項目推動、用項目支撐,不斷催生調結構突破點、新動能生長點、穩增長關鍵點。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2025年,製造業比重保持穩中有升,傳統產業轉型基本實現高位嫁接,新興產業培育取得重大進展,未來產業布局實現重點突破,“五鏈”深度耦合格局全面形成,高質量發展態勢更趨鞏固,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成鏈群完整、生態完備、特色明顯、發展質量效益顯著的先進制造業強省。
綜合實力更強。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左右,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0%以上,新增25家左右百億級“頭雁”企業,形成7個萬億級、3個5000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30個左右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打造2—3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產業結構更優。未來產業形成賽道領跑新優勢,新興產業發展成為新支柱,其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傳統產業加速高位嫁接,形成“以未來產業為先導、新興產業為支柱、傳統產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創新能級更高。一流創新生態基本形成,100項產業基礎“卡脖子”項目技術突破並推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重點領域創新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質量品牌更好。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4.5,全省規模以上製造業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速7%左右,主要工業品質量標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經濟比重不斷提高。
融合賦能更廣。“兩化”融合基礎環境進一步改善,“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62,智慧型製造就緒率達到13%,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取得明顯進展,智慧型製造建設模式有效推廣。
綠色含量更足。綠色製造技術在重點領域得到廣泛套用,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2%以上,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3%,用能效率和資源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到2035年,製造業在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融通發展的先進制造業體系基本建成,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全國先進制造業強省地位更加穩固。
到2050年,現代製造業體系全面形成,製造業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列,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全國先進制造業強省。
第三章 推進新型化,提質發展傳統產業
堅持“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方向,以材料、裝備、汽車、食品、輕紡為重點,推進科技賦能增效,加快製造模式新變革和“材料+裝備+品牌”提升,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
第一節 材料工業
鞏固鋼鐵棒材、板材、管材等品種優勢,做優鋼鐵終端產品,推動鋼鐵企業建設大型廢鋼回收加工配送中心,支持鋼鐵企業發展下游用鋼產業和服務型鋼鐵製造,完成鋼鐵行業兼併重組,推動鋼鐵行業加快向先進金屬材料轉型。適度保持電解鋁規模,延伸鋁加工產業鏈條,加強再生鋁利用,做優鋁板、帶、箔等優勢產品,大力發展鋁精深加工產品,推行“原材料+製成品”特色集群模式;發展鉛、鋅深加工高端產品,實現產品合金化和製品化,加強再生鉛鋅回收利用;大力發展銅深加工產品和銅基新材料,推動銅資源循環再利用,推動有色金屬向先進合金材料轉型。提高高標號水泥比重,鼓勵大型水泥企業集團開發水泥多功能複合產品,推動水泥企業向裝配式建築發展,支持水泥企業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和工業固體廢物的技術研發和套用;加快平板玻璃向多功能型玻璃發展,重點發展高強基板玻璃、真(中)空玻璃、低輻射鍍膜玻璃板材、光伏光熱一體化玻璃等新型玻璃製品;加速普通耐材向高品位耐火原料、功能新材料、環境友好型耐材發展;積極發展可再生資源建材、固體廢物再利用建材、納米建材、節能環保建材、智慧型牆材等,加快研發生產高強度、高保溫、裝飾一體化的新產品,推動建材行業向新型綠色化轉型。推廣“降油增化”技術,推進石油化工煉化一體化發展,培育精細化工產業,推動向功能化學品、專用化學品發展;以煤基醇醚酸氨及深加工為重點,以合成纖維、工程塑膠、可降解環保材料、聚碳新材料等為突破口,建成“一頭多尾”、產品多元的國內一流現代煤化工基地;鞏固氯鹼、純鹼、岩鹽等優勢,拓寬氯氣、氫氣下游套用,延伸發展高端下游產品,建設全國特色鹽化工產業基地;加快化工產業向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轉型。
鞏固提升電氣裝備、農機裝備、礦山機械、盾構裝備和起重機械等5大領域優勢,圍繞特高壓建設,推動輸、變、配等領域優勢單體裝備向成套裝備轉變,大力發展新能源裝備、智慧型電網用戶端設備以及大容量超高速永磁電機、高端重型電機等核心裝備。發揮糧食生產與加工大省的綜合優勢,推動拖拉機、田間管理與收穫等傳統農機裝備向智慧型大馬力拖拉機、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作業裝備、設施農業裝備、適合丘陵山區使用的智慧型化農機裝備、低碳保質糧油產品乾燥裝備和現代畜牧養殖的智慧型化裝備轉變。推動採礦、礦物加工、礦物輸送裝備向成套化、低碳化、智慧型化轉變,發展“設計+生產+施工+運維+服務”的礦山裝備產業鏈。加大橋式起重裝備、門式起重裝備、防爆起重裝備、抓鬥起重裝備、懸臂起重裝備等產品的智慧型化研發力度,推動大型化、智慧型化、服務化、國際化轉型,打造一批“大國重器”。
第三節 汽車工業
發揮客車整車企業優勢,打造世界級客車生產基地。強化與國內外汽車集團的戰略合作,發展中高級轎車、SUV(運動型多用途汽車)、MPV(多用途汽車)、皮卡等車型,加快車型升級換代和新車型投放速度。大力發展高品質轉向器、減振器、傳動軸、凸輪軸、汽車空調、汽車水泵、氣缸套、進排氣歧管、插接件、濾清器、輪胎、制動器、輪轂等零部件,引導企業協同攻關零部件系統集成技術,向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轉型。以行業骨幹企業為依託,重點發展高性能半掛車、冷藏保溫車、道路施工和維護管理專用車、油田裝備專用車、重型自卸車、環衛特種車、物流及特殊應急專用車等,推動專用車向新能源及系統綜合利用轉變。
以肉製品、麵製品、乳製品為重點,推動速凍面米、速凍畜禽肉類、速凍果蔬類、速凍調理食品發展,強化個性化精準營養產品研發,豐富新型速凍食品種類,加快速凍食品加工數位化、智慧型化,增創冷鏈食品品牌,著力構建從原料供應、生產加工、產品貯藏、運輸、配送銷售到消費的完整產業鏈條,建成全國重要的冷鏈食品生產基地。發揮特色農產品優勢,推動由農產品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轉變,研發以穀物、豆類、畜禽肉、雜糧、果蔬等為原料的即食休閒產品,推動紅棗、食用菌、板栗、山藥、核桃、茶油等特色農產品深加工,開發功能性食品和藥食同源產品,拓展旅遊、航空、高鐵休閒食品種類。建立“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發展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圈,推動我省由“國人廚房”向“世界餐桌”跨越。到2025年,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
第五節 輕工紡織
重點發展現代紡織服裝、智慧型家居及家電產業,建成全國萬億級輕紡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高端棉紡、綠色纖維、特種面料、品牌服裝,積極發展醫療、汽車、建築、包裝等領域產業用紡織品,積極開發老年用及適老型紡織品,補齊新型面料染整短板,建設紡織服裝產業工業設計中心,依託紡織服裝創意設計園區,著力打造女裝、童裝、針織服裝、羽絨服、職業裝、絲綢、鞋帽等區域品牌,加快培育直播、新零售等新型銷售模式,推動紡織服裝向品牌化、創意化轉變,建成全國知名的品質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強化智慧型家居產品研發,積極培育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示範企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快發展冰櫃、空調等智慧型家電產品,積極承接智慧型家電產業轉移,推進皮革、工美等輕工行業集群化發展,建成全國重要的智慧型家電及特色輕工產業新高地。
第四章 激發新動能,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現代醫藥、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為重點,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推動創新突破和融合套用,加快細分領域建鏈延鏈補鏈強鏈,著力打造一批千億級集群和現代化產業鏈,構建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河南特色的新興產業生態體系。
第一節 新一代信息技術
聚焦“補芯”“引屏”“固網”“強端”,重點做強新型顯示和智慧型終端、智慧型感測器、網路安全、5G及先進計算等產業鏈,加快培育積體電路、光通信、汽車電子等產業鏈,著力形成“芯屏網端器”產業生態圈。到2025年,建成全國新興的萬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
新型顯示和智慧型終端。堅持“龍頭帶動、屏端聯動、集群配套、鏈式延伸”,重點引進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Micro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微顯示技術)等顯示面板項目,提升5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生產項目產業化能力。依託現有產業基礎,發展高世代玻璃基板、靶材、電子特氣、顯示模組等配套產品。穩定富士康智慧型手機生產,積極引進國產中高端手機生產項目,鞏固提升智慧型手機整機製造水平。加快引進和培育4K/8K超高清液晶電視、VR/AR/M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設備、車載顯示終端、智慧型家居終端等項目。培育超高清視頻產業,推動上下游配套產業集聚。加快發展計算機產業,推進國產化進程,深化與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建設許昌黃河鯤鵬等計算產業硬體生產基地,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智慧型感測器。鞏固氣體、紅外等感測器優勢,重點發展基於MEMS(微機電系統)工藝的智慧型感測器,加快MEMS研發中試平台建設,補齊以特色半導體工藝為代表的技術短板,提升世界感測器大會影響力,建設鄭州·中國智慧型感測谷以及開封、洛陽、新鄉、鶴壁、三門峽、南陽等各具特色的智慧型感測器產業園區,打造“研發設計—材料設備—晶片製造—封裝測試—系統/套用”產業鏈,形成智慧型感測器、物聯網聯動發展新格局。
網路安全。以安全晶片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國密安全晶片、安全終端與安全軟體。重點發展網路安全、涉密信息安全、雲安全、數據安全、工控安全等產品。培育壯大安全終端製造業,提升安全服務能力。高標準建設網路空間城市安全競爭靶場,打造國家級信息安全檢測中心,爭創國家級網路安全產業示範園區。
5G及先進計算。做強5G智慧型終端產業,提升5G設備用材料、部件等配套能力,加快發展基於5G套用的軟體產業,引進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5G相關標準制定、產品研發等,開展“5G+”套用場景試點示範,推進5G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突破一批“5G+集成套用”技術。加快推進5G網路建設,鞏固我省5G網路樞紐地位,建設全國5G產業發展高地和場景套用示範區。
積體電路。重點發展積體電路設計、專用晶片製造封裝、專用材料等領域。積極引進積體電路設計、大尺寸矽片、功率器件、射頻晶片、顯示驅動晶片、感測晶片等項目。大力發展電源管理晶片、電子級矽和砷化物基底材料、電子特氣、封裝材料等細分領域,建設全國專用晶片產業和封裝測試基地。
光通信。加快研發高端光纖連線器、新型超低衰減光纖、特種光纖、光收發模組等高端產品。深耕光纖光纜、連線器件等細分領域,積極培育雷射器晶片、光探測器晶片、配套積體電路晶片、光子晶片等,積極引進和培育光纖預製棒、關鍵材料等上下游相關企業,完善光通信產業鏈條,打造有“芯”的“中原光谷”,建設全國重要的光通信產業基地。
汽車電子。加快中高端汽車電子產品研發,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電池管理、功率器件、高壓線束、電子轉向、電子儀表、車載晶片等特色產品,大力引進動力控制系統、底盤與安全系統、車身電子控制等領域優勢企業,努力建成中西部重要的車載電子電器集中地。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鞏固軌道交通(運輸)、教育教學、物聯網、稅務、金融等優勢領域軟體產品。加快垂直電商平台、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以及系統集成、數據服務等領域的軟體開發和套用,加快軟體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套用,圍繞重點行業需求構建智慧型軟體產業生態體系。完善軟體正版化管理制度,引導企業建設軟體開源生態。建設一批軟體產業園,爭創國家級軟體名園。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創建中國軟體特色名城。
第二節 高端裝備
聚焦軌道交通裝備、數控工具機及增材製造、機器人及無人機、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推動大型裝備成套化、智慧型化、服務化轉型,積極培育雷射加工、工業CT等前沿裝備產業,到2025年,打造一批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新裝備,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
軌道交通裝備。積極發展捷運、有軌電車、城際列車和動車組等多系列產品,圍繞整車修造需求,強化軸承、信號系統、監控系統以及綜合供電自動化系統等關鍵配套,推動軌道交通裝備、智慧型化系統、基礎零部件協同發展,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
數控工具機及增材製造。鞏固提升軸承、鍛壓等行業專用工具機競爭優勢,擴大中高端數控工具機規模,重點發展面向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五軸以上加工中心等高端產品。加大國內外優勢企業的引進力度,研發工業雷射器及成套設備技術,擴大高功率、高精度雷射加工裝備產業規模。重點突破基於增材製造的金屬材料,發展雷射、電子束、離子束及其他能源驅動的主流工藝裝備。
機器人及無人機。發展焊接、搬運、裝配、噴塗等工業機器人以及消防、巡檢、物流等特種機器人。開展機器人本體技術、控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研發及產業化,提升機器人產品質量和品質。加強無人機設計、製造、測試、集成開發等關鍵技術攻關,積極研製針對農林植保、航拍、航空測繪等多場景套用智慧型無人機,支持建設無人機產業園區和試飛基地。
航空航天裝備。發展高端系列泵閥產品、宇航級管路件、高端航空航天發動機管路系統等,推動航天特色連線器等在宇航產品上批量套用,加強高端緊固件新型材料套用等技術研究。發展通用航空研發製造鏈,培育1—2家具有一定國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通用航空整機製造企業,推動一批航空維修項目落戶,建設國內重要的航空修造基地。
大型成套裝備。突破綜采綜掘、選礦成套核心技術,形成領先的礦山成套裝備系列產品。圍繞智慧型電網建設新需求,重點發展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裝備、智慧型輸變電成套裝備。大力發展新型盾構機、大型路面施工機械、煤礦智慧型國產綜采成套裝備、大型智慧型起重機、新型高效發電設備,加快發展製造服務化和服務型製造,打造國際一流的高端工程裝備產業集群。加快農機裝備與網際網路、大數據、智慧型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升農業裝備智慧型化水平。
第三節 新材料
依託現有產業基礎,瞄準未來發展方向,聚焦先進金屬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尼龍材料,不斷最佳化產品品種結構,建設新材料從研發、設計、生產到套用的產業體系,實現從材料到器件到裝備的躍升。到2025年,形成萬億級產業規模,建成具有全國重要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先進金屬材料。大力發展高品質先進鋼材,引導企業開發高品質特殊鋼、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鋼、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鋼、核心基礎零部件用鋼等“特、精、高”關鍵品種。加快發展先進鋁合金材料,強化研發航空航天用、汽車用、電子信息材料用等高端鋁合金產品。大力開發高性能銅板帶箔產品和銅基新材料,提高中高端銅精深加工產品比例。努力突破鎂合金結構性材料關鍵技術,推動鎂產業與汽車、軍工、電子信息和軌道交通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鞏固提升鶴壁“中國鎂谷”的形象力、品牌力和影響力。延伸鎢鉬鈦鋯精深加工產業鏈,推動向高精尖製品延伸。
新型功能材料。圍繞新能源、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等發展需求,重點發展電子級多晶矽、電子級玻璃纖維、電子級化學品、高端蓋板玻璃、高純度碳基等關鍵材料,打造千億級電子材料產業。鞏固人造金剛石優勢,大力發展寶石級金剛石、高導熱高透光率多晶金剛石等,加快金剛石聚晶、高端刀具等高端製品研發製造,加快原輔材料、超硬材料及製品協同發展,打造全球超硬材料產業基地。
高性能化工材料。鞏固提升尼龍66,持續做大尼龍6,攻克高速紡尼龍切片、本徵阻燃尼龍、萬噸級己二腈、第四代己內醯胺、高強尼龍66纖維等生產工藝技術,引導骨幹企業生產特種尼龍系列產品,推進尼龍新材料產業鏈與煤化工、鹽化工“三化一體”協同發展。建設中國尼龍城,打造產品高端、國際一流的尼龍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發展氟化聚合物、綠色纖維等化工新材料,推動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學品等規模化生產與套用。
第四節 現代醫藥
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現代中藥、高性能醫療器械和醫用衛材等產業。到2025年,形成5000億級產業規模,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醫藥研發生產基地。
生物醫藥。聚焦血液製品、新型疫苗等領域,積極引進培育基於免疫抗體技術、蛋白重組等基因工程技術的生物製品和新型疫苗項目,積極發展細胞生物製品和動物用疫苗產品。圍繞重大疾病領域用藥需求,重點發展基於新靶點和新作用機制的創新藥。以臨床用藥需求為導向,發展一批化學品牌通用名藥仿製藥及中間體,推進化學原料藥向高端創新藥物延伸。推進基因測序、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癌病變前期分子干預、腫瘤細胞免疫治療、人源化細胞構建等前沿技術研究和套用。支持生物農藥、生物獸藥、新型動物疫苗等重大產品開發,研製可替代抗生素的生物獸藥、生物飼料添加劑,促進產業化、規模化生產與套用。
現代中藥。加強基於經典名方的中藥新藥開發,加快名優大品種中成藥二次開發。支持新型製劑、中藥飲片、配方顆粒和中藥鮮藥飲片研發,加快超微粉碎、臨界萃取、大孔樹脂吸附等先進技術產業化。引導中藥生產企業向中藥材種植延伸,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建設優質中藥材生產示範基地。
高性能醫療器械。重點發展高端新型影像技術(核磁共振成像、動態光學成像等)和智慧型醫療輔助產品,推動彩超、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醫療機器人、心血管系統狀態監測設備等高端醫療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發展,加快可穿戴醫療設備、康養器械、遠程醫療等智慧型醫療器械研發和產業化。圍繞腫瘤、遺傳疾病及罕見病等體外快速診斷篩查市場需求,推動基於高特異性免疫診斷、分子診斷等技術的體外快速診斷篩查產品開發。
醫用衛材。鞏固提升醫用防護用品大省地位,推動國家醫療器械創新中心河南分中心建設,重點補齊醫療器械基礎材料、核心部件、關鍵工藝、智慧型系統等短板,加快醫用衛材鏈式發展。重點圍繞防護用品的生產、儲備、研發和調撥等,打造國家醫用防護用品生產基地、國家醫用防護用品儲存基地、國家醫用防護用品進出口基地、國家醫用防護用品研發中心、國家醫用防護用品調撥中心、國家級醫療器械長垣中心等“三基地、三中心”,努力建成全國領先的醫用衛材產業集群。
第五節 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
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型化、共享化發展方向,鞏固新能源客車優勢,擴大新能源乘用車規模,大力發展智慧型網聯汽車,支持氫燃料汽車研發和示範套用。到2025年,形成500億級產業規模,建設智慧型網聯汽車測試套用示範區。
新能源汽車。完善我省新能源汽車產品結構,強化新能源客車優勢,大力發展純電動車、氫能源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以省充電智慧型服務平台為支撐,推動充電設施開放共享,鼓勵套用換電模式,提高充換電設施及服務網路協同效率。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套用示範城市群建設,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
智慧型網聯汽車。加快發展智慧型網聯客車,持續推進無人駕駛客車示範運營。加快智慧型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開發套用,突破智慧型網聯信息安全、智慧型網聯決策控制和多模式評價測試等關鍵技術,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高精度定位及動態地圖等技術在智慧型網聯汽車上的產業化套用。加快智慧型網聯汽車檢驗檢測平台建設。加快推進道路基礎設施信息化和智慧型化改造,推進以大數據為紐帶的“人—車—路—雲”高效協同新型智慧型交通體系建設。
第六節 新能源
順應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趨勢,大力發展新一代動力電池,加強風電產業鏈建設,完善光伏材料到電站的產業鏈條,發展生物質能源,推進多種形式新能源規模化、產業化。到2025年,形成2000億級產業規模,加快構建低碳高效能源支撐體系。
動力電池。強化電池材料優勢,大力發展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動力電池。加快氫燃料電池、全固態鋰電池、石墨烯電池等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開展先進模組化動力電池技術攻關。加大正負極、電解液、電池管理系統、電池回收與再利用等領域優勢企業引進培育力度,促進動力電池與材料、零部件、整車、回收再利用等產業協同發展。
風電。重點發展風電整機、超長葉片、風電軸承、變流變槳、超高塔筒、風電制動器等核心零部件,持續開發低風速機型,培育壯大智慧風電場、分散式風電場等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開發快速回響和大容量的儲能裝置,推動風電機組與儲能技術有機融合發展。加快布局一批風電裝備和套用產業基地,推動區域用能結構最佳化。
光伏。提高高性能光伏矽材料供應能力,積極布局電子級高純度試劑、光伏組件等配套項目,積極推進分散式光伏電站建設,打造“材料—組件—電場—套用”產業鏈。構建智慧型光伏產業生態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與光伏產業深度融合,鼓勵特色行業智慧型光伏套用。
生物質能。積極發展生物質資源收運、成型、氣化、發電及供熱綜合利用裝置,突破先進生物質能源與化工技術,培育發展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多聯產產品,探索開展纖維素乙醇生物煉製與產業示範。穩步發展生物質供氣供熱、生物液體燃料等,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產品開發、高品質綜合服務等特色骨幹企業。
第七節 節能環保
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和資源綜合利用裝備,推動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形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布局合理、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的節能環保裝備產業體系。到2025年,形成萬億級節能環保裝備及服務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重要的節能環保裝備研發生產和服務基地。
節能產業。以節能電機與變壓器、節能鍋爐、節能製冷裝備為重點,鼓勵龍頭企業建設遠程運維智慧平台,形成“裝備+平台+服務”發展模式。加快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推動服務內容由單一設備、單一項目改造向能量系統最佳化、區域能效提升拓展。推進智慧型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和裝配式建築自動化成套設備及產品。
環保產業。以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污泥及土壤綜合防治、生活及醫療垃圾處理裝備研發為重點,突出成套化、模組化,形成涵蓋工程總承包、核心設備研發與製造、設施運營、藥劑研發與供給的環保產業鏈條。積極開發危險廢物處理利用技術裝備和適應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的分散式、小型化技術裝備。搭建環保大數據平台,推動開發區大氣污染物監測系統套用,實現環境監測數據模型化、精細化、準確化。
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重點發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熱能綜合利用、餐廚廢棄物、建築廢棄物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領域的技術與裝備。規範再製造市場秩序,推進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和高端機電產品等再製造關鍵工藝與技術研發,推動靜脈產業園建設。支持企業建立再生資源交易平台,推廣“網際網路+回收”新模式。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
第五章 聚焦新領域,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以“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為重點,圍繞“優中培精、有中育新、無中生有”三大路徑,加強跨周期戰略謀劃,加快開闢氫能與儲能、量子信息、類腦智慧型、未來網路、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產業發展新賽道,形成“研發+產業+套用”全鏈條推進格局,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
第一節 氫能與儲能
發揮我省化工、煤焦化產業基礎優勢,提高工業副產氫利用率,推動生物質制氫及風光發電制氫多元化制氫模式聯動發展。大力發展高壓氫氣存儲材料與核心設備,研發液氫存儲、運輸技術和裝備,以及液態有機化合物化學儲氫技術,探索推進高效、智慧型氫氣輸送管網建設和運營。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加速發展電堆、空氣壓縮機、雙極板、膜電極、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等技術和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加快完善加氫站設計、建設管理相關標準規範,鼓勵鄭州、洛陽、濮陽等地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先行先試,支持以鄭州為中心城市群創建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套用示範城市,形成客車為主,貨車、環衛等氫燃料電池汽車全面發展的格局。積極發展安全有效的儲能技術,堅持儲能技術多元化,加快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布局一批儲能設施,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
第二節 量子信息
依託省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推進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重大研究測試平台建設,積極參與國際、國內量子信息領域標準制定,集中突破量子晶片、量子編程、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機以及相關材料和裝置製備關鍵技術,建立以量子計算和量子傳輸為基礎的量子網路與信息安全體系。開展“經典+量子”超融合計算系統關鍵技術及套用研究,研發與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超級計算系統進行協同計算的量子計算機,打造國內領先的新型高性能計算平台。培育量子通信產業,建設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路河南段及鄭州量子通信城域網,架設智慧型能源、空中交通管制、銀行和醫療保健行業的量子保密通信接入網,探索量子安全政務、量子安全移動辦公、量子安全財政支付等場景套用,推動形成量子信息產業鏈。
第三節 類腦智慧型
發揮我省數據資源優勢,加強基礎研究,構建行業大數據訓練庫和標準測試數據集,支持建設提供知識圖譜、算法訓練、產品最佳化、安全可控等共性服務的開放性雲平台,建設專業化檢驗檢測平台。加強與國內外研究機構的戰略合作,推動類腦晶片與系統、類腦計算機、類腦智慧型機器人、腦控設備、智慧型假體等研發和產業化。開展類腦智慧型、人機混合增強智慧型等前沿技術研究和感知識別、知識計算、認知推理、運動執行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研發基於類腦智慧型的時空大數據處理高性能複雜系統。加速推動類腦智慧型技術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深度套用,持續推動類腦技術在工業、醫療、交通、農業、金融、物流等領域集成套用。支持鄭州、洛陽、新鄉等地創建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套用先導區。
第四節 未來網路
加強與國內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超前謀劃發展第六代通信、碳基晶片、空天信息、虛擬(增強)現實等細分領域,強化太赫茲通信、通信感知一體化、通信與人工智慧融合、安全隱私計算、跨鏈互聯互通等核心技術研發,建立未來信息網路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和示範推廣、套用服務等發展體系。加強對接合作,引進落地衛星製造和運營產業,推進高分遙感衛星套用保障能力建設,建成多源衛星數據一體化綜合服務平台,推動形成衛星及北斗套用產業鏈。建立面向產業的區塊鏈基礎技術平台及服務體系,加快“星火·鏈網”超級節點、骨幹節點建設,打造區塊鏈產業鏈,構建區塊鏈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研究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金融科技、商品溯源、智慧型製造、著作權保護、司法存證等領域的深度交叉融合、集成創新和突破。謀劃建設感知網際網路、空天智聯網、全息通信等未來網路套用場景。
第五節 生命健康
聚焦精準醫療、新藥創製、冠狀病毒感染防治、新型生物醫用材料和器械以及腦機融合技術及套用、難治性惡性腫瘤新型治療技術和新藥創製、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領域,努力突破生命信息解讀、生物合成、基因編輯、靶向遞送等關鍵技術,加快開發套用一批填補空白的重大成果和產品。推動口服抗愛滋病藥品、抗乳腺癌單克隆抗體等藥物上市。推動細胞技術臨床套用、細胞工廠建設和合成生物學技術工業套用,加快重組蛋白藥物、高性能影像設備、免疫治療等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推進智慧診療、健康管理、生物安全治理等重點領域套用示範,促進生命健康產業精準化、高效化、智慧型化、預防化發展。推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大分子中試及大規模生產平台投入使用,加快建設鄭州大學一附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健康領域套用基礎研究重大平台和健康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加強產學研醫合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骨幹企業合作共建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和協同創新平台。
第六節 前沿新材料
依託資源稟賦及煤化工產業基礎,發展石墨烯及石墨烯複合材料、聚氨酯新材料等高端碳材料。加快超高強韌性鋼、高強韌耐蝕耐熱有色金屬合金、複合耐磨金屬材料、金屬基複合材料、液態金屬、先進儲能材料等研發和產業化,提升特種金屬材料設計與製備加工核心競爭力,形成優勢產品套用示範。突破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生長系統構建、快速生長、晶徑擴大、超硬材料加工等關鍵技術,布局發展碳化矽、氮化鎵、氧化鋅、金剛石、柔性電晶體、光子晶體等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打造鄭州、洛陽、許昌等地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產業集群。開展超薄電子箔材、高性能靶材、高端矽基材料及製品、光電材料中間體、超薄電子玻璃纖維布、高性能分子篩等研發和產業化。建設一批前沿新材料中試驗證基地和套用示範平台,推動前沿新材料套用驗證和示範推廣,打造前沿新材料產業鏈,以新一代材料帶動形成新一代技術裝備,實現前沿新材料規模化、高端化、集群化發展。
第六章 攻堅技術新前沿,建設高能級創新生態體系
堅持創新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強化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加快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河南能力”,著力突破一批支撐未來產業的新技術,攻克一批壯大新興產業的新技術,轉化一批升級改造傳統產業的新技術,推動一批河南產品進入國內大循環關鍵環、中高端,構建一流創新生態,打造國家創新高地。
第一節 培育一流創新主體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加大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培育力度,選擇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研發基礎好、技術創新能力強、具有行業帶動性的典型企業,爭創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實施創新型企業樹標引領計畫,重點培育100家綜合實力強、行業地位突出的創新龍頭企業,100家發展速度快、成長性好的“瞪羚”企業,挖掘10家“獨角獸”(培育)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畫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畫,擴容高新技術後備企業庫,壯大全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萬家。鼓勵企業採取多種方式建設研發機構和平台,實現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研發機構和研發活動全覆蓋,引領帶動全省企業創新水平整體躍升。
第二節 建設一流創新平台
推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提質發展,以中原科技城為龍頭,推進建設鄭開科創走廊,打造支撐全省、服務全國的創新策源地。整合重組實驗室體系,爭創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特色創新平台,加快培育戰略科技力量。推行“研究院+創新平台+合作項目”運行模式,在尼龍新材料、氫能及燃料電池、智慧型感測器等領域,建設專業型產業研究院,制定本行業技術路線圖,開展本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構建全省協同的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等建設運營步伐,針對我省重點打造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遴選認定一批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開展產業前沿及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促進技術轉移擴散,為製造業創新提供公共服務。依託龍頭企業、重點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集技術集成、中試熟化和工程化試驗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共享中試基地,強化中試基地開放共享,實現重點產業集群全覆蓋。統籌軍民兩方資源,建設軍民協同創新平台,加強軍地科研跨領域統籌和共建共用,促進軍民雙向服務和成果共享。
第三節 集聚一流創新人才
加大科技型人才培養力度,形成多梯次人才培養體系。深入實施高層次創新人才引聚工程,靈活運用“揭榜掛帥”、鄉情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吸引集聚“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和團隊。實施“新工科”建設計畫和河南全面技能振興工程,最佳化學科設定,推進產教融合,開發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大力培育製造業技能人才,幫助企業引進培育緊缺技能人才,建設“技能河南”。建立製造業人才校企聯合培育機制,全面推行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推動高級技能傳承,培育“現代工匠”。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弘揚企業家精神,提升企業家素質,建設一支引領創新創業、具有全球眼光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力爭“十四五”期間引育百名卓越企業家和行業領軍人才、萬名“金藍領”高級技工。
第四節 促進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
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突破工程,聚焦世界前沿技術、我省“卡脖子”技術、套用型關鍵共性技術,凝練一流課題,完善“企業出題、政府立題”的科研攻關模式和“揭榜掛帥”、首席科學家制等方式,力爭取得重大創新成果和群體性技術突破。加快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建成投用,加快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創建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落實政府採購支持創新產品政策,推動自主創新產品套用和“疊代”升級,深化保險補償機制試點,促進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重點新材料、首版次軟體以及綠色低碳等領域重大創新產品套用。滾動編制新興產業亟需突破的技術清單,組織實施一批成果轉化套用示範項目。
第五節 推動產業基礎再造
滾動發布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工業基礎軟體等突破清單,圍繞提高其性能、質量穩定性與自給保障能力,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工業“四基”示範套用項目。深入實施基礎領域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計畫,支持重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研發機構組建聯合體,圍繞技術研發、標準制定、批量生產、示範推廣等環節開展協同攻關,推進產品套用疊代升級。加快新一輪企業大規模技術改造,推動企業關鍵生產設備、生產線等多層次技術升級,推廣服務型製造和智慧型製造示範套用,全面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內容解讀
2022年3月8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奮進十四五·建功新時代”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河南省“十四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規劃立足河南製造業發展實際,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以前瞻30年格局視野為站位,構建產業新體系,提出“九高”新任務。
第一,以重大戰略部署安排為導向,明確發展新目標。在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上充分體現國家、省關於製造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要求,特別是在戰略任務和目標導向上強調了“十大戰略”和“項目為王”,提出了綜合實力更強、產業結構更優、創新能級更高、質量品牌更好、融合賦能更廣、綠色含量更足的發展目標。
第二,以前瞻30年格局視野為站位,構建產業新體系。重點是提質發展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裝備、汽車、食品、輕紡等8個傳統產業;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智慧型網聯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等7個新興產業;謀篇布局氫能與儲能、量子信息、類腦智慧型、未來網路、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6個未來產業。建成以未來產業為先導,以新興產業為支撐,以傳統產業為基礎的先進制造業體系。同時,根據各地產業基礎與發展實際,在專欄中明確了每個重點產業要建設的主要集群和基地,細化了產業在全省的布局。
第三,以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提出“九高”新任務。這九個方面的任務,也是針對當前我省製造業發展中的短板和弱項,採取的針對性舉措,需要我們在“十四五”期間聚力完成。
一是攻堅技術新前沿,建設高能級創新生態體系,重點是培育一流創新主體、建設一流創新平台、集聚一流創新人才、促進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和推動產業基礎再造;
二是提速數位化轉型,建設高賦能智慧型製造體系,重點是加快數位化轉型、深化智慧型化改造、推動“企業上雲上平台”和布局數字新基建;
三是培育跨界新業態,建設高耦合兩業融合體系,重點是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和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四是提升產業鏈水平,建設高質量群鏈共生體系,重點是培育高能級製造業集群、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提高產業安全水平;
五是打造成長性雁陣,建設高融通企業發展體系,重點是做優做強頭雁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和大力發展優質製造;
六是做強開發區載體,建設高水平產業平台體系,重點是做強開發區製造業主導產業、完善開發區基礎設施功能和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
七是深化制度型開放,建設高層次開放合作體系,重點是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引導優勢產業走出去和打造開放載體平台;
八是聚焦低碳化發展,建設高覆蓋綠色製造體系,重點是發展綠色製造、推進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強化工業污染治理;
九是引導差異化布局,建設高協同區域發展體系,重點是突出“一帶主副”引領、推進“四區協同”支撐和注重“多點聯動”發力。
同時,配套實施創新引領、數字賦能、兩業融合、集群強鏈、企業培育、園區提質、開放招商、綠色低碳和布局最佳化等9個專項,謀實了“九高”任務的具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