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青縣職教

青縣職教中心有著同河北省大部分職教中心相同的歷史:一所由普通中學“翻牌”改建的職業學校,20世紀90年代中期得以迅速發展,1997年以後又迅速滑坡。但不同的是,青縣職教中心在下滑後,及時改變了職業教育的辦學觀念,調整了辦學思路,短短數年,便迅速崛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青縣職教
  • 外文名:Hebei Qingxian County Vocational Education
  • 發展時期:20世紀90年代中期
  • 衰退時期:1997年以後
簡介,事件,

簡介

回憶起1997年以前的情景,青縣職教中心校長韓振東仍有無限的感慨:“那時的職教中心是一片風光!”
從1993年開始,河北省每年給各縣職教中心下撥大量的中專招生指標,這些計畫內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當時,在老百姓心裡,職教中心的一紙畢業證,無異於能敲開天堂之門的一塊敲門磚。人們寧可放棄普通高中、考大學,也要爭著上職教中心,職業教育迅速出現了異常火爆的局面。“那時,每年光各種要求關照上職教中心的條子就能塞滿抽屜。”韓振東隨手拉開辦公桌抽屜說,“那時職教中心的發展完全靠國家給職教中心畢業生分配工作的政策。作為校長,只要千方百計多爭取中專指標就行了。每個國家指標學生收學費6600元,有指標就有了錢!”
以1995年為例,青縣職教中心招收計畫內學生450人,加上1994年的200人,全校共有指標內學生650人,僅學費年收入就高達450多萬元。

事件

1998年是青縣職教中心的“滑鐵盧”之年。國家政策發生了巨大變化,所有新考入大中專的學生國家不再包分配,完全推向人才市場,實行雙向選擇。當職教中心的畢業生同各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共同走入人才市場的時候,職教中心的畢業生頓時成為了“舅舅不親,姑姑不愛”的醜小鴨。
職教中心門前頓時變得“門前冷下車馬稀”了。不得已,學校撥出了招生專項經費4萬多元,印製招生宣傳材料15000多份,派出13路人馬50多人到縣內外招攬生源。
韓振東至今仍記得他送13路人馬出發時講的那句非常無奈的話:“過去是別人追著咱的屁股,現在該咱們追著人家的屁股了!”
然而,現實並沒有給放下了“皇帝女兒”架子的青縣職教中心留一點面子。這一年,儘管國家分配給青縣職教中心的中專指標仍然是300人,學校降低學費,可經過“求爺爺,告奶奶”總共才招來155人。所有的收費加在一起只有60萬元。
13路人馬鎩羽而歸,學校頓時軍心大亂。有人建議韓振東去找縣長,讓縣政府給各鄉鎮下達生源任務。殊不知,韓振東在此前早已找過縣長,縣長親自給各鄉鎮下達過生源任務,但是各鄉鎮報送來的生源總共只有6個人,縣長的“權力”一夜之間失去了往日的作用。
韓振東這位幹了十幾年職業教育,多次獲國家、省、市“職業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被譽為“職教專家”的老校長,一夜之間似乎對職業教育看不懂了。
四道思考題
職業教育到底該怎么辦?出路在哪裡?韓振東開始發動全校教職員工尋找這樣一個答案,他給全校教職工出了四道思考題:
在國家堵死了“包分配”這扇大門之後,哪裡才是職教中心畢業生就業的“門”,怎樣才能找到這扇大門,敲開這扇大門的“磚”又在哪裡?
一方面是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無門。一向以“培養經濟建設急需人才”而自詡的職教中心沒有人願意來上,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靠“政策”扶持興盛起來的職教中心,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計畫思維模式即“上學——拿文憑——分配工作”,在新的形勢下,這種思維模式要變,辦學指導思想要變,職業教育的觀念要變,辦學定位要變,但這一切要怎樣變?
“職業教育是為農村培養熱愛家鄉,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基地。”按這種理論,職業教育沒有理由在一夜之間出現連學生都招不來的局面。但事實卻恰恰與此相反,這是為什麼?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招生的壓力下,一些“為當地經濟發展培養人才”的職教中心或偷偷摸摸地,或掛上“聯辦”、“綜合高中班”的牌子名正言順地招起了高中班、國中班,這又是為什麼?
韓振東說,從科舉制產生開始,讀書人走的就是一條“學而優則仕”的道路,職業教育是在這樣的道路上興盛起來的,也是因此而滑坡的。在新的形勢下,職業教育必須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由“學而優則仕”向“學而優則工(就業)”轉變,由面向政府辦學向面向市場辦學轉變,必須由學歷教育向終身和技能教育轉變,必須由為當地經濟發展培養人才向為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鋪路搭橋轉變。
由找縣長到找市場
韓振東找縣長要生源,只招來6個學生。找縣長碰了壁之後,青縣職教中心把目光轉向找市場。
學校成立了“招生就業處”專門研究就業市場,明確提出“以就業拉動招生”的口號。同時,派出幾個調查組,分赴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大中城市,對其用工需求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學校根據調查結果,對專業進行調整。
學校還把各地用人單位請來,在校內召開就業洽談會,讓學生、家長、用人單位面對面地雙向選擇,經過短短的兩年,學校便與省內外60多家用人單位建立了固定的用人聯繫制度。如華北石油第一機修廠動力分廠急需25名柴油機修理工,學校就專門開設了柴油機維修班。近年來,青縣職教中心畢業生中就有1132人分別到天津、青島、江蘇、廣東等地就業。滄州司馬莊蔬菜高科技園每年全部聘用青縣職教中心農林專業畢業生。學校畢業生迅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就業拉動了招生,2002年,計畫招生600人,報考生源達到1000多人,實際錄取820人;2003年,計畫錄取800人,報名1500多人,實際錄取1000人,報名人數、實際錄取人數第一次超過了縣重點高中。今年,為了滿足招生需要,學校又投入了1500多萬元興建了新大樓。
從重學歷到重能力
青縣職教中心畢業生之所以迎來了許多用人單位的回頭客,靠的還是學生的能力。
在職教中心的中專學歷失去了對用人單位的吸引力之後,青縣職教中心經過一番認真的思考後,關於教學質量,他們是這樣定位的:培養的學生具有較高的技能水平、職業素質、就業和創業能力。
為了實現上述“質量”定位,他們以“雙證書制”、“多證書制”帶動學生技能訓練,改革專業課教學,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開設選修課和必修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針對每個專業、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編制訓練計畫、訓練目標。學生畢業時,必須具備本專業的“技能證書”,有的還需獲得其他專業的技能證書。
據介紹,青縣職教中心畢業生取得兩個以上證書的達99%。該校曾三次參加河北省職業學校專業技能大賽,一次獲團體第一,兩次獲團體第二,在全省職業高中專業技能考核中名列第一。
從“為我服務”到“為你服務”
還是在1998年下半年,韓振東又一次來找縣長。一推門,沒等韓振東開口,縣長先說了話:“老韓,你不能讓我這個縣長親自去給你招生吧,要什麼政策,我都會支持……”
韓振東一擺手說:“這次既不向你要生源,也不向你要政策,這次是為你服務來的。”看縣長一臉詫異,韓振東說:“在工作中,在幹部隊伍素質上有哪些不適應,我來幫你解決。”
縣長一聽,頓時高興起來,列舉了幹部隊伍計算機水平低,不適應現代化辦公;外語水平低,不適應改革開放的形勢;法律水平低,不適應依法行政的要求……
韓振東一拍大腿說:“找我呀,職教中心全包啦!”
兩人一拍即合,從1998年開始,職教中心舉辦了公務員計算機培訓班、會計電算化培訓班、外語培訓班、駕駛員培訓班等各類培訓項目。幾年來,僅短期培訓一項,就培訓數萬人次,總收入達到400萬元。
韓振東說:“真正把目光由學歷教育轉到終身教育之後,一下子發現這是一塊亟待開發的大市場。”
從“就業有門”到“升學有路”
韓振東說:“除了培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實用人才外,對口升學,為高一級學校輸送高質量的生源是職業教育快速前進的另一條腿。”
許多人把職教中心搞升學看作是“走歪道,不務正業”。韓振東對此另有看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合適的崗位,有一份好工作,這是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學生學好了技能能找到一份工作,考上了大學將來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這與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並不矛盾。學生能考上大學,老百姓滿意,大學滿意,又適應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歷史要求,何樂而不為呢!”
韓振東認為,出現上述認識的思想根源還在於人們只把職業教育局限於為本地培養人才,為當地經濟服務。事實上,由於本地的經濟發展的限制,人才的容量、就業崗位是有限的,許多隻瞄著本地經濟發展而開設的專業,辦了兩三年,最多辦四年,就業市場就要飽和。市場飽和了,專業就要萎縮,許多學校就是在這樣一個怪圈下出現了滑坡的。
韓振東說:“有不少學生就是衝著青縣職教中心對口升學率高才報考職教中心的。”
以2002年為例,青縣職教中心畢業生632人,其中214人對口升入大學;2003年畢業生772人,290人對口升入大學。
許多職教中心的農、林、牧等老專業早就辦不下去了,而青縣職教中心的農、林、牧專業始終很火,究其原因,除了就業搞得好外,對口升學的升學率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學校被省教育廳授予“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優秀單位”稱號。
在採訪中,韓振東不無驕傲地說:“農村的孩子只要上了青縣職教中心,真正是升學有路、就業有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