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北方學院中醫學院

河北北方學院中醫學院的前身是張家口醫學院中醫系,成立於1982年,下設中醫基礎教研室、中藥方劑教研室、中醫臨床教研室,1983年增設古典醫籍教研室,1983年開設中醫學本科專業。1993年增設中西醫結合專科專業,2003年增設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同年增設中西醫臨床教研室,為中西醫結合開闢了廣闊的前景。2008年增設了針灸推拿學本科專業和中藥學專科專業。2009年成立河北北方學院中醫學院。2010年成立了河北北方學院中醫學院針灸推拿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北方學院中醫學院
  • 創辦時間:1982年
  • 所屬地區:河北張家口
  • 前身:張家口醫學院中醫系
創辦、沿革,機構設定,各專業培養目標,師資,課程設定,論著及論文,

創辦、沿革

河北北方學院中醫學院的前身是張家口醫學院中醫系,成立於1982年,下設中醫基礎教研室、中藥方劑教研室、中醫臨床教研室,1983年增設古典醫籍教研室,1983年開設中醫學本科專業。1993年增設中西醫結合專科專業,2003年增設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同年增設中西醫臨床教研室,為中西醫結合開闢了廣闊的前景。2008年增設了針灸推拿學本科專業和中藥學專科專業。2009年成立河北北方學院中醫學院。2010年成立了河北北方學院中醫學院針灸推拿系。
學院開辦中醫學專業教研工作歷史較早。1961年首次招收了中醫專科學生48名,1964年停辦中醫專業,1971年成立中醫教研組,主要為臨床醫學專業講授中醫學基礎課。1975年中醫專業重新開始招生,根據當時的培養目標,學校自擬了教學計畫,開設了醫古文、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和新醫療法、熱性病學、中醫內、兒科學、中西醫結合婦科學、中醫外科、五官科學及部分西醫課程,學制三年。1975年、1976年兩年共招收學生120名。l977年全國恢復統一高考制度,經過嚴格的文化考試,擇優錄取了中醫專業三年制專科學生103名。由於全國統一的教學計畫還未頒發,學校在使用原計畫的基礎上經過修訂、充實,制定了“中醫七七級、七八級”的教學過渡計畫,使教學秩序逐步走上正軌。1979年學校開始執行衛生部1979年4月制定的“高等醫學專科學校暫行教學計畫”。中醫專業開課24門,總學時2810學時,畢業實習30周。目前,這批學生多已成為中醫教學、臨床的骨幹力量,成為專業帶頭人。
1983年開始招收中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同年招收中醫學本科生62名。在執行衛生部(82)衛教字第2 l號檔案頒發的“高等醫學院校中醫專業教學計畫”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對教學計畫進行了部分調整、修訂,將總學時3911學時減為3276學時,減少了近10%。畢業實習由五十二周減為四十八周。以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畢業後社會工作的適應能力。
1993年開始創辦中西醫結合專科專業,學制三年。同年招收中西醫結合專科生51名。中醫系充分利用綜合醫藥院校的有利條件,通過對學生的培養,使他們能夠基本掌握中西醫兩種理論、知識和技能,並能運用中西醫兩種診療技術為社會服務。
2003年,為了適應社會需求,最佳化專業結構,拓寬專業口徑,培養高級複合型人才,增設了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同年招收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學生80名。中西醫臨床醫學是走向中西醫結合的一個必經之路,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繁榮學術、創建新的醫學體系的積極探索。
2008年,我們根據就業市場,重新進行了專業布局調整,增設了針灸推拿學本科專業和中藥學專科專業。
近年來,為弘揚祖國醫學,培養實用人才,保健人民健康,中醫學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機構設定

中醫學院有一個團結務實、開拓進取的領導集體,先後由勾直平、孫景歧、張士珍、任啟瑞、韓貴清、孫洪生擔任系主任。現任的班子成員為:中醫學院黨委書記班秀萍,院長李永民、副書記趙華。
中醫學院下設一個系(針灸推拿系)、四個教研室(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中藥方劑教研室、古典醫籍教研室、中西醫臨床醫學教研室)和兩個實驗室(中醫綜合實驗室和中藥基礎實驗室)。在院長的領導下,組織和協調學院內各個教研室進行教學、科研、實驗、實習、師資培訓、課程建設等工作。

各專業培養目標

為適應社會發展對醫藥衛生事業的要求,繼承和發揚祖國醫藥學對人類衛生保健事業的偉大貢獻,發掘中醫藥學的偉大寶庫,使之更好地為維護人類的健康和生命服務。因此,中醫系致力於為社會培養具有堅實的中醫基本理論和技能並掌握一定現代醫學診療技術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實用型高級醫藥人才。
中醫學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熱愛中醫事業,有系統的中醫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堅實的中醫臨床診療技能、必要的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診療技能;能從事中醫臨床科研等工作,具有成為學科帶頭人發展潛力的高級中醫師。在業務方面要求系統掌握中醫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堅實的中、西醫臨床診療技能,能進行中醫臨床病證的辨證論治和急、難、重症的初步處理,具有一定的現代醫學基礎知識。達到大學英語四級水平,能初步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較熟練地閱讀中醫古典醫籍,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掌握相關領域科技研究發展動態的能力。
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熱愛中醫事業及中西醫臨床,掌握堅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診療技能、必要的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診療技能、並具有一定的中醫科研能力,達到臨床醫學專業學士水平的高級中西醫結合人才。在業務方面要求掌握系統的中、西醫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堅實的中、西醫臨床診療技能;具有較強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達到大學英語四級水平,能初步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能較熟練地閱讀中醫古典醫籍,具有一定的中西醫學科研能力和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
針灸推拿學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中醫藥理論基礎、針灸推拿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在各級中醫院、康復機構及綜合性醫院針灸科等部門從事針灸、推拿醫療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主要學習中醫學、針灸學基本理論知識和與本專業有關的現代科學技術、現代醫學方面的基本知識,接受中醫臨床技能、針灸、推拿醫療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針灸、推拿診療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中藥學專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發展經濟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具有中藥學科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中藥材和中成藥商品銷售的基本知識,在中藥生產、流通和使用等領域從事中藥材、中成藥和相關產品銷售工作的套用型人才。掌握中藥專業實際工作所必須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重點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掌握現代醫學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能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中藥,具有一定的行銷能力、創新能力和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能在醫藥衛生單位從事醫藥工作。

師資

中醫學院所屬專業的專業課程由學院本部中基教研室、中藥方劑教研室、古典教研室、中西醫臨床教研室和第一臨床醫學院中醫臨床教研室共同承擔,共有專兼職教師37人。其中中醫學院直屬專業課教師26人,隊伍中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15名,在讀碩士4人,教授、主任醫師9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人,他們從事教學、臨床多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受學生和廣大患者的歡迎.另有中職13人,初職2人,這些人已逐漸培養發展為業務中堅骨幹,活躍在教學第一線。
中醫學院重視師資建設。通過對中青年教師進行教育理論培訓,制定青年教師培養計畫,老教師傳、幫、帶中青年教師計畫、青年教師試講、定期聽課、選派中青年教師外出學習等途徑,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在全院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中醫學院教師敬業嚴謹,執教認真,結合臨床,致力科研,能夠較為出色地完成臨床、教學任務,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高,師資建設穩步發展。

課程設定

中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專業必修課總學分143學分、2971學時。專業選修課共開出15門,至少選修10門20學分。主要專業課程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醫古文、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針灸學、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生物學、病理學、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等。教師根據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學期授課計畫,使教學質量達到教學大綱要求。
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專業必修課總學分149學分,3047學時。專業選修課共開出17門,至少選修7門20學分。主要專業課程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醫古文、中醫熱病學、針推學、中醫內科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解剖學、診斷學基礎、藥理學、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西醫婦科學、西醫兒科學等。
針灸推拿學專業五年制本科專業必修課總學分148學分,2928學時。專業選修課23門,至少選修11門21學分。主要專業課程有:針灸學、推拿學、中醫學基礎、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經絡學、腧穴學、刺灸學、針灸治療學、推拿學、實驗針灸學、中醫內科學等。
中藥學專業三年制專科共開設必修課29門,總學時1853學時。主要課程有中藥學、藥用植物學、中藥化學、中藥鑑定學、中藥炮製學、中藥藥劑學、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中藥藥理學、藥理學、儀器分析化學、藥事管理學、分析化學、市場行銷學。
中醫學院除擔任中醫專業學生的課程外,還負責全院其他專業所設中醫學課程的授課任務。
本專科學生全部使用全國統編教材,各課程基本上由副教授(或副主任醫師)、講師(或主治醫師)擔任主講。在教學上突出中醫特點,保持發揚中醫特色。教師認真把好備課、講課、輔導三個環節,從提高課堂效果著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組織各教研室教師經常分批、定時參加醫院門診工作,力求在理淪與實踐的結合中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增強教學效果。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醫藥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自1983年升格以來,中醫學院一直注重發揮醫藥院校的綜合優勢,充分利用醫學院校中西醫學教學、科研、醫療雄厚的力量,合理構築學生的知識結構,調整好中醫學知識和西醫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關係和學時比例。突出人才培養的實用型特點,強化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加大了基礎課的教學力度,儘量減少臨床課中相關內容的大量重複,還陸續為學生開設了計算機、文獻檢索、中醫學方法論、醫案選等選修課。另一方面,加強了實踐性的教學環節,如見習、課堂練習、討論等能力訓練,適當增加了學生畢業實習中西醫學的實習時數。通過幾年來的實踐,基本上把握住了人才培養的實用性特點,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才。
中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學實習10周,按教學計畫在三年級進行集中教學實習,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初步學會中醫診法、辨證施治、病曆書寫、針灸操作等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實習是學生初步接觸臨床實踐,對其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相互結合套用的重要階段。以中醫內科為主,適當安排針灸和中醫婦科的內容。通過教師的綜合指導,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中醫的診斷治療過程有一初步認識,為以後的畢業實習打下基礎。
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的畢業實習48周。中藥專業畢業實習16周。畢業實習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最後階段,是培養中醫專業學生很重要的環節,使學生在完成專業課的學習和教學實習獲得初步實際技能基礎上,將已掌握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臨床實際密切聯繫、結合起來。鞏固和加強臨床理論知識,熟練掌握臨床常用診療技術,培養獨立處理病人能力和臨床思維方法,為畢業後獨立工作打下基礎。為切實保證學生實習質量,除一、二附屬醫院承擔部分畢業實習任務外,還同華北石油管道局總醫院、張家口市中醫院、市第一、四醫院、保定、秦皇島市中醫院、石家莊平安、以嶺醫院、北京燕化醫院、、等建立了實習基地。同時積極聯繫全省各地中西醫結合醫院和各大藥廠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和中藥專業學生建立實習基地。

論著及論文

中醫學院教師深研理論,精益求精,論述頗豐。從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薛和卿著有《薛氏醫案》,可惜這本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在“文革”中竟毀於一旦,他還與梁秀珠合編了《薛氏醫錄》。70年代初期華聯科編寫了兩萬餘字的《中藥製劑手冊》;勾直平著有《外感熱病脈證辯》、《脈義辯惑》,均由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1978年以後,隨著祖國科學春天的到來,中醫專業的教師在搞好教學、醫療的同時,編著了一些頗有醫學價值的書籍。楊天聰參加編寫的(副主編)《中醫名言警句選》(山東出版社出版),孫景歧著有《中醫內科實習手冊》,張維芳、孫俊蓮分別參加編寫的《中國醫籍提要》、《現代方劑學》,1978年華聯科編寫了《醫德修養論文選注》等。這些著述對繼承發展祖國醫學做出了貢獻。
近5年中醫學院教師參加編寫教材、教輔材料10餘部,參加編寫論著8部,其中韓貴清參加編寫了《中醫學》、《中醫學輔導教材》(主編,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馬淑蘭參加編寫了《實用中藥野外採集手冊》(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醫學基礎》(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陳桂敏參加編寫了《傷寒論》、《金匱要略》經典輔導(中國環境科學出版出版),張秀琴參加編寫了《黃帝內經素問譯註》(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張錫純醫方精要》(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劉之民參加編寫了《醫古文高教自考同步輔導/同步訓練》(中國審計出版社)。承擔省廳級以上科研課題10多項,中醫學院教師以第一作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0多篇,國家級期刊論文10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