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進程
2022年6月15日,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布關於《河北省港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2022年7月28日,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河北省港口污染防治條例》。
條例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港口建設污染防治
第三章 港口運營污染防治
第四章 港口船舶污染防治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條例全文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條 本省港口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港口污染防治應當遵循生態優先、預防為主、陸海統籌、港城協同、綠色發展的原則。
第四條 港口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制定港口污染防治方案,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加強港口污染防治各環節的設施能力建設,統籌解決港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縣(市、區)人民政府領導下,做好本轄區港口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據職責對本行政區域內港口建設、運營的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海事管理機構依據職責對管轄港口水域內非軍事船舶污染海洋環境實施監督管理。
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工作。
以上有關部門統稱負有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第六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依照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定,完善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最佳化生產作業流程,套用先進適用的環保技術,優先使用清潔能源設施設備,提高清潔生產水平,防治環境污染和危害。
前款所稱港口經營人是指依法取得經營資格從事港口經營活動的組織和個人。
第七條 港口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港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生態環境、港口行政管理等部門應當開展對港口污染來源及其變化趨勢的分析,推廣和套用先進的防治技術,發揮科學技術在港口污染防治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第八條 港口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港口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推動公眾參與港口污染防治。
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港口污染防治的宣傳,並對港口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二章 港口建設污染防治
第九條 港口建設應當遵守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符合國土空間規劃、港口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統籌規劃建設港口和船舶污染物、廢棄物的接收、轉運及處理處置設施。
港區建設應當同步落實環境保護設施的規劃建設要求,最佳化污染治理模式,推進生產生活污水、雨污水淨化處理後循環利用。
第十條 港口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港口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第十一條 港口的航道設定應當嚴格遵守生態保護紅線,避開主要水生生物保護區域。確實無法避開主要水生生物保護區域或者對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響的,應當採取保護、修復和補償等措施。
第十二條 港口設定入海排污口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在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將入海排污口深海設定,實行離岸排放。
港口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選擇,經科學論證後,報設區的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港口建設項目應當明確對施工期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粉塵等污染的防治措施,將污染防治的費用列入工程預算,並在施工承包契約中明確施工單位污染防治責任。
第十四條 港口疏浚施工應當採取環境保護措施,防止環境污染。疏浚物需要向海洋傾倒的,應當依法取得廢棄物傾倒許可證,並按許可證註明的傾倒數量、期限和條件等,到指定的區域傾倒。
鼓勵單位和個人開展港口疏浚物資源化綜合利用。
第十五條 港口建設應當設定與其吞吐能力和貨物種類相適應的防污設施。未按照規定要求設定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其限期設定或者配備。
第十六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配備與其開展業務相適應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設備設施,並加強接收設備設施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置設施的銜接,不得拒絕接收船舶送交的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
第十七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碼頭工程應當依法同步設計、建設岸電設施,已建碼頭應當依法逐步實施岸電設施改造,但油氣化工碼頭除外。碼頭岸電設施的供電能力應當與靠泊船舶的用電需求相適應。
港口經營人應當加強碼頭岸電設施的管理、使用、維護保養,發生故障及時修復,使其保持良好狀態。
第三章 港口運營污染防治
第十八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對港口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和收集,並及時清理碼頭前沿水域的垃圾。屬於危險廢物的垃圾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環境保護標準要求貯存。
第十九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將產生的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經過港口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回用,或者依法排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第二十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將港口生活垃圾、海洋垃圾、處理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產生的污泥等固體廢物分類清運至垃圾處置場所,對危險廢物按照規定交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接收處置。
第二十一條 在碼頭堆放、裝卸和運輸易產生揚塵污染物料的,應當符合下列防塵要求:
(一)主幹道及輔助道路應當鋪裝或者硬化,採用濕式機械化清掃方式及時清除散落物料,並採取灑水等防塵措施;
(二)露天堆場應當設定高於堆存物料的圍擋、防風網等設施,並採取遮蓋、噴淋等防塵措施;
(三)堆料、取料和卸船(車)、裝船(車)作業應當降低落料高度,根據貨物種類採取相應防塵措施;
(四)物料傳送皮帶應當採取封閉等防塵措施;
(五)翻車機房、卸車坑道、碼頭面、轉運站應當設定水力沖洗設備或者真空清掃設施,保持地面整潔;
(六)碼頭堆場出口應當設定運輸車輛清洗設施並保障正常運行,車輛清洗乾淨後方可駛出;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防塵要求。
第二十二條 納入重點揚塵污染源責任單位的港口經營人應當按照規定安裝、使用揚塵污染物線上監測設備及其配套設施,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並保持正常運行,依法向社會如實公開監測數據等有關環境信息,接受公眾監督。不得破壞、損毀或者擅自拆除、閒置,不得篡改、偽造監測數據。
第二十三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對油氣、化工等液體散貨碼頭作業,採取揮發性氣體控制、油氣回收處理等措施,防治大氣污染。
對其他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貨物,港口經營人應當採取相應污染防治措施,防止貨物在裝卸、存放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
第二十四條 散裝糧食、木材及其製品等需採用熏蒸工藝的,熏蒸作業單位應當採用符合國家規定的工藝、藥劑,並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大氣污染物達標排放。
第二十五條 港口作業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不得超過標準排放大氣污染物。
港口作業機動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對機動車定期進行排放檢驗。
港口作業非道路移動機械經檢測合格後,應當在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管理平台上進行信息編碼登記。
鼓勵港口經營人使用節能環保型、新能源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鼓勵港口經營人採取綠色方式運輸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
第二十六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嚴格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要求,根據不同應急回響級別,合理調整港口生產計畫,加強對港口作業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集疏運車輛的管控,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第二十七條 港口經營人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制定港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並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備案,配備專用應急設備、設施和器材,定期組織演練。
港口發生污染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港口經營人及有關作業單位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污染控制和清除措施,及時向可能受到危害者通報,並按照有關規定向監管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港口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及時公布預警信息,啟動應急措施。
第二十八條 港口經營人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港口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採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
第四章 港口船舶污染防治
第二十九條 船舶應當配備符合規定的防污設備和器材,並按照有關規定持有有效的防止污染證書與文書。
海事管理機構對在本省港口航行、停泊、作業三十日以上的船舶實施排污設備鉛封管理。符合鉛封要求的船舶應當向當地海事管理機構報告並配合海事執法人員開展船舶鉛封工作。
船舶如需啟封排污設備或者發現鉛封有損壞現象的,應當事先向當地海事管理機構報告並說明原因;在危及船舶安全等緊急情況下必須啟封排污設備的,應當在啟封后儘快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啟封情況應當在配備的《輪機日誌》或者相關船舶文書中如實記載。
第三十條 船舶應當依照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加入的國際條約以及相關標準的要求,分類儲存船舶產生的污染物,排入港口接收設施或者由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接收。
第三十一條 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進行船舶污染物接收作業,應當在作業前將作業時間、作業地點、作業單位、作業船舶、污染物種類和數量以及擬處置的方式及去向等情況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接收處理情況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補報。
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應當在污染物接收作業完畢後,向船舶出具經雙方簽字確認的污染物接收單證,並留存至少二年。
船舶應當將污染物接收單證保存在相應的記錄簿中。
第三十二條 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應當將接收的不屬於危險廢物的船舶垃圾轉運至垃圾處置場所,危險廢物轉運至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處置,並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
第三十三條 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應當將接收的船舶含油污水按照廢水進行管理;殘油和處理船舶含油污水產生的廢礦物油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並交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處置。
第三十四條 船舶應當按照相關規定處理和排放船舶生活污水,安裝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要求,並保持良好狀態。不符合排放標準的生活污水,應當由港口接收設施或者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接收。
第三十五條 船舶化學品洗艙水的排放、接收、轉運、處理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的要求。
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應當將化學品洗艙水交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處置。經過處理後滿足向環境水體排放要求的,按照廢水進行管理;不能按照廢水進行管理的,根據所含化學品屬性按照危險廢物或者其他固體廢物進行管理。
第三十六條 船舶和港口經營人在進行油類等散裝液體污染危害性貨物裝卸作業時,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布設圍油欄,並安排具有相關知識及專業技能的人員,按照安全防污染操作規程進行管理和作業。
第三十七條 船舶運輸易產生揚塵物料的,應當採取防塵措施,減少揚塵排放。
對有裝卸控制要求的揮發性有機液體,在運輸過程中應當按照規定設立整體或者局部氣體收集系統和淨化處理裝置,達標排放大氣污染物。
油船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的要求,配備蒸氣排放收集系統,控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
船舶應當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環境的應急預案,並報海事管理機構備案。
第三十八條 船舶應當使用符合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要求的燃油,鼓勵使用硫含量低於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要求的燃油。
第三十九條 船舶在港口航行、作業時,應當採取減輕噪聲的措施,排放的噪聲應當符合國家船舶噪聲級規定。
在特殊時段、特殊區域,港口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採取更為嚴格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第四十條 具備受電設施的船舶(液貨船除外),在港口具備岸電供應能力的泊位靠泊超過三小時且未使用有效替代措施的,應當按照相關規定使用岸電。船舶靠泊不足三小時的,鼓勵使用岸電。
第四十一條 在港口從事船舶修造、拆解、打撈等作業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範和標準,配備相應的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和器材,並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第四十二條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當辦理油污責任保險或者取得相應財務擔保的船舶,應當持有相關證明檔案。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四十三條 負有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
第四十四條 負有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通過現場檢查、視頻監控等方法對港口污染防治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被檢查者應當如實反映情況,並提供必要的資料,不得拒絕、阻撓檢查。
實施現場檢查,可以採取現場監測、採集樣品、查閱或者複製與污染防治相關的資料等措施。
第四十五條 負有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開展業務能力培訓。相關部門之間應當加強聯合執法,提高綜合執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
負有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加強港口污染防治信息化建設,逐步完善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的信息共享。
第四十六條 港口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完善港口環境風險監控系統,建立健全港口環境風險應急體系,提高港口環境風險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嚴格防控並及時處置港口環境風險事故。
第四十七條 港口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綠色港口建設,更好服務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港口經營人應當採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的產生,並按照規定對嚴重污染港口環境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予以淘汰。
第四十八條 對公眾反映強烈、造成重大環境污染等違法案件的,由上級人民政府以及負有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以及負有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進行掛牌督辦,限期查處、整改,並向社會公開掛牌督辦情況。
第四十九條 負有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定期向社會發布港口污染防治信息。
港口經營人應當依法公開主要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污染港口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舉報。
負有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將舉報方式向社會公布,方便公眾舉報。
接受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並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對實名舉報並查證屬實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對舉報人給予獎勵。
舉報人要求答覆並提供有效聯繫方式的,處理舉報事項的部門應當及時反饋處理結果等情況。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 港口所在地各級人民政府、負有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的,由有關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碼頭堆放、裝卸和運輸易產生揚塵污染物料未採取有效措施防治揚塵污染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其停工停產整治。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納入重點揚塵污染源責任單位的港口經營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其停工停產整治:
(一)未按照相關規定安裝、使用揚塵污染物線上監測設備及其配套設施,或者未按照規定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並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
(二)破壞、損毀或者擅自拆除、閒置揚塵污染物線上監測設備的;
(三)未依法公開監測數據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未將不屬於危險廢物的船舶垃圾轉運至垃圾處置場所處置的,由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沒收違法所得。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船舶運輸易產生揚塵物料未採取防塵措施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港口從事船舶修造、拆解、打撈等作業活動的單位未按照規定配備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和器材的,由海事管理機構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對法律責任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八條 旅遊碼頭污染防治參照本條例規定執行。
第五十九條 本條例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內容解讀
圍繞港口建設污染防治、港口運營污染防治、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內容,條例立足我省實際,作出明確規範,推動構建生態優先、預防為主、陸海統籌、港城協同、綠色發展的港口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體系。
條例明確了港口屬地政府污染防治責任,規定港口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制定港口污染防治方案,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港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等,統籌解決港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條例對港口經營人主體責任也進行了明確。港口經營人應當依照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定,完善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最佳化生產作業流程,套用先進適用的環保技術,優先使用清潔能源設施設備,提高清潔生產水平,防治環境污染和危害。
條例專設兩章分別對港口建設各環節和港口運營各方面提出污染防治要求,並對船舶和港口污染物的存儲、接收、轉運、處置等工作流程進行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