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八一路楚彭氏家族墓

2008年6月,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南陽市八一路重化公司改造項目名門華府小區進行了文物鑽探,共發現一批東周、漢代墓葬。經過考古報批,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於2008年6-8月對這批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南陽八一路楚彭氏家族墓
  • 屬性:考古古墓
  • 墓葬數量:45座
  • 地址:名門華府小區
  • 年代:楚國
  • 墓主身份:貴族
  • 出土文物:大量青銅禮器、兵器、車馬器等
1號墓位,2號墓位,38號墓位,44號墓位,參考資料:,
本次共發掘春秋到漢代墓葬45座,陪葬坑2座。本次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穫,尤其是發現的1號墓、2號墓38號墓和44號墓(35號墓未發掘),這4座保存較好的春秋晚期的楚國貴族墓,出土了大量青銅禮器、兵器、車馬器和精美的玉器等,最為引人矚目。

1號墓位

1號墓位於墓地的東南部,方向185º。墓口長方形,南北長5.8米,東西寬4.3米,墓室深5.2米。墓壁陡直。墓室填較純淨五花土,均經夯實。墓室的棺槨已經腐朽,僅殘留一些黑色的痕跡。從清理出的殘存遺蹟看,為一槨重棺。槨為長方形,南北長4.8米,東西寬3.2米。槨室四周有熟土二層台。從痕跡看,槨頂板為東西擺放,郭底板為南北擺放。槨底中部偏北置兩棺,西側一殉葬棺,北側為一主棺,兩棺均為懸底棺,兩棺底距墓底約0.4.米。槨底西側散放有大量皮甲,皮甲有長方形、梯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皮甲上有彩繪及貼有金箔的圓形銅飾件,皮甲周邊有圓形穿孔。隨葬器物主要放置於槨室南端。主要銅器有鼎5件,簠4件,尊缶2件,方形蓋豆1件,浴缶2件,勺1件,盤1件,匜1件;西南有編鐘17件,其中鈕鐘9件,鎛鐘8件,出土時整齊的擺放在一起,從出土情況看這套編鐘原來是掛在木質的鐘架之上;中部有編磬13件,東西兩側出土有部分車馬器、玉環以及大量的骨貝等。棺室位置東西邊廂出土有部分兵器、車馬器等。通過初步清洗,在兩銅戈上發現有銘文。其中一戈出土於槨室西側,出土時可以看出有木柄痕跡,木柄髹紅漆。胡正面有篆書銘文一行五字:“彭啟之戈”,另一戈出土於槨室東側,出土時可以看出有木柄痕跡,木柄髹紅漆。短援較寬,鋒尖無收剎,有脊。胡正面有錯金鳥書銘文二行四字,字跡清晰完整:“玄鏐之用”。該墓墓主人頭向南,有1殉人。從隨葬兵器與2號墓葬相對位置判斷為男性。根據隨葬青銅鼎5件,簠4件及墓葬形制分析,墓主為大夫級貴族。墓葬時代為春秋晚期。
在1號墓葬的北部發現有兩座陪葬坑。根據1號墓規模、時代、位置等綜合分析,這兩座陪葬坑應為1號墓的陪葬馬坑和車馬坑。1號墓北側略偏東為陪葬車馬坑,方向同1號墓,車馬坑為長方形,南北長13.8米,寬3.30米,距地表深1.60米,其中北邊和南邊分別被三座漢墓(17號墓、42號墓、43號墓)所打破。中南部保存有兩乘車,從殘存痕跡看車轅均朝北,每車4匹馬,馬頭向北,馬背相對。但根據該車馬坑的長度以及北部殘存馬骨情況,推測北側應還有1乘車,被17號漢墓所破壞。另外,在車馬坑北邊約0.6.米有一陪葬馬坑。馬坑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3.30米,東西寬2.60米,距地表深1.60米。坑內陪葬兩匹馬,頭向北,馬背相對。

2號墓位

2號墓位於墓地的南端,位於M1西7.2米,方向185º。墓口長方形,南北長5.8米,東西寬4.3米。墓底長4米,寬3米,墓室深5.2米。墓壁陡直。墓室填較純淨,均經夯實。隨葬器物主要放置於槨室南端。隨葬品主要有銅鼎3件,簠2件,尊缶2件,敦1件,浴缶1件,勺1件,盤1件,匜1件,棺室內出土部分玉器,主要有玉牌、環形飾,玻璃管狀飾及大量串珠等。該墓墓主人頭向向南,從隨葬器物中未見兵器以及與1號墓葬相對位置判斷為女性。根據隨葬青銅鼎簠及墓葬形制分析,墓主人為士級貴族。墓葬時代為春秋晚期。

38號墓位

38號墓位於墓地的東南端,方向175º。墓口長方形,南北長約6.8米,東西寬約4.8米,墓室深5.2米。墓壁陡直。墓室填較純淨五花土,均經夯實。墓室的棺槨已經腐朽,僅殘留一些黑色的痕跡。從清理出的殘存遺蹟看,為一槨重棺。槨為長方形,南北長4.8米,東西寬3.2米。槨室四周有熟土二層台。槨底中北部置棺,西側一殉葬棺,北側為一主棺,兩棺均為懸底棺,棺底距墓底約0.25-0.30.米。槨底西側散放有大量皮甲,同1號墓相同。隨葬器物主要放置於槨室南端。主要銅器有鼎5件,簠4件,尊缶2件,盞2件,浴缶2件,勺1件,盤1件,匜1件等;西側出土有部分車馬器如車軎、馬銜等,棺室位置東側出土有部分兵器如銅戈、矛等,主棺內出有部分玉器,有玉環、玉柄形飾、玉牌等。通過初步清洗,大部分銅器上發現有“彭子射”等銘文。該墓墓主人頭向向南,從隨葬兵器判斷為男性。根據隨葬青銅鼎5件,簠4件及墓葬形制等分析,墓主為大夫級貴族。墓葬時代為春秋晚期。另外,在38號墓東側約7米遠為35號墓,該被壓於建築物下,它們的方向、大小、時代相近。

44號墓位

44號墓位於墓地東側。東側約7米為“彭子壽”墓。該墓破壞嚴重。僅知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深4.6米。隨葬器物主要僅存銅鼎2件、簠2件、敦2件,玉牌2件以及大量串珠。銅器殘破嚴重,經初步清理,在殘破的銅簠上發現有銘文,內容與“蔡侯申”有關。該墓墓主人頭向向南,從隨葬器物中未見兵器以及“彭子壽”墓相對位置判斷為女性。根據隨葬青銅鼎簠及墓葬形制分析,墓主人為士級貴族。墓葬時代為春秋晚期。
南陽市八一路名門華府小區發現楚國“彭氏”銅器墓,並非偶然。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其附近地區就先後曾發現了3座與楚國申縣彭氏家族有密切關係的銅器墓,出土了大量銅器,並且3座墓葬中均發現有銅器銘文。1975年3月發現了春秋中期偏早的“申公彭宇”墓,位於該墓地的最北邊,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楚國高級貴族墓;在“彭宇墓”南側約100米處,2001年3月又發現了春秋中期偏晚的“申公之孫彭無所”墓,根據所出銘文證明“申公之孫”和“彭公之孫”為同一人;再向南約100米,2001年9月又發現了春秋晚期的“彭子壽”墓。本次發掘的1、2號墓位於該墓的西南30米處,44號墓位於該墓正西7米處,38號墓位於該墓的西北50米。這批楚國貴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銅禮器及精美的玉器,尤其名門華府小區的1號墓、2號墓和38號墓是目前南陽市區發現的最為重要的楚國貴族墓葬之一,它不但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青銅禮器,而且還隨葬有一套製作精美的編鐘、編磬。豐富的隨葬器物、精美地製作工藝以及大量的銅器銘文,對研究南陽地區楚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青銅器的製作工藝以及古代音樂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前發現的8座春秋時期楚國貴族墓,均為豎穴土坑,頭向朝南。根據發掘和調查情況判斷它們分布於前後5排之中,平面布局有一定的規律,其中6座,1、2號墓,38、35號墓,44號墓和“彭子壽”墓兩兩相併,並列兩墓之間應為夫妻關係。根據目前發現的墓葬,可以確定它的時代從春秋中期偏早一直延續到春秋晚期。同時,我們通過對這些墓葬出土的銅器銘文的初步考釋,也進一步證明這裡是一處春秋時期楚國申縣的彭氏家族墓地,這對研究楚國高級貴族墓地的隨葬習俗、埋葬制度以及楚國申公的的研究、申縣彭氏家族的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柴中慶、喬保同、王鳳劍)

參考資料:

[1]中國文物信息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