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的指導意見

《河北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的指導意見》是2001年2月19日河北省政府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的指導意見
  •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 發布日期:2001-02-19
  • 生效日期:2001-02-19
  • 發布文號:冀政辦函[2001]2號
基本信息,檔案來源,

基本信息

【發布單位】80302
【發布文號】冀政辦函[2001]2號
【發布日期】2001-02-19
【生效日期】2001-02-19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
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的指導意見
(冀政辦函〔2001〕2號2001年2月19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21世紀初期,是我省農業發展的關鍵階段。隨著國民經濟市場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買方市場對農業的約束更加明顯,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對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進一步加快我省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經省政府同意,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全省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指示精神,適應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市場需求,繼續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大力加強市場設施建設,建設完善產地輸出型市場網路,著力培育集散型區域性和全國中心批發市場,重點發展大型特色市場,搞好農產品市場信息網路建設;積極推行委託銷售、產銷直掛、連鎖經營、配送中心等新型流通方式;鼓勵發展市場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突出培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著重理順市場關係,儘快健全市場法規,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努力建立功能完備、機制健全、運行規範、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現代化農產品市場體系。
(二)主要目標:到2005年,全省農產品市場總數達到800個左右,交易額超5000萬元的市場達110個,超億元市場達80個,重點培育10家左右與國際接軌、設施高檔、功能完善、手段先進的現代化市場。其中:糧油類專業市場達到165個、棉花交易市場達到40個、蔬菜類專業市場達到200個、果品(花卉)專業市場達到95個、肉禽蛋類專業市場達到55個、水產品專業市場達到55個、綜合類及其他類農產品市場達到90個。
到2005年,根據全省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總體要求,在11個設區市各建立1個市級農產品市場信息網路中心和一定規模的集散型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石家莊、邯鄲、保定、唐山等市可再增加1-2個集散型中心批發市場;在集中產地,建設10-15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產地批發農場。在秦皇島、唐山、滄州、保定4個水產品主產區和石家莊等重點銷區,建設6個水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開發張家口、承德兩市和其他有傳統養殖習慣的畜禽主產區,建設3-5個肉蛋或活畜禽中心批發市場。基本建成分層次、有主輔,基礎設施先進、配套功能完備、管理規範、信息化水平較高的,與全國市場相融合的現代化農產品市場體系。
二、基本原則及主要任務
(一)全省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應遵循的原則。堅持因產興市、以市促產、內外開放;堅持市場布局與生產基地相結合、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相結合、初級形態與高級形態相結合;堅持先進性與可行性相結合;堅持農產品市場特色化發展;堅持市場建設與小城鎮發展相結合;堅持投資主體多元化。
(二)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糧油市場網路體系建設要按集散範圍分為六大區域網,即以河北(石家莊)糧油期貨交易所為核心的中心區域網,以邯鄲、衡(水)滄(州)、保定、唐山、張承為核心的二級區域網。此外,在花生集中產地大名縣、新樂市、灤縣發展完善花生米市場。
棉花市場網路體系要以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河北工作站為核心,建設省級中心網路;在邯鄲、邢台、衡水、滄州等市建設市級區域網路。各縣棉花經營企業、用棉企業可建立縣級終端。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實時信息交換,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棉花市場體系。
蔬菜市場以集散型中心批發市場為龍頭,產地和城市集散批發市場(加工配送中心)為主體,城鄉集貿市場和城市連鎖店為基礎,形成四級市場網路結構體系。在發展前景好的名、特、優勢蔬菜集中產區,繼續建設產地型批發市場。現有市場的改擴建重點放在沿國道、沿高速公路、沿鐵路、環京津、環渤海灣地帶。
果品(花卉)市場要依託省內生產規模較大,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果品(花卉)主產地,建設一批產地集散型專業批發市場。特別要在位於廊坊市北端的三河市、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建設與“京津後花園”相配套的花卉、苗木專業批發市場;在張承地區建設與當地林果業相配套的果品批發市場。
肉類市場要以期貨市場和具有加工、冷藏、配送、運輸等功能的中心批發市場為主體,以產地活體集散市場為基礎,形成由活體集散市場、加工配送中心、期貨市場構成的三級肉類產品市場網路。在冀東、冀南、冀北、冀中建設發展4個大型肉類中心批發市場;發展完善8-10個面向中心城市,依託生產基地集散市場的肉類批發市場。
禽蛋市場要建設以主產區為依託,以全國性交易中心為龍頭,服務都市的區域性集散市場為主體,以產地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為基礎的禽蛋市場網路體系。集中建設冀中、冀南、冀東三大禽蛋交易中心和服務京津的環都市型禽蛋市場。
水產品市場要建設以產地集散市場為龍頭,以城市集散型批發市場為主體的水產品市場網路體系。著力搞好石、秦、唐、滄、保重點市場建設,在11個設區市和11個年產銷水產品上萬噸的縣新改擴建22個省級水產品批發市場。
此外,在搞好現貨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的同時,積極著手建設以預期定貨為主要交易方式的兩個現代化大型骨幹市場:一是河北省(廊坊)農產品產銷交易中心,二是河北省環京津菜籃子配送集團。通過兩大骨幹市場促進我省農產品向省外、國外有效輸出。
三、完善我省農產品市場體系的主要措施
(一)宣傳發動,典型引路。為調動各方面建設、發展繁榮市場的積極性,定期以省政府名義對省農產品十大販運大戶、十大信息公司、十大經紀組織、十大農副產品市場進行命名表彰,發揮其典型示範作用。
(二)統籌兼顧,切實提高農產品交易市場的流通效率。一是要加快全國中心市場和環都市型批發市場的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市場功能;二是要改進和完善城市集散型批發市場的基礎設施和市場運行方式,向加工配送連鎖一體化方向發展,在條件成熟的市場嘗試拍賣等先進交易方式;三是組織多形式的、面向國內外的農產品產銷銜接活動,擴大銷售範圍;四是開闢農產品出省的“綠色通道”,公安、交通、工商行政管理、農業、市場辦等部門要搞好“綠色通行證”的頒發和管理工作。
(三)深化改革,積極搞活大宗農產品市場流通。認真貫徹國家糧改精神,加強糧食收購市場監管,確保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掌握糧源、主導市場,建立國有糧食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新機制,初步確立國家巨觀調控下的糧食流通市場化格局;棉花流通體系建設重點是完善交易規則和價格形成機制,嚴格市場準入制度,拓寬經營渠道,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費用,建立新型的產銷關係。加快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河北工作站及其在有關市縣分站的建設完善步伐。加快冀京津農產品市場的融合,面向京津市場,盯住京津居民的餐桌,擴大無公害、標準化農產品的加工配送能力,進一步提高我省農產品在京津市場的占有率。
(四)調整結構,著力培育大型特色農產品市場。搞好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及有關基礎工作。加大宣傳促銷力度,不斷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提高對農產品商標註冊意識,保護名優土特產品。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按照扶優限劣、突出專業特色原則,對功能相近、交易分散、效益低下的市場進行適當集並和重組;對發展前景好、競爭力強的市場,要給予政策傾斜,加快改擴建步伐,推進特色農產品經營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進一步提高大型市場和特色市場的競爭力。加快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堅持以改擴建為主、適當新建的原則,重點對現有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規模較大的市場進行改造、擴建,完善交易與管理設施,增強市場功能。將產地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納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重點予以扶持,加快發展。
(五)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壯大各類中介組織。在繼續改造供銷合作社,使其真正成為代表農民利益的農民集體合作組織的同時,鼓勵農民自發組建合作經濟組織。在農產品上市環節推行委託代理制,允許代理商按事前與農民約定的比例從銷售額中收取代理費。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和鼓勵大型批發市場積極探索採用會員制形式組織交易。按照發展與提高並重的指導思想,發展專業協會、商會等協調和約束市場行為的自律性組織;發展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保證公平交易、平等競爭的公證機構;發展信息、諮詢等促進市場發育、降低交易成本的服務機構;發展壯大經紀人等直接為市場服務的“橋樑組織”,積極扶持和興辦為農產品產銷服務的各類市場中介組織。
(六)加快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制定和完善河北省無公害蔬菜、果品、糧食、油料等農產品認定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符合市場建設規律的科學的無公害農產品評價和認定技術體系,嚴格規範認定程式,實行統一的商品標誌管理,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促進全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與經營的標準化、規範化,努力形成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品牌無公害農產品。
在搞好綠色農產品認證工作的同時,加強無公害農產品市場監測體系建設,加強對入市農產品的計量檢查、質量檢驗和衛生檢疫等可控指標的檢測工作,嚴把入市質量關,使有害或低劣的產品無法進入市場。
(七)採取傾斜政策,發展農產品購銷主體。一是對於申請從事農產品購銷、販運的經營主體,從速辦理登記註冊等有關手續,並在經營範圍上允許跨行業經營,同時對下崗、特困職工實行在一定時期內減免工商管理費的優惠政策。二是規範農產品購銷、販運類專業協會和商會等民間自律組織,促使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合法主體,在法律地位上予以確認。三是發揮“個協”“私協”對農產品經營者“傳、幫、帶”的服務功能。
(八)建設和完善農產品市場信息網路,為廣大生產者和經營者提供準確及時的引導和服務。一是充分發揮我省農產品生產、流通、價格等專業和綜合信息網路、信息中心的作用。各系統要進一步增加設施、完善功能,實現縱向與國家有關部門、省內各大市場、生產基地和信息採集點等相聯,橫向與省外農產品信息網路、河北網際網路、科研單位及新聞單位聯網。二是建設和完善省級農業基本資料庫群。三是開發農產品市場信息網路套用系統。四是鼓勵和支持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市場,增加和完善信息採集發布功能。
(九)多方籌資與政策優惠相結合,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步伐。一是繼續鼓勵個人、集體、外商投資建設市場,特別是扶持、引導更多的私營企業投資辦市場。二是將市場建設與城鎮改造、房地產開發以及土地功能的置換結合起來,在建設市場及攤位分配過程中實行招標投標制,以籌集更多的建設資金。三是選擇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市場進行股份制改造,通過發行債券、增資擴股、包裝上市,增加直接融資份額。四是各級財政要繼續加大對市場建設項目的投入。對貸款建設的重要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列入省重點示範市場項目計畫的,省財政適當予以貼息支持,市縣參照執行。五是對農產品市場要按照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待,除加大政府投資外,稅費也依照有關政策適當予以減免。如:現有流通企業改組為交易市場的土地過戶及房地產轉讓收費從減;利用閒置倉庫、廠區興辦的農產品市場,城市配套費免收或減半徵收;水電暖增容費等也要適當減免。六是修訂城市商業網點建設配套費收取管理使用辦法,要將所收資金的一定比例用於城市農產品市場項目。
(十)加強政策指導和協調調度,及時解決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省、市、縣各級要明確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和培育的主管部門,搞好對市場建設及運營環節的協調調度。各級計畫部門要抓好農副產品市場體系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協調工作;行業管理部門要提出本行業市場培育和建設的實施意見;財政、金融部門要從資金上對社會效益顯著的農副產品市場予以扶持;稅務部門要根據各地的實際,研究制定既擴大稅源又保持市場繁榮發展的稅收征管辦法;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物價、技術監督等部門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合法經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