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區域地質志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區域地質志》是由河北省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研究所、河北地質大學、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張振利、魏文通、劉增校、許洪才、李先、申宗義、張聚全、董傑、范永貴、張計東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區域地質志
  • 主要完成單位:河北省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研究所、河北地質大學、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
  • 主要完成人:張振利、魏文通、劉增校、許洪才、李先、申宗義、張聚全、董傑、范永貴、張計東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70034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7-2-21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簡介
中國區域地質志是依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和《全國地質勘查規劃(2005-2020)》要求立項實施的。目標是通過編制“中國區域地質志”,為促進中國地質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快捷的地質信息服務而“努力創造有巨觀影響的大成果”。本項目是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基 [2009]01-12-14號文下達的項目,項目編號:1212010911013。屬“中國地質構造區劃綜合研究與區域地質調查綜合集成”計畫項目的子項目。原名稱為“河北省地質系列圖件編制與綜合研究”,2011年改為“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區域地質志”。工作範圍擴至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通過項目組全體成員五年來的艱苦工作,克服了工作量及難度很大等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項目成果評審獲得優秀級評價,得分92.11分。
本志以“新全球構造”思想為指導,以板塊構造學說為基礎,以大陸岩石圈形成和演化為主線,以大陸動力學為主要研究內容,以系統表述本區大陸的組成與形成演化歷程為目標,以基本地質事實——不同時段的建造與改造為依據,參照《中國區域地質志》工作指南(2009~2012),在第一代區域地質志和重點調研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近30年來的區域地質調查和科研成果,特別是地質大調查以來的新資料。分中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中元古代-中三疊世、晚三疊世-古新世、始新世-全新世四個各具特色的地史時段(超旋迴、旋迴)對地層區劃、構造區劃、岩漿岩區帶和變質區帶進行了劃分,建立了動態的構造劃分系統,詳細論述了本區區域地質特徵。在諸多方面,特別是在地層序列和岩漿岩序列的建立、動態構造系統的劃分和事件序列的建立、地質構造演化和動力學機制研究、岩石圈結構構造和深部構造探討等方面,取得了諸多重大重要新發現、新認識、新進展和科技創新,使本區的區域地質整體研究程度再一次得到了提高和升華,對推動本區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有重大作用。 本志套用數位化製圖新技術進行了系列圖件編制,建立了空間資料庫,為實現地質調查資源共享、提升基礎地質調查和科研成果的套用與服務領域創建了重要技術平台。全志分區域地層、沉積岩和沉積作用、火山岩和火山作用、侵入岩和深成作用、變質地質、第四紀地質及地貌、岩石圈結構構造、地質構造、區域地質發展史九篇四十五章及前言與結語等,約190萬字。附有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1∶50萬地質圖,1∶100萬地質構造圖、岩漿岩地質圖、變質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及地貌圖、航磁△T等值線平面圖等。 本志內容豐富,充分反映了當前的研究現狀,是本區最新、最系統的區域地質專著。本志為從事區域地質調查、資源調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勘查、地球物理和地震地質調查研究的科技人員,以及專業院校的師生了解與研究本區基礎地質提供了綜合性的系統資料,為防災減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系統基礎地質信息資料,具有廣泛的參考利用價值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