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一、完善
創新體制機制,提高協同創新能力,營造協同內部“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創新環境,引導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各類創新要素的和犁旬有效集聚。
二、攻克重大實踐性政策性難題,努力打造省內先進智庫。產出一批社會影響深廣、套用推廣價值高的研究成果,提高服務重大決策諮詢需求的能力。
三、整合優質資源,建設高水平創新平台。重點培育5個優勢研究方向,產出一批高質量基礎理論成果,建成1~2個國家級和2~3個省部級科研創新平台。
四、匯聚先進科研人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通過人事聘任、科研評價等制度改革,努力建設2~3個高層次科研團隊,培養6~8名高層次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和實施實習性研究制度,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發展歷史
為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動協同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的有機結合,大力提升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支撐創新型國家和
人力資源強國建設。2012年3月15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的意見》(簡稱“2011計畫”), 這是繼985工程、211工程之後,中國高等教育系統啟動的第三項國家工程,針對新時期中國高校已進入內涵式發展的新形勢的又一項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
河北省教育廳、財政廳積極貫徹落實“2011計畫”舉蜜辣簽精神,制定了《河北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實施意見》,並於2013年8月27日發布了《關於組織2013年度“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評審認定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13年起組織實施“河北省2011計畫”,評審認定一批“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河北經貿大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河北省有關檔案精神,以改革創新精神,設立了實體性機構——河北經貿大學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科研條件
1.實體性機構實質運行。學校以改革創新精神,設立實體性機構——河北經貿大學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走在了省內高校前列。
2.體制機制框架基本健全。學校公布了中騙拒匪喇心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協同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中心運行管理辦法,制定了中心《章程》、《發展諮詢委員會章程》、《人事聘任、評價、考核管理辦法》、《科研組織與協同研究管理辦法》、《人才培養管理辦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勸您乘資源整合與共享管理辦法》等檔案,中心管理運行制度框架基本健全。
3.科研實力明顯提升。初步形成農產品流通與產業發展、循環經濟與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研究中心、綠色金融研究所、制度與區域經濟發展等10多個科研團隊。2008年以來,中心成員共承擔國家級項目49項,獲得經費944萬元;省級課題140項,獲得經費409.25萬元,合計1353.25萬元;獲得各級獎勵40餘項。
4.人才培養初見成效。培育期內,中心成員獲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稱號1人、國務院特貼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2人;獲得省管優秀專家、省高校百名優秀創新人才、省突貢專家、省社科優秀青年專家、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燕趙文化英才、省中青年社科專家五十人工程等榮譽簽戲鞏稱號21人次。培養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國民經濟學、數量經濟學、套用統計學、農業經濟與管理等研究生300餘人。
5.社會服務能力明顯提升。2008年以來,中心成員承擔企事業單位橫向課題73項,獲得經費資助1551.7萬元;50餘份研究報告獲得省級以上領導批示,多名成員參與國家和我省重大檔案起草。
科研成就
根據河北經貿大學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前期研宙連究積累和優勢,結合環京津產業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需求,按照“一個中心、五個方向、一個平台”的“151”整體架構建設。通過四年的培育建設,大力提升農產品流通與綠色農業發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與制度創新、現代服務業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綠色金融、京津冀綠色合作機制與政策等5個研究方向的協同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提高統計調查與大數據分析研究平台的科研支撐能力,為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提交一批重大決策諮詢成果,將環京津產業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打造成為服務環京津轉型發展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智庫。
人才培養
現有骨幹研究人員34人。其中,教授(研究員)2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6人。擁有
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IVA)外籍院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河北省高校百名創新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省管優秀專家等稱號34人次。中心研究人員匯集了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農業經濟與管理、服務經濟學、貿易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套用統計學、企業管理及金融學等多學科的優勢資源,研究隊伍的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
2.體制機制框架基本健全。學校公布了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協同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中心運行管理辦法,制定了中心《章程》、《發展諮詢委員會章程》、《人事聘任、評價、考核管理辦法》、《科研組織與協同研究管理辦法》、《人才培養管理辦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資源整合與共享管理辦法》等檔案,中心管理運行制度框架基本健全。
3.科研實力明顯提升。初步形成農產品流通與產業發展、循環經濟與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研究中心、綠色金融研究所、制度與區域經濟發展等10多個科研團隊。2008年以來,中心成員共承擔國家級項目49項,獲得經費944萬元;省級課題140項,獲得經費409.25萬元,合計1353.25萬元;獲得各級獎勵40餘項。
4.人才培養初見成效。培育期內,中心成員獲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稱號1人、國務院特貼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2人;獲得省管優秀專家、省高校百名優秀創新人才、省突貢專家、省社科優秀青年專家、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燕趙文化英才、省中青年社科專家五十人工程等榮譽稱號21人次。培養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國民經濟學、數量經濟學、套用統計學、農業經濟與管理等研究生300餘人。
5.社會服務能力明顯提升。2008年以來,中心成員承擔企事業單位橫向課題73項,獲得經費資助1551.7萬元;50餘份研究報告獲得省級以上領導批示,多名成員參與國家和我省重大檔案起草。
科研成就
根據河北經貿大學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前期研究積累和優勢,結合環京津產業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需求,按照“一個中心、五個方向、一個平台”的“151”整體架構建設。通過四年的培育建設,大力提升農產品流通與綠色農業發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與制度創新、現代服務業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綠色金融、京津冀綠色合作機制與政策等5個研究方向的協同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提高統計調查與大數據分析研究平台的科研支撐能力,為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提交一批重大決策諮詢成果,將環京津產業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打造成為服務環京津轉型發展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智庫。
人才培養
現有骨幹研究人員34人。其中,教授(研究員)2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6人。擁有
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IVA)外籍院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河北省高校百名創新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省管優秀專家等稱號34人次。中心研究人員匯集了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農業經濟與管理、服務經濟學、貿易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套用統計學、企業管理及金融學等多學科的優勢資源,研究隊伍的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